read_notes(失控_kk)

目录

char1 人造与天生

char2 蜂群思维

char3 有心智的机器

char4 组装复杂性

char5 共同进化

char6 自然流变

char7 控制兴起

char8 封闭系统

char9 “冒出”的生态圈

char10 工业生态学

char11 网络经济学

char12 电子货币

char13 上帝的游戏

char14 在形式上的图书馆中

char15 人工进化

char16 控制未来

char17 开放的宇宙

char 18 有组织的变化之框架

char19 后达尔文主义

char20 沉睡的蝴蝶

char21 水往高处流

char22 预言机

char23 整体、空洞与空间

char24 造物九问

终章q&a

 

 

char1 人造与天生  

返回

1.1 新生物文明

太空生存试验舱,机器生物化,生物机械化(工程化)。生命维持系统,工程化的管道、绿植、阳光。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是新的生物文明发展方向。
View Code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为主。现在网络技术、新兴科技支撑我们不断学习自然运行的内在逻辑。

生物逻辑是不同于简单的机械逻辑,其表现包含但不止于自我修复、自我管理、自我复制、局部学习、适度进化等等。除此以外,目前为止,即使是钟表之类的,再复杂的机械逻辑,也不可能完美映射出非技术性的能思考的设备,更妄论系统。

我们在将自然的原始逻辑融入到机械设备中的同时,也将机械逻辑带入到了现代的生命中。

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控制有机体,便于对其进行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改进。奶牛、胡萝卜等等人工干预农产品就行很好的例子。

基因工程,则是在上面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控制手段更加精细,通过设计,加快生命体向我们希望的方向进化的速度。

机械与生命的叠加日趋紧密,方面的融合,在词语表现上也有体现。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将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称作为机器,同时将所有能自我维系的系统,叫做生命。天然或人造的有“灵魂”的系统,都可以称作“或系统”。
View Code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 低头

将生命逻辑注入到机械系统过程缓慢、波折。一旦实现,我们所创造的系统,就会有学习、适应、自我治愈、自我复制甚至是进化的能力。我们在完善创造的系统的同时,也在不断释放系统的“野性”,进而我们逐渐失去对自己所创造系统的完全掌控能力。
View Code

char2 蜂群思维

返回

2.1 蜂群之道--分布式管理

养蜂的经验,观察蜂群的敬畏。

有史以来,人们对蜂巢、蜂群系统的认知递进。蜂后既不是蜂群的最终统治者,也不会对蜂群的日常进行监督。

分群蜂群、离巢蜂群都是非常震撼的。新蜂巢的确定过程,就是一个完全民主的选择过程,是民主制度的精髓,也是分布式管理的核心。白痴选择白痴,最后的结果却是惊人的。蜂后在此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确定结果后,跟随蜂群的决定。

蜂群一样的昆虫群体不是像一个有机体,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他们能在空间中对抗解体,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一种事物,而是一种持续的波涌,一种进程。
View Code

2.2 群氓的集体智慧

简单的群体行为例子,群体通过纸牌控制大屏的乒乓球游戏。无可以边界指引的情况下,让大家摆出数字5,4,3,2,1。群体共同控制飞机模型起飞降落,没有辅助,没有统一指挥情况下,实现降落。

野鸭群、鸟群、鱼群表现出来的现象中,并非是单一个体的意志聚合。这种群体中的每个单一个体,是很难有全局的概念的。

“群态”正是从一群罔顾其具体形态、大小、序列的生物集合中涌现出来,而群体表现的行为和智慧也与个体有很大差异,甚至远高于个体的思维层级。
View Code

2.3 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超级有机体

群体表现出来的,是单一个体的量变引起质变而涌现的。没有某一个单一个体在控制,但是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从大量的愚钝成员集合而涌现出来的智慧之手。

群体表现出来的“活系统”的复杂性,不是单一个体,或者低层级的存在能够想象的。对单个个体的研究,可以细致到每个部分静态研究,但是对群体的研究,只能是通过运行它进而激发出群体的涌现。
View Code

2.4 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大脑部分损伤,导致人的部分能力受损,例如,阅读能力,读写能力,视觉能力等。大脑的记忆,基础很有可能是极细粒度的分散存储,而记忆、感知等能力是对基础细粒度信息组合而产生的信息涌现。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史塔克曾指出,记忆是高度重建的,过程需要再大量事件信息中,辨别什么有用的什么没用,进而强调有用的内容,忽略无用内容,这个选择过程就是感知。

大脑的记忆、感知运行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通过分布式完成的。

蜂群思维,实际上是同时进行分布式感知和记忆。单个蜜蜂的记忆时长在6天左右,但是整个蜂群的记忆能保持3个月左右,远超个体。

计算机技术中的分布式计算,不仅能有效解决资源闲置的问题,并且能很好实现容错容灾。
View Code

2.5 从量变到质变

水流旋涡就是一个群聚,一个活的系统性的现象。研究任何单个水分子,是无法研究水流旋涡这种群体现象的。

同样的,单粒沙子也不可能引发或呈现出沙崩现象,但是,当沙子积累到足够多的量,就有了沙丘,然后就能涌现出沙崩或者是沙暴现象。

个体积累到一定量,就有了群体、集体、团伙或者更多概念,进而能够实现从量变引发量变的现象,涌现出整体智慧和行为。
View Code

2.6 群系统的利弊

对于任何系统,要产生“结果”或者“更多”,在极端情况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性高效地,给到起因,得到对应的结果,多数机械系统是遵循这个原则实现的;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将部分功能并发拼接在一块儿,形成的群集模型。两种模式,都是极端理想状态下的。实际上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系统,是两者兼顾的。

活的系统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分布式网络模型型,有明显的特点,没有强制的中心,单节点高度自治,次级节点之间高度连接,点对点的影响通过网络而非线性的。

群系统的优点在于,可适应,可进化,高弹性,无限制,新颖

对应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非最优,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知以及非即刻。

综上,我们经常对于必须严格控制的系统,仍然沿用传统的钟控式进行搭建,对于需要终极的适应能力的系统,我们采用失控的群集模式。

我们每每将机器像群系统推进一步,就将机器从冰冷的机械向活着的生命系统推进一步。
View Code

2.7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二十世纪是是原子世纪,代表了确定性、物质力量,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是群体的象征,分布式系统展示出来的是看不见的手,代表的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无形的控制。

群的结构是复杂多样的,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网络结构,才能很好的包容所有群的拓扑结构,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多样性。

网络既是一个物理存在,也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网络结构中,任何一个节点是什么并非第一重要的,在整个流程中,对接了什么关联了什么才更为重要。流程远高于资源,行为决定话语权。

网络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反直觉的,或者是不符合我们之前的机械逻辑的。例如,增加节点,可能会因此节省资源。在网络通信中,可能因为增加一个可以中转信息的节点,而节省中间的通信路径,从而节省时间和物料成本。

通过网络系统得到的结果,会因为涌现,导致我们难以理解,但这正是其内部的运作逻辑,符合网络文化特质。
View Code

 

char3 有心智的机器

返回

 

char4 组装复杂性

返回

 

char5 共同进化

返回

 

char6 自然流变

返回

char7 控制兴起

返回

char8 封闭系统

返回

char9 “冒出”的生态圈

返回

char10 工业生态学

返回

char11 网络经济学

返回

char12 电子货币

返回

char13 上帝的游戏

返回

char14 在形式上的图书馆中

返回

char15 人工进化

返回

char16 控制未来

返回

char17 开放的宇宙

返回

char 18 有组织的变化之框架

返回

char19 后达尔文主义

返回

char20 沉睡的蝴蝶

返回

char21 水往高处流

返回

char22 预言机

返回

char23 整体、空洞与空间

返回

char24 造物九问

返回

终章q&a

返回 

posted @ 2023-07-19 11:59  林山风火  阅读(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