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学习笔记(2): 欧拉定理与逆元
逆元
定义
逆元素,是指一个可以取消另一给定元素运算的元素
具体来说,对于实际的一些应用,如:
当我们想要求(11 / 3) % 10
时
明显可以看出,是没有办法直接算的,这时就需要引入逆元
\(a\) 在模\(p\)意义下的逆元记作 \(a^{-1}\),也可以用inv(a)
表示
应当满足
则此时,(11 / 3) % 10
就可以写成(11 * inv(3)) % 10
可以求出,inv(3)
在模10
意义下= 7
故(11 / 3) % 10 = (11 * 7) % 10 = ((11 % 10) * (7 % 10)) = (1 * 7) % 10 = 7
为什么我要多此一举在第三步再变换一次?
在实际应用中,
a * b
可能会很大以至于溢出,导致错误,所以分开来乘以减小数据规模
如何求?
费马小定理
依据费马小定理(需要注意先决条件,\(a\)与\(p\)互质且\(p\)是质数)
费马小定理可以通过欧拉定理求解,详见后文欧拉定理
故此时可以有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如果不满足先决条件呢?
这是相对来说的通法,但是总会有数据可以卡
(不知道为什么
根据观察
令\(i = a^{-1}\)换成等式可以知道
由于已知\(a, p\),则此时可以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 \(i\) 的值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算法学习笔记(1): 欧几里得算法及其扩展
欧拉定理
再推广一下?若 \(p\) 不为质数呢?
那么就要有欧拉定理来了
\(\varphi{(p)}\)指 \([1, p]\) 中与\(p\)互质的数的个数。特别的,\(1\)也算。
\(\varphi(p) = ord(\Z_p)\)
或者说, \(\varphi(p)\) 的大小就是模 \(p\)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的大小
而完全剩余系满足运算封闭,所以下文中 \(A_1 = A_2\) 也可换一种解释方法了
举个例子:
-
\(\varphi(7) = 6\) ,因为7是质数(所以在\(p\)为质数的时候就退化成费马小定理了)
-
\(\varphi(6) = 2\),因为只有1, 5和它互质
但是如何求\(\varphi(p)\)呢?
-
将\(p\)分解质因数,于是有 \(p = a_1^{c_1} \, a_2^{c_2} \, a_3 ^{c_3} \ldots a_n^{c_n}\)
-
此时\(\varphi(p) = p \prod\limits_{i=1}^{n}\frac {a_i -1}{a_i}\)
另外 \(\varphi(x)\) 为积性函数
\(gcd(x, y) = 1 \implies \varphi(xy) = \varphi(x)\varphi(y)\)
欧拉定理证明
数论证明
令集合\(A\)为 \([1, p]\) 中所有与\(p\)互质的数,即
任取一个与 \(p\) 互质的数 \(k\)
将\(A\)中每一个元素在模\(p\)意义下乘\(k\),由于\(A\)中元素与\(p\)互质,且\(k\)也与\(p\)互质,可知
也满足为 \([1, p]\) 中所有与p互质的数,故可知 \(A_1 = A_2\)
补充,为什么两者相等:
我们考虑在 \(A_2\) 中取出 \(ka_1\) 与 \(ka_2\),并假设两者同余。即 \(ka_1 \equiv ka_2 \pmod p\)
也就是 \(p \mid k(a_1 - a_2)\)
由于 \(k\) 与 \(p\) 互质,可以得到 \(p | (a_1 - a_2)\)
同时,由于 \(a_1, a_2\) 在数列 \(A_1\) 中,意味着 \(|a_1 - a_2| \lt p\)
由于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0\) 满足绝对值小于 \(p\) 且能被 \(p\) 整除
所以可以知道 \(ka_1 = ka_2\)
也就是说,\(A_2\) 中不存在相同的两个元素。同时,\(A_2\) 是由 \(A_1\) 中所有元素变化而来,也就是说 \(A_2\) 是与 \(A_1\) 等价的剩余系
经过重排序之后,两者相等
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 \(k\) 需要与 \(p\) 互质
于是
即是
左右相减,变形即可知 \(k^{\varphi(p)} \equiv 1 \pmod p\)
扩展-群论证明
2023/01/15 更新
考虑 \(k\) 与 \(p\) 互质, 意味着 \(k\) 在模 \(p\) 的完全剩余系中
我们将之看成一个群, 并且可以知道, 模 \(p\) 的完全剩余系为一个循环群
那么\(\exists t, k^t \equiv 1 \pmod p\), 此时, \(|<k>|\ \ |t\) (\(t\) 是 \(k\) 的生成子群的大小的倍数)
根据某些定理:对于 \(k \in H, |<k>| \mid |H|\)
这个LaTeX格式太难看了QwQ。定理:循环群的大小一定是其生成子群大小的倍数
由于上文提及过 \(\varphi(p) = |H|\)
也就是说,\(\exists s, st = \varphi(p)\)
那么可以推出 \(k^t \equiv k^{\varphi(p)} \equiv1 \pmod p\)
这里也可以体现为什么 \(k\) 必须与 \(p\) 互质
只有 \(k\) 在 \(\Z_p\) 中才能进行上述推论
扩展欧拉定理
没有互质的限制了
想必证明很简单,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 其实是太复杂了,懒得写 QwQ
补充:快速幂
可以看出,如果要利用欧拉定理,需要求\(a^k\),当\(k\)非常大的时候,就需要快速幂的帮助了
推荐阅读:快速幂
这里给出一种参考代码
// (a**x) % p
int quickPow(int a, int x, int p) {
int r = 1;
while (x) {
// no need to use quickMul when p*p can be smaller than int64.max !!!
if (x & 1) r = (r * a) % p;
a = (a * a) % p, x >>= 1;
}
return r;
}
至于其中的那一行注释,主要是考虑到当\(a\), \(p\)都很大(如:a = 1e15, p = 1e17 + 1
时,a * a
一定会溢出,所以需要“快速”乘来辅助)
实际上“快速”乘特别慢,是O(logn)的复杂度……所以叫龟速乘也不为过
推荐阅读:快速乘总结 - 一只不咕鸟,里面有更详细的阐述
这里给出快速乘的一种参考代码
// a*b % p O(log b)
int quickMul(int a, int b, int p) {
// let b < a, to reduce a little time to process.
if (a < b) std::swap(a, b);
int r = 0;
while (b) {
if (b & 1) r = (r + a) % p;
a = (a<<1) % p, b >>= 1;
}
return r;
}
notice: 适当的使用
long long
线性求逆元
不妨设我们需要求\(i\)在模\(p\)意义下的逆元
很容易知道,1的逆元为1,所以边界条件就有了
令 \(p = k i + r\), 放在模 \(p\) 意义下则有 \(ki + r \equiv 0 \pmod p\)
两边同时乘以 \(i^{-1}r^{-1}\) 可以得到 \(kr^{-1} + i^{-1} \equiv 0 \pmod p\)
变换一下
所以,有了递推式
inv[i] = (p - p/i) * inv[p % i] % p;
线性求阶乘逆元
这个东西一般用于求组合数
我们先预处理出阶乘
fac[0] = 1;
for (int i = 1; i <= n; ++i)
fac[i] = (fac[i - 1] * i) % p;
根据逆元定义\(i\ \frac 1i \equiv 1 \pmod p\)
所以 \(inv(i!) \equiv \frac 1 {i!} \pmod p\)
稍微变换一下
所以有了递推式
ifac[i] = ifac[i + 1] * (i + 1) % p
我们逆着推,假设最大需要到\(n\)
ifac[n] = quickPow(fac[n], p - 2);
for (int i = n; i; i--)
ifac[i - 1] = ifac[i] * i % p;
同时求逆元与阶乘逆元
还是逆元的本质是求倒数
稍微变换一下
所以
inv[i] = ifac[i] * fac[i - 1] % p
合起来就是
for (int i = n; i; i--) {
inv[i] = ifac[i] * fac[i - 1] % p;
ifac[i - 1] = ifac[i] * i % p;
}
就可以在较少的常数下同时求得两者了
注意:如果模数小于要求的数的范围,那么……
自求多福 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