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遍历
图的遍历
图的遍历是指从图中的某一顶点出发,按照一定的策略访问图中的每一个顶点。当然,每个顶点有且只能被访问一次。
在图的遍历中,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是最常使用的两种遍历方式。这两种遍历方式对无向图和有向图都是适用的,并且都是从指定的顶点开始遍历的。
先看下两种遍历方式的遍历规则:深度优先遍历 和 广度优先遍历。
说明:以下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都是针对于有向图。
深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也叫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
它的遍历规则:不断地沿着顶点的深度方向遍历。顶点的深度方向是指它的邻接点方向。
具体点,给定一图G=<V,E>,用visited[i]表示顶点i的访问情况,则初始情况下所有的visited[i]都为false。假设从顶点V0开始遍历,则下一个遍历的顶点是V0的第一个邻接点Vi,接着遍历Vi的第一个邻接点Vj,……直到所有的顶点都被访问过。
所谓的第一个是指在某种存储结构中(邻接矩阵和邻接表),所有邻接点中存储位置最近的,通常指的是下标最小的。
在遍历的过程中有以下两种情况经常出现:
- 某个顶点的邻接点都已被访问过的情况,此时需回溯已访问过的顶点。
- 图不连通,所有的已访问过的顶点都已回溯完了,仍找不出未被访问的顶点。此时需从下标0开始检测visited[i],找到未被访问的顶点i,从i开始新一轮的深度搜索。
例如:
从V0开始遍历
遍历分析:V0有两个邻接点V1和V2,选择下标最小的V1遍历。接着从V1开始深度遍历,V1只有邻接点V3,也就是没有选的:遍历V3。接着从V3开始遍历,V3只有邻接点V0,而V0已经被遍历过。此时出现了上面提到的情况一,开始回溯V1,V1无未被遍历的邻接点,接着回溯V0,V0有一个未被遍历的邻接点V2,新的一轮深度遍历从V2开始。V2无邻接点,且无法回溯。此时出现了情况二,检测visited[i],只有V4了。深度遍历完成。看到回溯,应该可以想到需要使用栈。
遍历序列是
V0->V1->V3->V2->V4。
从其它顶点出发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是:
V1->V3->V0->V2->V4。
V2->V0->V1->V3->V4。
V3->V0->V1->V2->V4。
V4->V2->V0->V1->V3。
深度优先算法:
template <int max_size> class Graph { private: int count; bool adjacent[max_size][max_size]; //邻接矩阵中顶点用数组下标表示 public: void dfs(int,void(*visit)(int)); //深度优先 void bfs(int,void(*visit)(int)); //广度优先 }; void Graph::dfs(int vertex,void(*visit)(int)) { stack<int> s; //用于存放遍历的顶点,回溯用 bool visited[max_size]; //存放访问 int count = 0; //用来统计已经访问过的结点的数目 for(int i=0;i<max_size;i++) visited[i] = false; while(count < max_size) //当访问顶点数目小于总数时候一直循环 { //先访问一个顶点 visit(vertex); visited[vertex] = true; s.push(vertex); count++; if(count == max_size) break; while(visited[vertex]) { for(int i=0;i < max_size && (visited[i] || adjacent[vertex][i] == 0);i++); //循环的作用是找到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结点 if(i == max_size) //当前所有的可能的邻接结点都已经被访问了 { if(!s.empty()) //栈非空,得进行回溯到上一个结点 { s.pop(); if(!s.empty())//弹出上一个结点后栈非空得取出栈中的上一个元素 { vertex = s.top(); s.pop(); } else { //栈空了得从头寻找没有访问过的结点 for(vertex=0;vertex<max_size && visited[vertex];i++); } } else { //栈空了得从头寻找没有访问过的结点 for(vertex=0;vertex < max_size && visited[vertex];i++); } } //当前结点的邻接结点没有被访问完时,继续访问邻接结点。 else vertex = i; } }
delete [] visited; //回收内存
}
广度优先遍历
广度优先遍历也叫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
它的遍历规则:
- 先访问完当前顶点的所有邻接点。(应该看得出广度的意思)
- 先访问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访问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
具体点,给定一图G=<V,E>,用visited[i]表示顶点i的访问情况,则初始情况下所有的visited[i]都为false。假设从顶点V0开始遍历,且顶点V0的邻接点下表从小到大有Vi、Vj...Vk。按规则1,接着应遍历Vi、Vj和Vk。再按规则2,接下来应遍历Vi的所有邻接点,之后是Vj的所有邻接点,...,最后是Vk的所有邻接点。接下来就是递归的过程...
在广度遍历的过程中,会出现图不连通的情况,此时也需按上述情况二来进行:测试visited[i]...。在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需要用到队列。
例如:
从V0开始遍历
遍历分析:V0有两个邻接点V1和V2,于是按序遍历V1、V2。V1先于V2被访问,于是V1的邻接点应先于V2的邻接点被访问,那就是接着访问V3。V2无邻接点,只能看V3的邻接点了,而V0已被访问过了。此时需检测visited[i],只有V4了。广度遍历完毕。
遍历序列是
遍历序列是
V0->V1->V2->V3->V4。
从其它顶点出发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是
V1->V3->V0->V2->V4。
V2->V0->V1->V3->V4。
V3->V0->V1->V2->V4。
V4->V2->V0->V1->V3。
广度优先算法:
template <int max_size> class Graph { private: int count; bool adjacent[max_size][max_size]; //邻接矩阵中顶点用数组下标表示 public: void dfs(int,void(*visit)(int)); //深度优先 void bfs(int,void(*visit)(int)); //广度优先 }; void Graph::bfs(int vertex,void(*visit)(int)) { queue<int> q; //用对列来存放访问过的结点 bool visited[max_size]; for(int i=0;i<max_size;i++) visited[i] = false; int count = 0; //用于统计遍历过的结点的数目 q.push(vertex); visit(vertex); visited[vertex] = true; count++; while(count < max_size) { //访问完vertex后从queue中取出vertex结点。判断queue是否为空,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if(!q.empty()) { vertex = q.front(); q.pop(); } else { for(vertex=0;vertex<max_size && visited[vertex];vertex++); visit(vertex); visited[vertex] = true; count++; if(count == max_szie) return; q.push(vertex); } //访问完结点vertex,于是下面开始访问vertex的所有邻接结点 for(int i=0;i<max_size;i++) { if(!visited[i] && adjacent[vertex][i] != 0) { visit(i); visited[i] = true; count++; if(count == max_size) return; q.push(i); } } } delete [] visited; //回收内存 }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参考:
【1】http://blog.csdn.net/zhangxiangdavaid/article/details/38321327
【2】http://blog.csdn.net/zhangxiangdavaid/article/details/38323633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