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基础——厉害了!API网关

Alt

微服务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将服务进行拆分,实现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并且每个服务有专门的团队维护,然后客户端直接和各个子服务进行交互。比如,订单,商品,会员服务。

Alt

那么这种客户端直接和后端服务交互的方式会有什么问题呢?

1、客户端需要知道每个服务的地址

2、每个后端服务都需要实现认证、限流、日志、监控、缓存等功能,重复造轮子大大降低了开发效率,而这些公共业务逻辑完全可以拆分出来

3、假如后端某些服务由之前的http/https调用变成rpc调用,或者某些参数发生改变,则客户端需要做很大调整。

后来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API网关

Alt

当引入API网关后,API网关接管了所有的入口流量,就像nginx,将请求路由到对应的后端服务。这样客户端无需关心后端服务地址,只需调用网关即可。不仅如此,网关还针对这些流量做了功能的扩展,包括鉴权、限流、日志监控、告警、访问控制、协议转换等功能,这样后端服务只需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

我们可以将API网关的部分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注册API

API网关要给后端服务赋能,就需要后端服务(API提供者)将API信息注册到网关,并且为每个API配置后端服务的地址。但是,这样遇到的问题是,API之间是独立的,无法将服务于同一功能的API组织起来,统一管理。为了适应真实的服务场景,API网关使用API分组来管理一组API,并配置同一后端,用户(API提供者)不仅可以管理API也可以管理API分组。

下图参考了京东云的API网关

Alt
当调用者(API调用者)发起调用时,网关先判断请求来自哪个分组,最后判断请求来自哪个API,如果API提供者对分组添加能力,比如限流,那么这个限流功能只针对分组生效。

身份认证

基本上每个组件都关联了用户信息,需要识别用户身份。因此API网关接管了身份认证的功能,识别调用者信息,并且将其传递给后端服务。常见身份认证的方式有很多,这些方式关注的点是如何携带身份信息,以及如何对信息做加密,选择这些认证方式的考量就是安全性和性能。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身份验证的方式:

1、HTTP基本认证(Basic Authentication)

就是将用户名、密码信息进行base64编码,放在Authorization header中发送给网关,网关验证用户名密码是否正确。

好处:调用简单

不足:不够安全,为了防止密码被泄露,一般使用https传输;需要调用远端的用户中心服务,查询用户信息,验证用户名密码的正确性。

2、HMAC Authentication

客户端将请求信息(包含用户名,不包含密码)与密码做HMAC,生成一串散列值(签名信息),传给网关。网关通过用户名获取密码,再和收到的请求信息做HMAC,生成签名信息,并与客户端的签名信息进行比对,一致则验证通过。

好处:安全,客户端无需传密码至网关,同时通过签名的方式防止了请求信息被篡改。

不足:需要调用远端的用户中心服务,查询用户密码等信息;客户端每次调用前还需要生成签名信息,导致调用不太方便。

基于HMAC Authentication的签名认证算法有很多,如AWS、京东云、阿里云API网关的基于AK,SK的签名算法,就是在HMAC Authentication上改进的。

3、JWT Authentication

JSON Web Token(JWT)也是一种常用的身份验证和签名算法,客户端请求登录的时候携带用户名密码请求用户中心服务器,获取token(不包含密码)保存到客户端,客户端携带token调用网关时,网关解析token,通过公钥验证token的正确性,获取用户信息。

好处:安全性高,调用简单,网关无需访问用户中心服务

不足:非对称加密,消耗计算资源

访问控制(授权)

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所有的用户都能访问我们的接口,或者只希望某些用户访问到部分内容,那么使用访问授权就能实现。网关在API或API分组级别上对用户的调用做控制,限制用户访问某些分组或者API,常用的访问控制组件有ACL。更为高级的访问控制功能可以参考各大云厂商的访问控制组件,比如AWS的IAM以及阿里云的RAM。

1、访问控制列表(ACL)

ACL是将一组白名单用户或一组黑名单用户关联到具体的API分组或者API,当请求经过网关时,网关会验证调用者是否为白名单或者黑名单用户,以此判断是否允许或拒绝请求。

2、IAM

访问控制(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是针对子用户进行的权限管理,可以提供更精细化的权限控制。IAM的特点是使用一组策略来定义权限,策略包含接口名称,资源(参数),权限类型,这样就将权限控制在资源(参数)层级。

限流

对于经常出现流量突增的系统,比如618,双11大促、微博出现重大新闻事件等,我们很难及时的评估流量,做好应对预案,最终导致服务整个不可用。因此做好限流就十分有必要了,当流量突增超过限流阈值时,通过限流降级策略保护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转。选择限流方案,主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限流算法,单击限流还是分布式限流。

1、限流算法

简单计数法、令牌桶、漏桶等是常见的限流算法,简单计数法的特点是统计某一段时间内的请求个数,以此判断是否拒绝请求,这种简单粗暴的限流方式无法应对突发流量;令牌桶算法的特点是,以固定速率往桶里添加令牌,通过桶里是否有令牌判断是否拒绝请求,桶的大小决定了突发流量的大小。漏桶的思想和令牌桶相反,以固定的速率分发请求,实现流量的平滑处理。因此,当我们完全不关心流量突发的情况,选择简单计数法即可,当我们无法容忍流量突发,则选择漏桶算法,当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流量突发,选择令牌桶算法。

2、单机限流

单击限流,调用数存储在本地,无需频繁的和远端节点交互,性能比较高。

3、分布式限流

分布式限流,调用数存储在远端节点,如redis。每次需要和远端节点交互,性能较低。那为啥还要使用分布式限流呢?因为有些场景下(特别是API网关),限流值是用户配置的,需要保证限流的准确性。我们有个折中的方案,先在本机存储少量的调用数,然后同步到远端节点,这样就成倍的减少了调用远端的次数,虽然准确性有所降低,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

安全

安全是API网关不可或缺的功能,身份验证、访问授权,限流等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保障后端服务的安全稳定,但是这些远远不够用。API网关的安全防范功能还包括IP限制、waf等。

1、IP限制

主要是通过IP白名单和黑名单列表,允许和拒绝某些IP访问后端服务

2、WAF

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Web Application Firewal, WAF),是通过安全策略,更细粒度的验证请求的合法性,从而为后端服务应用级安全性提供保障。

日志

API网关接管了所有的入口流量,包含丰富的调用日志,所以利用好网关的日志,能够为后端服务做很多事情。API网关的日志通常包括access日志,error日志,审计日志等。access日志通过会记录Trace_id标识一个请求的完整链路、请求总耗时、网关耗时、请求方式、请求体大小、响应体大小、响应状态码、用户标识、API分组标识、API标识、请求是否到后端等。审计日志更完整,除了记录access日志包含的内容,还记录请求参数,响应参数,用户信息等具体内容。下面简单罗列API网关日志可以做什么?

1、简单的日志查询。
2、将指定API分组的日志输入到指定文件、http/https后端、TCP后端、UDP后端、kafka等多个位置,供API提供者做进一步处理。
3、将指定API分组的日志输入到DataDog、Prometheus、ZipKin等服务,提供日志统计、分析、监控的功能。
4、接入计费功能,按调用次数、输入输出流量统一计费。

监控

监控平台是API网关针对API和API分组做统一监控告警,API提供者通过平台配置告警规则,查看实时的监控数据,包括QPS、成功失败次数分布、响应状态分布、响应时间分布、用户调用次数分布、流量分布等。正如日志部分介绍的,如果API提供者需要定制更多的监控功能,可以将日志输入到Prometheus,然后做进一步处理。

API市场

API市场是实现API商业化的有效途径,API网关将API上架到API市场供其他用户购买使用,并根据调用次数或者流量计算费用,最终帮助API提供者获利。

当然,API网关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参数校验、参数转换、协议转换、请求体响应体大小限制、请求跨域访问限制、mock服务、serverless、后端路由、服务发现、缓存、容错降级、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等。总之,API网关为后端服务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保障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API的上线周期,方便API的运营维护,最终还能实现API的商业化,价值非常之大,意义非常之深远

点击【阅读】可了解京东云API网关服务

欢迎点击“京东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Alt

Alt

posted @ 2019-11-28 15:46  京东科技开发者  阅读(7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