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对比
最近偶然和朋友讨论起Libra,对Libra和央行的数字货币方案很感兴趣。梳理了阅读资料(参考见文末)和自己的思考,发知乎留个记录。
Libra
是什么?
- 无国界货币 + 为全球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要解决的问题:
- 当前还有十几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没有接入现代金融系统
- 当前部分金融服务低效、价格高昂、不易访问、不够全球化连通
- (隐含问题)保证美元在全球经济的优势地位
解决方案:
- 由多个公司机构组成的 Libra 协会管理:目前是许可制(白名单准入),未来可能采用非许可(谁都可以加入)
- 结合区块链的混合式架构:顶层清结算采用区块链(类似联盟链),底下交易采用中心化处理(恐怕和区块链没啥关系)
- 有“一篮子”价值资产储备作为后盾(美元为主,他国主权货币及证券等低风险资产为辅)
- 采用Move编程语言,可加载智能合约和交易逻辑
优势:
- 潜在用户量极大,遍及全球(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 适合做跨境支付/汇款(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无法避免基本的监管成本)
- 适合做价值储藏
- 难以完全禁止
- 有可能成为强势货币、数国法币、甚至超主权货币(但过程中破坏力可能很大)。也可能未来改为信用货币(不需要资产背书)
劣势:
- 币值/汇率不稳定(因为储备资产篮子组成始终在变),会有波动->不适合作为交易媒介(强国用自己货币就很好,资本弱势国的商品需要额外的Libra标价)
- 威胁到其他主权国家货币和经济稳定:会导致弱国货币贬值(群众用本国货币购买Libra),难以得到主权货币认可
- 可能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紊乱(譬如弱国印钞兑换Libra)->需要有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机构来管理
- 如果有了信贷产品,存在派生存款和货币乘数问题(Libra就不仅是M0了)->需要类似央行的机构来控制
- “一篮子”储备资产难以管理和盈利:对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低风险要求太高(而且小札在听证会说不追求盈利分红)
- Libra协会难以中立,服众,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央行/货币基金组织/反洗钱/反恐)
出了事儿,互相甩锅给协会或协会内其他机构 - 政策监管套利(会员机构的所在国法律 vs 瑞士法律(非欧盟),Libra会天生追求弱监管)
- 公有链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即使采用假名机制,仍可以通过大数据定位用户)
--
央行数字货币(DCEP)
是什么?
- 用于替代部分人民币M0纸钞的中心化数字货币(是法币,也是央行的负债)
要解决的问题
- 纸币硬币从设计、生产、管理(包含监管)、流通使用都成本高昂,用户携带使用纸币也不方便。
- (隐含问题)避免美元/其他数字货币对中国造成冲击
解决方案
- 央行中心化管理:管理同纸币
- 双层投放双层运营:央行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不与商业机构竞争。充分利用下层现有的基础设施
- 上层: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
- 下层商业银行/机构 对 老百姓
- 是技术中性的技术框架标准,不预设技术路线(不一定用区块链)。不同机构的技术路线可以充分竞争。
- 考虑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数字合约,对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报审慎态度
优势
- 央行信用担保:无限法偿(必须接收),安全性稳定性最高
- 不需要账户:只要有数字钱包
- 双离线:不联网就能实现价值转移
- 匿名监管:对用户和商业机构而言,类似纸钞。但由于电子钱包和手机/身份绑定+数据上线。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根据用户定位洗钱恐怖活动。
- 可以进行编程
- 对现有金融设施和IT系统大体兼容,不存在冲击
题外话:
- 和支付宝微信什么关系?
不是一个概念。
DCEP是法币的一种载体形式。本质和央行背书的纸钞没有区别。
支付宝支付是一种支付方式。在支付宝/微信的余额只是支付宝/微信对用户的负债,没有国家背书。用支付宝微信,一样可以支付。
--
结论和思考
- 互联网/创投思维不能轻易用于金融市场,快速迭代试错的方法,高风险高回报的思路,社会成本可能高到不可想象。
- 央行和 Facebook,根子上的思维模型不同。经验,治理的责任感,事先设计完备架构的思维,也有差异
- Libra 远景极为宏大,但 Facebook 能力有限,远没有做好准备。Libra 对当前金融、经济、政治架构冲击很大,落地难度太高。即使强推成功,也可能是一个缩水妥协版本。
- 央行的方案(本质上和Libra差别极大),是一个对纸质人民币 Pareto efficient 的方案。由于政策优势,推进可能比 Libra快很多(而且中国已经研究5年了)
参考:
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