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月第22天 回音消除 噪声抑制 抖动缓冲区 静音检测 混音
1.
如果仅仅依靠上述的技术就能实现一个效果良好的应用于广域网上的语音对话系统,那就太easy了。正是由于很多现实的因素为上述的概念模型引入了众多挑战,使得网络语音系统的实现不是那么简单,其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一个“效果良好”的语音对话系统应该达到如下几点:低延迟,背景噪音小,声音流畅、没有卡、停顿的感觉,没有回音。
对于低延迟,只有在低延迟的情况下,才能让通话的双方有很强的Realtime的感觉。当然,这个主要取决于网络的速度和通话双方的物理位置的距离,就单纯软件的角度,优化的可能性很小。
(1)回音消除
现在大家几乎都已经都习惯了在语音聊天时,直接用PC或笔记本的声音外放功能。当使用外放功能时,扬声器播放的声音会被麦克风再次采集,传回给对方,这样对方就听到了自己的回音。
回音消除的原理简单地来说就是,回音消除模块依据刚播放的音频帧,在采集的音频帧中做一些类似抵消的运算,从而将回声从采集帧中清除掉。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还与你聊天时所处的房间的大小、以及你在房间中的位置有关,因为这些信息决定了声波反射的时长。 智能的回音消除模块,能动态调整内部参数,以最佳适应当前的环境。
(2)噪声抑制
噪声抑制又称为降噪处理,是根据语音数据的特点,将属于背景噪音的部分识别出来,并从音频帧中过滤掉。有很多编码器都内置了该功能。
(3)抖动缓冲区
抖动缓冲区(JitterBuffer)用于解决网络抖动的问题。所谓网络抖动,就是网络延迟一会大一会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送方是定时发送数据包的(比如每100ms发送一个包),而接收方的接收就无法同样定时了,有时一个周期内一个包都接收不到,有时一个周期内接收到好几个包。如此,导致接收方听到的声音就是一卡一卡的。
JitterBuffer工作于解码器之后,语音播放之前的环节。即语音解码完成后,将解码帧放入JitterBuffer,声卡的播放回调到来时,从JitterBuffer中取出最老的一帧进行播放。
JitterBuffer的缓冲深度取决于网络抖动的程度,网络抖动越大,缓冲深度越大,播放音频的延迟就越大。所以,JitterBuffer是利用了较高的延迟来换取声音的流畅播放的,因为相比声音一卡一卡来说,稍大一点的延迟但更流畅的效果,其主观体验要更好。
当然,JitterBuffer的缓冲深度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根据网络抖动程度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当网络恢复到非常平稳通畅时,缓冲深度会非常小,这样因为JitterBuffer而增加的播放延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4)静音检测
在语音对话中,要是当一方没有说话时,就不会产生流量就好了。静音检测就是用于这个目的的。静音检测通常也集成在编码模块中。静音检测算法结合前面的噪声抑制算法,可以识别出当前是否有语音输入,如果没有语音输入,就可以编码输出一个特殊的的编码帧(比如长度为0)。特别是在多人视频会议中,通常只有一个人在发言,这种情况下,利用静音检测技术而节省带宽还是非常可观的。
(5)混音
在视频会议中,多人同时发言时,我们需要同时播放来自于多个人的语音数据,而声卡播放的缓冲区只有一个,所以,需要将多路语音混合成一路,这就是混音算法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