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学习(一)

名言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哲学就是哲学史

这个持续运转的世界,是一场依剧本演出的戏剧,而剧本所遵循的那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绝对精神”。

实体即主体。

img

精神是万物的基底。

历史是精神的自我实现。


“完成了”的哲学

康德认为,世界有没有自在的规律,其实是不可知的,因为物自体不可知。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都是现象的经验规律,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理性借助自己的形式对现象的经验性规定。

理性是一种现实,自由源于人作为物自体的形态。人总处在理性和自由之中,所以人是不可知的。不可知是人的神性。神性就是人的尊严。如果人是完全可知的,如一台计算机一样,那么,人就没有了尊严。——康德

康德哲学的概念框架:现象与物自体,理性与自由。并且,康德务实地声明了理性的界限,也就是人的局限。

康德这种哲学,其实是不令人满意的。因为现象与物自体分裂了,并且理性与自由又不统一。但康德是个实诚人,有一说一,不知道的,不能论证的,绝不乱说。

黑格尔有三个野心,都是针对康德的:1,将现象与物自体归约化为一;2,解决自由的问题;3,解决人的局限性问题。这三个问题呢,可以说是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如果都能解决,那么,就可以说传统哲学是“完成了”的。

解决方法:

  • 理性运行在概念之上。

  • 概念为事物的发展设定了方向:事物总是朝着符合其概念的方向发展(我们总是想造一张完美的”桌子“)。这种发展的实现力量,就是理性。也就是说:理性作为一种实现力量,总把事物朝着其概念而改造,进而将概念实现出来。

  • 物自体可以视为一种现实而不去搭理它。当事物都被理性改造(发展)到完全符合其概念(理性型)时,思想就具有了事物的完全知识,而物自体作为一种现实,已被思想抛弃了。

  • 概念是普遍的,逻辑是无时间性的,而理性(精神)只是运作在普遍的概念与无时间性的逻辑之上。又由于概念是事物的本质,所以,黑格尔推断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理性(精神),它是万物运行的原理与动力。人的理性不过是这种普遍理性(自然理性)的一种形式与一部分。这种理论解决了康德的”自由“的问题。在自然理性的视角下,自由不再是独立不依的人的本质,而是成了理性的实现。也就是说:凡理性的就是自由的,从而把自由并入了理性之中。

  • 当事物都被理性改造(发展)到完全符合其概念(理性型)时,思想就具有了事物的完全知识,而物自体作为一种现实,已被思想抛弃了。

康德认为:理性具有朝着自身完满性(理念)追求的禀性,并且具有将自己实现出来(实践)的冲动(因为理性是面向感性的)。不同的是,康德没有承诺概念世界的完全实现,也没有承诺绝对知识的可能。甚至,康德认为,理念是绝对遥远的,只是理性的方向。

回到本题上来:黑格完成了哲学吗?没有。康德是哲学的最高峰与分水岭,南坡流淌的是从柏拉图至休谟、笛卡尔的哲学渊源,北坡流淌着的是黑格尔、谢林、费尔巴哈,费希特,马克思。康德的目的是去神学化,为理性正名,同时为理性树蓠。而黑格尔呢,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从北坡重新翻越到南坡,复活一种新的神学:人神学。这种学说是灾难性的。如果康德位于黑格尔之后,那么,黑格尔一定是他严厉批判的对象。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09989/answer/8861764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进』的黑格尔VS『冷静』的康德


核心:辩证法

A=A≠A

A=A这个公式中,前一个A与后一个A虽然是同一个A,但是前一个A是被规定的,后一个A是用来规定前一个A的。A通过这个“=”(等于号)扩展了它自身,使它自己获得了一种规定性、同一性,也让A和B区分开来。

A只有通过A≠A的方式,先否定自己的存在,接着再通过否定A≠A的过程,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

A确定自己是A的过程,也就是A从作为起点的自身回到作为终点的自身的过程。

以上便是所谓的『扬弃』。

这便是黑格尔哲学的根基,这也不可避免的规定了A(存在,上帝,精神)的本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A通过运动实现自身,A的发展过程就是A的实现过程。运动本身即是『存在』 本身。

“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黑格尔

绝对精神具有两种属性:『自在和自为』。如果我们只说出A这个词,那么A的存在只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这还不是真正的存在。只有当A 通过A≠A的过程确定A=A的时候,A才是一种自在且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


引用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的总结说说吧,近代西方哲学始于笛卡尔,经过康德,谢林,费希特,费尔巴哈到黑格尔,完成了一个体系,一个以“如何认识知识”为争论点,以建立包罗万象的体系为目的,以抽象意识或物质为出发点,以二元对立思想为主要特点的哲学大厦最终由黑格尔竣工,绝对精神的提出,囊括了一切形而上学问题,形成了无所不包,套用公式即可解决问题的哲学体系。所以后人才要从否定黑格尔开始进一步发展哲学。

作者:李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09989/answer/249984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架构图

转自知乎

img


生平

  • 1770出生
  • 1788进入图宾根大学
  • 1790哲学硕士
  • 1793神学博士
  • 1793-1799家教
  • 1801耶拿大学哲学博士、讲师
  • 1805耶拿大学教授
  • 1806完成《精神现象学》
  • 1808-1816纽伦堡新教文理中学的校长
  • 1816-1818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教授
  • 1817出版《哲学全书》
  • 1818柏林大学接任费希特教席
  • 1829柏林大学校长
  • 1831卒

其他

  • 1804 年康德去世,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黑格尔开始了《精神现象学》的写作。

  • 在青年时代非常热衷于神秘主义,他后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

  • 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

  • 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

  • 《哲学史讲演录》中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 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

  • 历史发展的本原是民族精神。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某一个民族受托担负起引导世界通过它已到达的辩证法阶段的使命。

  • 路德派的激烈新教徒

  • 宇宙任何部分的性质深受这部分对其它各部分和对全体的关系的影响,所以关于任何部分,除指定它在全体中的地位而外,不可能作任何真的陈述。

  • 除全体真理而外别无真理。同样,除全体以外,没有完全实在的东西,因为任何部分一孤离开便因孤离而改变性质,于是不再显出十分真的面目。

  • 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 公民为国家而存在呢?还是国家为公民而存在呢?黑格尔抱前一种看法;来源于洛克的自由主义哲学抱后一种看法。

  •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

posted @ 2020-09-21 20:21  步吉阁居士  阅读(6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