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应该重写service方法?
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始的:
从前,有一个程序猿,他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孩子,要是你以后写servlet,最好不要重写service方法啊”
孙子大为不解,程序猿又说:“听爷爷的,准没错,爷爷的爷爷就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不应该重写service方法呢?
如果你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暂时无解,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当时我正在osc看红薯的一篇大作,只见我右手F12熟练的打开了chrome的开发者工具,左手迅猛的按了几下F5,然后看到了这个结果。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除了第一个名为12_77118的请求返回状态为200,其他的都为304,那么200和304有什么区别呢?这个稍后解释。
一切从代码里面来,我们先抛开理论,看一个具体的code,我编写了一个index.html,如下:
我们来访问这个页面看看。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这个页面(表示本地并没有对这个文件的缓存),我们来看看http请求和响应的消息头:
图一
为了作为对比,我们再F5刷新一次:
图二
这次请求的头信息中多了一条If-Modified-Since,而且返回的响应中,状态变为了304,这是怎么回事?还记得红薯那篇文章页中的304么,你会发现,304多出现在对于静态资源的请求上面。
原来对于静态资源来说:
当浏览器第一次发起请求时(请求头中没有If-Modified-Since),server会在响应中告诉浏览器这个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响应头中的Last-Modified)。(见图一)
浏览器也很聪明,当你再次(点击链接,或者F5,或者回车,但是不能是ctrl+F5)请求这个资源时,浏览器会询问server这个资源自上次告诉我的最后修改时间以来有没有被修改(请求头中If-Modified-Since)。(见图二)
如果资源没有被修改,server返回304状态码,并不会再次将资源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则很知趣的使用本地的缓存文件。(见图二)
所以所有的静态资源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通常是不会传递多次的,不管什么浏览器或者server都应该遵守这种询问的约定。看起来很爽啊,很智能是不是?这种约定的机制就是 http缓存协商——这是约定优于配置的又一体现。
有了缓存协商的知识,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应该重写service就很容易了。还是从代码出发,这次我们看一个复杂一点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请求一个控制器(MeServlet),然后转向一个视图(index.html),为了简单起见,web.xml中将只有这个servlet的配置:
然后是MeServlet:
可以看到,每次F5刷新返回的状态码都是200,让我们看看具体的请求和响应头:
我们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刷新页面,每次响应状态都是200,index.html的内容每次都被完整的发送给浏览器,这看起来很笨,为什么不像静态资源一样进行缓存协商呢?原因是缓存协商是基于http请求和响应头中的Modified信息的,如果没有这个信息,是无法进行缓存协商的。而对于动态内容而言,server无法帮我们决定内容是不是有改变,也无法替我们决定动态内容的最后修改时间。
所以它不会帮我们在响应中加上Last-Modified,我们必须自己来做这件事,我们小小地修改一下MeServlet:
你会看到getLastModified这个方法是重写的,说明HttpServlet中已经有了这个方法,我们使用这个方法来告诉server在这个动态资源中,最后内容变化的时间是多少。最理想的情况是server会自己回调这个方法,那就太省心啦。
我们先访问的看看:发现依然每次都是200,server没有告诉浏览器最后的修改时间,缓存协商机制无法工作。
先别沮丧,忘了我们要解释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要重写service方法。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如果你看看service方法的实现,现在你已经明白了,service方法自己实现了缓存协商的机制,如果我们重写它,反而将这中良好的机制给去掉了。
我们再修改一下,这次我们重写doGet,在doGet中完成完全相同的逻辑:
这次再访问:
终于出现了久违的Last-Modified,再次回车请求页面,哈哈变成304了。
现在你也许已经清楚了,为什么不应该重写service方法,似乎是为了保留HttpServlet默认实现的缓存协商的机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禁用你没有在servlet中重写的方法,例如post、head等,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
理论到此为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缓存协商机制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还是红薯的那边文章,我们现在全加载(ctrl+F5)一次看看:
我们看到总共发起了45个请求,请求的数据量为198.93KB,然后F5刷新一次:
这次只有36个请求,数据量只有23.62KB
我们看到这篇文章被9960个id访问, 而每一个id实际上可能访问这个页面多次(像我这样,实际的数据可能得问问红薯),然后我们看到很多304静态资源都是整站通用的:
如果你是osc的常客,并且不经常更换浏览器,不经常清理缓存,甚至其他人的头像都可以是通用的,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考虑每个id都只访问这个页面一次,并且假设所有的资源都已经缓存在用户本地,得出:
(198.93-23.62)×9960 = 1746086.6KB = 1705.1637M = 1.665G。
很惊人吧,这只是一个页面,别忘了,我们还假设所有的用户都只访问一次,你想想osc上面有多少篇博文,加起来……
流量是什么,是银子啊。
幸运的是,这些省银子的事情浏览器和server都已经帮我们做好了,那我们就不需要关心这个了吗??我们看到12_77118这个请求所占用的资源也不少,如果文章再长点,再长点的话……还会更大。
如果红薯愿意,也可以让这个请求实现缓存协商,可以进一步减少流量。
当然这里的计算并不是完全的精确,实际的情况复杂很多,但是这个计算的量级应该是对的,是值得参考的。
流量涉及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带宽,以更小的贷款提供更高的并发是每个站长应该追求的。不过考虑到osc以新闻为主,一次性消费,所以……不过那时题外话了。
好了,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我想你也许会对service有了新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应该重写这个方法。
万事有例外,如果你需要实现一个前端控制器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扩展阅读
MyBatis动态SQL(认真看看, 以后写SQL就爽多了)
来源:https://my.oschina.net/dtkking/blog/8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