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分析(第八周)
进程的切换和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一、进程切换的关键代码switch_to分析
1.进程调度与其时机分析
分类:
第一种分类 I/O-bound:频繁的进行I/O;会花很多时间等待I/O操作完成
CPU-bound:计算密集型;需要大量cpu时间进行计算
第二种分类 批处理进程:不必与用户交互,通常在后台进行;不行很快响应(编译程序,科学计算)
实时进程:有实时需求,不被低优先级的进程阻塞;响应时间短,稳定(视频/音频,机械)
交互式进程:经常和用户交互;花很多时间等待用户输入,响应时间快(shell;文本编辑器)
linux中的调度是多种调度策略和算法的混合:
是基于分时和优先级的;
进程的优先级是动态的;
*内核中的调度算法相关代码使用了类似OOD中的策略模式
进程调度的时机:
schedule函数:在运行队列找到一个进程,把CPU分配给它(直接调用或者分散标记need_reched)
中断处理过程中,直接调用schedule(),或者返回用户态schedule()根据标记来返回;
内核线程直接调用schedule()进行线程切换(内核线程是只有内核态没有用户态的特殊进程);
用户态无法主动调度,仅能陷入内核态后的某个时机点进行调度(只能被动调度);
2.进程上下文切换相关代码分析
进程的切换:
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与中断时保存现场不同,中断前后是同一个进程上下文中,由用户态向内核态进行,包含了进程执行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用户地址空间;控制信息;硬件上下文)
schedule()选择一个新进程来运行,调用context_switch进行上下文切换,这个宏调用switch_to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
next=pick_next_task
context_switch(上下文切换)
switch_to(pre,next,last)
*next_ip一般是$1f,对于新创建的子进程是ret_from_fork
二、linux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1.一般执行过程
正在运行X→发生中断→SAVE_ALL(保存现场)→中断处理过程或中断返回前调用schedule(),其中的switch_to进行上下文切换→标号1后开始运行进程Y→RESTORE_ALL(恢复现场)→iret_pop→继续运行用户态Y
2.特殊情况
内核线程发生中断没有进程用户态,内核态转换;
内核线程主动调用schedule(),只有进程上下文切换,没有中断文上下文切换;
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在子进程的执行起点,以及返回用户态(next_ip=ret_from_fork)
加载一个新的可执行程序后返回到用户态的情况(如exceve)
3.内核是各种中断处理过程和内核进程的集合
三、linux系统架构和执行过程概览
1.架构概览
2.执行ls命令→确定命令→fork生成一个shell本身的拷贝→exce将ls的可执行文件装入内存→从系统调用返回
3.从CPU和内存的角度看linux的执行过程
四、实验
1.
打开shell终端,执行以下命令:cd LinuxKernel
rm -rf menu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ngning/menu.git
cd menu
mv test_exec.c test.c
make rootfs
2.
可以通过增加-s -S启动参数打开调试模式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打开gdb进行远程调试
gdb
file ../linux-3.18.6/vmlinux
target remote:1234
设置断点
b schedule
b context_switch
b switch_to
b pick_next_task
schedule()函数用来选择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并调用context_switch()进行上下文的切换,这个宏调用switch_to(switch_to利用了prev和next两个参数:prev指向当前进程,next指向被调度的进程)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其中pick_next_task()函数封装了进程调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