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十一):跳表

什么是跳表

跳表(skiplist)本质上是一种查找结构,用于解决算法中的查找问题(Searching),即根据给定的key,快速查到它所在的位置(或者对应的value)。对于一个单链表来讲,即便链表中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如果我们要想在其中查找某个数据,也只能从头到尾遍历链表。这样查找效率就会很低,时间复杂度会很高,是 O(n)。假如我们每相邻两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让指针指向下下个节点,如下图:
image
这样所有新增加的指针连成了一个新的链表,但它包含的节点个数只有原来的一半(上图中是7, 19, 26)。现在当我们想查找数据的时候,可以先沿着这个新链表进行查找。当碰到比待查数据大的节点时,再回到原来的链表中进行查找。比如,我们想查找23,查找的路径是沿着下图中标红的指针所指向的方向进行的:
image
23首先和7比较,再和19比较,比它们都大,继续向后比较。但23和26比较的时候,比26要小,因此回到下面的链表(原链表),与22比较。23比22要大,沿下面的指针继续向后和26比较。23比26小,说明待查数据23在原链表中不存在,而且它的插入位置应该在22和26之间。在这个查找过程中,由于新增加的指针,我们不再需要与链表中每个节点逐个进行比较了。需要比较的节点数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利用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上层新产生的链表上,继续为每相邻的两个节点增加一个指针,从而产生第三层链表。如下图:
image
在这个新的三层链表结构上,如果我们还是查找23,那么沿着最上层链表首先要比较的是19,发现23比19大,接下来我们就知道只需要到19的后面去继续查找,从而一下子跳过了19前面的所有节点。可以想象,当链表足够长的时候,这种多层链表的查找方式能让我们跳过很多下层节点,大大加快查找的速度。skiplist正是受这种多层链表的想法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实际上,按照上面生成链表的方式,上面每一层链表的节点个数,是下面一层的节点个数的一半,这样查找过程就非常类似于一个二分查找,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 n)。但是,这种方法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有很大的问题。新插入一个节点之后,就会打乱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上节点个数严格的2:1的对应关系。如果要维持这种对应关系,就必须把新插入的节点后面的所有节点(也包括新插入的节点)重新进行调整,这会让时间复杂度重新蜕化成O(n)。删除数据也有同样的问题。
skiplist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它不要求上下相邻两层链表之间的节点个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是为每个节点随机出一个层数(level)。比如,一个节点随机出的层数是3,那么就把它链入到第1层到第3层这三层链表中。为了表达清楚,下图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插入操作从而形成一个skiplist的过程:
image
从上面skiplist的创建和插入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节点的层数(level)是随机出来的,而且新插入一个节点不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层数。因此,插入操作只需要修改插入节点前后的指针,而不需要对很多节点都进行调整。这就降低了插入操作的复杂度。实际上,这是skiplist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这让它在插入性能上明显优于平衡树的方案。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const int _maxLevel = 5;
    private Random _random = new Random();
    private Node _head;
    private int _level = 1;

    public SkipList()
    {
        _head = new Node(_maxLevel);
    }
    public void Insert(int data)
    {
        var level = _head.forward[0] == null ? 1 : RandomLevel();
        if (level > _level)
        {
            level = ++_level > _maxLevel ? _level-- : _level;
        }

        var newNode = new Node(level);
        newNode.Data = data;
        var node = _head;
        for (int i = _level - 1; i >= 0; i--)
        {
            while (node.forward[i] != null && node.forward[i].Data < data)
            {
                node = node.forward[i];
            }
            if (level > i)
            {
                if (node.forward[i] == null)
                {
                    node.forward[i] = newNode;
                }
                else
                {
                    var next = node.forward[i];
                    node.forward[i] = newNode;
                    newNode.forward[i] = next;
                }
            }
        }
    }
    public void Search(int data)
    {
        var node = _head;
        for (int i = _level - 1; i >= 0; i--)
        {
            while (node.forward[i] != null && node.forward[i].Data <= data)
            {
                if (node.forward[i].Data == data)
                {
                    Console.WriteLine(node.forward[i].Data);
                    return;
                }
                else
                {
                    node = node.forward[i];
                    Console.WriteLine(node.Data);
                }
            }
        }
    }
    /**
* 打印所有数据
*/
    public void Print()
    {
        Node p = _head;
        Node[] c = p.forward;
        Node[] d = c;
        int maxLevel = c.Length;
        for (int i = _level - 1; i >= 0; i--)
        {
            do
            {
                Console.Write((d[i] == null ? null : d[i].Data) + "--");
            } while (d[i] != null && (d = d[i].forward)[i] != null);
            Console.WriteLine("");
            d = c;
        }
    }
    private int RandomLevel()
    {
        var level = 1;
        for (int i = 0; i < _maxLevel; i++)
        {
            if (_random.Next() % 2 == 1)
            {
                level++;
            }
            else
            {
                break;
            }
        }
        return level;
    }
    public class Node
    {
        private readonly int _level;
        public Node[] forward;
        public Node(int level)
        {
            _level = level;
            forward = new Node[level];
        }
        public int? Data { get; set; }
    }
}

skiplist与平衡树、哈希表的比较

  • skiplist和各种平衡树(如AVL、红黑树等)的元素是有序排列的,而哈希表不是有序的。因此,在哈希表上只能做单个key的查找,不适宜做范围查找。所谓范围查找,指的是查找那些大小在指定的两个值之间的所有节点。
  • 在做范围查找的时候,平衡树比skiplist操作要复杂。在平衡树上,我们找到指定范围的小值之后,还需要以中序遍历的顺序继续寻找其它不超过大值的节点。如果不对平衡树进行一定的改造,这里的中序遍历并不容易实现。而在skiplist上进行范围查找就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找到小值之后,对第1层链表进行若干步的遍历就可以实现。
  • 平衡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引发子树的调整,逻辑复杂,而skiplist的插入和删除只需要修改相邻节点的指针,操作简单又快速。
  • 从内存占用上来说,skiplist比平衡树更灵活一些。一般来说,平衡树每个节点包含2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右子树),而skiplist每个节点包含的指针数目平均为1/(1-p),具体取决于参数p的大小。如果像Redis里的实现一样,取p=1/4,那么平均每个节点包含1.33个指针,比平衡树更有优势。
  • 查找单个key,skiplist和平衡树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log n),大体相当;而哈希表在保持较低的哈希值冲突概率的前提下,查找时间复杂度接近O(1),性能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平常使用的各种Map或dictionary结构,大都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
  • 从算法实现难度上来比较,skiplist比平衡树要简单得多。
posted @ 2023-03-10 16:28  唐磊(Jason)  阅读(1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