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具体内容详解

第三章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3.1 HDFS简介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Hadoop项目的核心子项目,是分布式计算中数据存储管理的基础,是基于流数据模式访问和处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开发的,可以运行于廉价的商用服务器上。它所具有的高容错、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获得性、高吞吐率等特征,为海量数据提供了不怕故障的存储。

3.2 HDFS 结构和工作机制

HDFS集群包括,NameNode和DataNode以及Secondary Namenode。

3.2.1 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的作用

NameNode负责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以及每一个路径(文件)所对应的数据块信息,主要三个功能,分别是

(1) 管理元数据  

(2) 维护目录树

(3) 响应客户请求

Secondary NameNode用来监控HDFS状态的辅助后台程序,每隔一段时间获取HDFS元数据的快照。

3.2.2 Name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工作机制

 

1.镜像文件和编辑日志文件

1)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直接加载编辑日志(edits)和镜像文件(fsimage)到内存

(2)客户端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的请求

(3)namenode记录操作日志,更新滚动日志

(4)namenode在内存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2)第二阶段:Secondary NameNode工作

(1)Secondary NameNode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

(2)Secondary NameNode请求执行checkpoint。

(3)namenode滚动正在写的edits日志

(4)将滚动前的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拷贝到Secondary NameNode

(5)Secondary NameNode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并合并。

(6)生成新的镜像文件fsimage.chkpoint

(7)拷贝fsimage.chkpoint到namenode

(8)namenode将fsimage.chkpoint重新命名成fsimage

3)chkpoint检查时间参数设置

(1)通常情况下,SecondaryNameNode每隔一小时执行一次。

在hadoop的配置文件下/opt/module/hadoop-2.8.4/etc/confs路径下[hdfs-default.xml]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name>

  <value>3600</value>

</property>

(2)一分钟检查一次操作次数,当操作次数达到1百万时,SecondaryNameNode执行一次。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name>

  <value>1000000</value>

<description>操作动作次数</description>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name>

  <value>60</value>

<description> 1分钟检查一次操作次数</description>

</property>

2.镜像文件和编辑日志文件

1)概念

namenode被格式化之后,将在/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current目录中产生如下文件,注只能在NameNode所在的节点才能找到此文件

可以执行find . -name edits* 来查找文件

edits_0000000000000000000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000.md5

seen_txid

VERSION

(1)Fsimage文件:HDFS文件系统元数据的一个永久性的检查点,其中包含HDFS文件系统的所有目录和文件idnode的序列化信息。 

(2)Edits文件:存放HDFS文件系统的所有更新操作的路径,文件系统客户端执行的所有写操作首先会被记录到edits文件中。 

(3)seen_txid文件保存的是一个数字,就是最后一个edits_的数字

(4)每次Namenode启动的时候都会将fsimage文件读入内存,并从00001开始到seen_txid中记录的数字依次执行每个edits里面的更新操作,保证内存中的元数据信息是最新的、同步的,可以看成Namenode启动的时候就将fsimage和edits文件进行了合并。

2)oiv查看fsimage文件

(1)查看oiv和oev命令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hdfs

oiv                  apply the offline fsimage viewer to an fsimage

oev                  apply the offline edits viewer to an edits file

(2)基本语法

hdfs oiv -p 文件类型 -i镜像文件 -o 转换后文件输出路径

(3)案例实操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pwd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current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hdfs oiv -p XML -i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316 -o /opt/fsimage.xml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cat /opt/module/hadoop-2.8.4/fsimage.xml

将显示的xml文件内容拷贝到IDEA中创建的xml文件中,并格式化。

 

3)oev查看edits文件

(1)基本语法

hdfs oev -p 文件类型 -i编辑日志 -o 转换后文件输出路径

-p –processor <arg>   指定转换类型: binary (二进制格式), xml (默认,XML格式),stats

-i –inputFile <arg>     输入edits文件,如果是xml后缀,表示XML格式,其他表示二进制

-o –outputFile <arg> 输出文件,如果存在,则会覆盖

(2)案例实操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hdfs oev -p XML -i edits_0000000000000000135-0000000000000000135 -o /opt/module/hadoop-2.8.4/edits.xml -p stats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cat /opt/module/hadoop-2.8.4/edits.xml

 

每个RECORD记录了一次操作,比如图中的

OP_ADD代表添加文件操作、OP_MKDIR代表创建目录操作。里面还记录了

文件路径(PATH)

修改时间(MTIME)

添加时间(ATIME)

客户端名称(CLIENT_NAME)

客户端地址(CLIENT_MACHINE)

权限(PERMISSION_STATUS)等非常有用的信息

 

将显示的xml文件内容拷贝到IDEA中创建的xml文件中,并格式化。

3.滚动编辑日志

正常情况HDFS文件系统有更新操作时,就会滚动编辑日志。也可以用命令强制滚动编辑日志。

1)滚动编辑日志(前提必须启动集群)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hdfs dfsadmin -rollEdits

 

举例:原文件名edits_inprogress_0000000000000000321

执行以下命令后

[root@bigdata111 current]# hdfs dfsadmin -rollEdits

Successfully rolled edit logs.

New segment starts at txid 323

edits_inprogress_0000000000000000321 => edits_inprogress_0000000000000000323

2)镜像文件什么时候产生

Namenode启动时加载镜像文件和编辑日志

4 .namenode版本号

1)查看namenode版本号

在/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current这个目录下查看VERSION

namespaceID=1778616660

clusterID=CID-bc165781-d10a-46b2-9b6f-3beb1d988fe0

cTime=1552918200296

storageType=NAME_NODE

blockpoolID=BP-274621862-192.168.1.111-1552918200296

layoutVersion=-63

2)namenode版本号具体解释

(1) namespaceID在HDFS上,会有多个Namenode,所以不同Namenode的namespaceID是不同的,分别管理一组blockpoolID。

(2)clusterID集群id,全局唯一

(3)cTime属性标记了namenode存储系统的创建时间,对于刚刚格式化的存储系统,这个属性为0;但是在文件系统升级之后,该值会更新到新的时间戳。

(4)storageType属性说明该存储目录包含的是namenode的数据结构。

(5)blockpoolID:一个block pool id标识一个block pool,并且是跨集群的全局唯一。当一个新的Namespace被创建的时候(format过程的一部分)会创建并持久化一个唯一ID。在创建过程构建全局唯一的BlockPoolID比人为的配置更可靠一些。NN将BlockPoolID持久化到磁盘中,在后续的启动过程中,会再次load并使用。

(6)layoutVersion是一个负整数。通常只有HDFS增加新特性时才会更新这个版本号。

(7)storageID (存储ID):是DataNode的ID,不唯一

5. SecondaryNameNode目录结构

Secondary NameNode用来监控HDFS状态的辅助后台程序,每隔一段时间获取HDFS元数据的快照。

在/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secondary/current这个目录中查看SecondaryNameNode目录结构。

edits_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2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002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002.md5

VERSION

SecondaryNameNode的namesecondary/current目录和主namenode的current目录的布局相同。

好处:在主namenode发生故障时(假设没有及时备份数据),可以从SecondaryNameNode恢复数据。

方法一:将SecondaryNameNode中数据拷贝到namenode存储数据的目录;

方法二:使用-importCheckpoint选项启动namenode守护进程,从而将SecondaryNameNode中数据拷贝到namenode目录中。

1)案例实操(一):

模拟namenode故障,并采用方法一,恢复namenode数据

(1)kill -9 namenode进程

(2)删除namenode存储的数据(/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

rm -rf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

 

注:此时hadoop-daemon.sh stop namenode关闭NN,

然后hadoop-daemon.sh start namenode重启NN,发现50070页面启动不了

(3)拷贝SecondaryNameNode中数据到原namenode存储数据目录

cp -r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secondary/*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

(4)重新启动namenode

sbin/hadoop-daemon.sh start namenode

2)案例实操(二):

模拟namenode故障,并采用方法二,恢复namenode数据

(0)修改hdfs-site.xml中的配置,value的单位是秒,默认3600,即1小时,仅配置一台即可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name>

  <value>1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name.dir</name>

  <value>/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value>

</property>

(1)kill -9 namenode进程

(2)删除namenode存储的数据(/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

rm -rf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

(3)如果SecondaryNameNode不和Namenode在一个主机节点上,需要将SecondaryNameNode存储数据的目录拷贝到Namenode存储数据的平级目录。

[jareny@bigdata111 dfs]$ pwd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

[jareny@bigdata111 dfs]$ ls

data  name  namesecondary

(4)导入检查点数据(等待一会ctrl+c结束掉)

bin/hdfs namenode -importCheckpoint

(5)启动namenode

sbin/hadoop-daemon.sh start namenode

(6)如果提示文件锁了,可以删除in_use.lock

rm -rf /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namesecondary/in_use.lock

6.集群安全模式操作

1)概述

Namenode启动时,首先将映像文件(fsimage)载入内存,并执行编辑日志(edits)中的各项操作。一旦在内存中成功建立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映像,则创建一个新的fsimage文件和一个空的编辑日志。此时,namenode开始监听datanode请求。但是此刻,namenode运行在安全模式,即namenode的文件系统对于客户端来说是只读的。

系统中的数据块的位置并不是由namenode维护的,而是以块列表的形式存储在datanode中。在系统的正常操作期间,namenode会在内存中保留所有块位置的映射信息。在安全模式下,各个datanode会向namenode发送最新的块列表信息,namenode了解到足够多的块位置信息之后,即可高效运行文件系统。

如果满足“最小副本条件”,namenode会在30秒钟之后就退出安全模式。所谓的最小副本条件指的是在整个文件系统中99.9%的块满足最小副本级别(默认值:dfs.replication.min=1)。在启动一个刚刚格式化的HDFS集群时,因为系统中还没有任何块,所以namenode不会进入安全模式。

2)基本语法

集群处于安全模式,不能执行重要操作(写操作)。集群启动完成后,自动退出安全模式。

(1)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get (功能描述:查看安全模式状态)

(2)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enter   (功能描述:进入安全模式状态)

(3)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leave (功能描述:离开安全模式状态)

(4)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wait (功能描述:等待安全模式状态)

3)案例

模拟等待安全模式

1)先进入安全模式

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enter

2)执行下面的脚本

编辑一个脚本(注:必须已设置环境变量,要不就写绝对路径)

#!bin/bash

hdfs dfsadmin -safemode wait

hadoop fs -put /opt/BBB /

3)再打开一个窗口,执行

bin/hdfs dfsadmin -safemode leave

7.Namenode多目录配置

1)namenode的本地目录可以配置成多个,且每个目录存放内容相同,增加了可靠性。

2)具体配置如下:

hdfs-site.xml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name.dir</name>

<value>file:///${hadoop.tmp.dir}/dfs/name1,file:///${hadoop.tmp.dir}/dfs/name2</value>

</property>

  1. 停止集群 删除data 和 logs  rm -rf data/* logs/*
  2. hdfs namenode -format
  3. start-dfs.sh
  4. 去展示

https://blog.csdn.net/qq_39657909/article/details/85553525

实验总结:

思考1:如果在非Namenode节点、进行格式化(hdfs namenode -format)

是否和在NN节点上同样会生成name1和name2目录呢?

    答:只要配置了以上得配置,在该节点下同样会生成name1和name2

具体解释:

格式化做了哪些事情?

在NameNode节点上,有两个最重要的路径,分别被用来存储元数据信息和操作日志,而这两个路径来自于配置文件,它们对应的属性分别是dfs.name.dir和dfs.name.edits.dir,同时,它们默认的路径均是/tmp/hadoop/dfs/name。格式化时,NameNode会清空两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之后,格式化会在目录dfs.name.dir下创建文件

hadoop.tmp.dir 这个配置,会让dfs.name.dir和dfs.name.edits.dir会让两个目录的文件生成在一个目录里

 

思考2:非NN上如果生成了name1和name2,那么他和NN上生成得有没有差别?

答:有区别、NN节点上会产生新得edits_XXX,非NN不会fsimage会更新,而非NN不会,只会产生一个仅初始化得到得fsimage,不会生成edits,更不会发生日志滚动。

3.2.3 DataNode 的作用

作用DataNode 负责管理用户的文件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都可以在多个datanode上存储多个副本。

1.NameNode & DataNode工作机制

 

1)一个数据块在datanode上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包括两个文件,一个是数据本身,一个是元数据包括数据块的长度,块数据的校验和,以及时间戳。

2)DataNode启动后向namenode注册,通过后,周期性(1小时)的向namenode上报所有的块信息。

3)心跳是每3秒一次,心跳返回结果带有namenode给该datanode的命令如复制块数据到另一台机器,或删除某个数据块。如果超过10分钟没有收到某个datanode的心跳,则认为该节点不可用。

4)集群运行中可以安全加入和退出一些机器

2.数据完整性

1)当DataNode读取block的时候,它会计算checksum校验和

2)如果计算后的checksum,与block创建时值不一样,说明block已经损坏。

3)client读取其他DataNode上的block.

4)datanode在其文件创建后周期验证checksum校验和

3.掉线时限参数设置

datanode进程死亡或者网络故障造成datanode无法与namenode通信,namenode不会立即把该节点判定为死亡,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暂称作超时时长。HDFS默认的超时时长为10分钟+30秒。如果定义超时时间为timeout,则超时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meout  = 2 * dfs.namenode.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 10 * dfs.heartbeat.interval。

而默认的dfs.namenode.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大小为5分钟,dfs.heartbeat.interval默认为3秒。

需要注意的是hdfs-site.xml 配置文件中的heartbeat.recheck.interval的单位为毫秒,dfs.heartbeat.interval的单位为秒。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eartbeat.recheck-interval</name>

    <value>3000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 dfs.heartbeat.interval </name>

    <value>3</value>

</property>

4.DataNode的目录结构

和namenode不同的是,datanode的存储目录是初始阶段自动创建的,不需要额外格式化。

1)在/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data/current这个目录下查看版本号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cat VERSION

storageID=DS-1b998a1d-71a3-43d5-82dc-c0ff3294921b

clusterID=CID-1f2bf8d1-5ad2-4202-af1c-6713ab381175

cTime=0

datanodeUuid=970b2daf-63b8-4e17-a514-d81741392165

storageType=DATA_NODE

layoutVersion=-56

2)具体解释

(1)storageID:存储id号

(2)clusterID集群id,全局唯一

(3)cTime属性标记了datanode存储系统的创建时间,对于刚刚格式化的存储系统,这个属性为0;但是在文件系统升级之后,该值会更新到新的时间戳。

(4)datanodeUuid:datanode的唯一识别码

(5)storageType:存储类型

(6)layoutVersion是一个负整数。通常只有HDFS增加新特性时才会更新这个版本号。

3)在/opt/module/hadoop-2.8.4/data/dfs/data/current/BP-97847618-192.168.10.102-1493726072779/current这个目录下查看该数据块的版本号

[jareny@bigdata111 current]$ cat VERSION

#Mon May 08 16:30:19 CST 2017

namespaceID=1933630176

cTime=0

blockpoolID=BP-97847618-192.168.10.102-1493726072779

layoutVersion=-56

4)具体解释

(1)namespaceID:是datanode首次访问namenode的时候从namenode处获取的storageID对每个datanode来说是唯一的(但对于单个datanode中所有存储目录来说则是相同的),namenode可用这个属性来区分不同datanode。

(2)cTime属性标记了datanode存储系统的创建时间,对于刚刚格式化的存储系统,这个属性为0;但是在文件系统升级之后,该值会更新到新的时间戳。

(3)blockpoolID:一个block pool id标识一个block pool,并且是跨集群的全局唯一。当一个新的Namespace被创建的时候(format过程的一部分)会创建并持久化一个唯一ID。在创建过程构建全局唯一的BlockPoolID比人为的配置更可靠一些。NN将BlockPoolID持久化到磁盘中,在后续的启动过程中,会再次load并使用。

(4)layoutVersion是一个负整数。通常只有HDFS增加新特性时才会更新这个版本号。

5.Datanode多目录配置

1)datanode也可以配置成多个目录,每个目录存储的数据不一样。即:数据不是副本。

2)具体配置如下:

hdfs-site.xml

<property>

        <name>dfs.datanode.data.dir</name>

  <value>file:///${hadoop.tmp.dir}/dfs/data1,file:///${hadoop.tmp.dir}/dfs/data2</value>

</property>

 

3.3 HDFS 优缺点

3.1.1HDFS优点

1.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HDFS存储的文件可以支持TB和PB级别的数据。

2.检测和快速应对硬件故障:在集群环境中,硬件故障是常见性问题,HDFS能够通过心跳机制来检测故障和自动恢复文件。

3.流式数据访问:HDFS不能做到低延迟的数据访问,但是HDFS的吞吐量大,适用于处理离线数据,不适合处理实时数据。HDFS的数据处理规模比较大,应用一次需要大量的数据,同时这些应用一般都是批量处理,而不是用户交互式处理。应用程序能以流的形式访问数据库。主要的是数据的吞吐量,而不是访问速度。

4.简化的一致性模型:一个文件存储在HDFS上后,HDFS对文件的切块,文件的存储,节点进行管理,适合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场景。因为存储在HDFS上的文件都是超大文件,hadoop1.X默认是64M。

5.高容错性:数据自动保存多个副本,副本丢失后自动恢复。可构建在廉价的机器上,实现线性扩展。当集群增加新节点之后,namenode也可以感知,将数据分发和备份到相应的节点上。

6.商用硬件:HDFS是设计运行在廉价硬件的集群上的,因此至少对于庞大的集群来说,节点故障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HDFS遇到上述故障时,被设计成能够继续运行且不让用户察觉到明显的中断。

3.1.2 HDFS缺点

1.不能做到低延迟数据访问:由于HDFS针对高数据吞吐量做了优化,牺牲了获取数据的延迟,所以对于低延迟数据访问,不适合HDFS。对于低延迟的访问需求,HBase是更好的选择。

2.不适合大量的小文件存储 :由于namenode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因此该文件系统所能存储的文件总数受限于namenode的内存容量。

3.不适合修改文件:对于上传到HDFS上的文件,不支持修改文件。Hadoop2.0虽然支持了文件的追加功能,但是还是不建议对HDFS上的文件进行修改。因为效率低下。HDFS适合一次写入,然后多次读取的场景。

4.不适合结构化数据:HDFS适合存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若有严格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场景,也可以考虑采用Hbase的方案。

5.不支持用户的并行写: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用户执行写操作。

3. 3 HDFS应用场景

HDFS 提供高吞吐量应用程序数据访问功能,适合带有大型数据集的应用程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用场景。

1.数据密集型并行计算:数据量极大,但是计算相对简单的并行处理,如大规模Web信息搜索;

2.计算密集型并行计算:数据量相对不是很大,但是计算较为复杂的并行计算,如3D建模与渲染、气象预报和科学计算;

3.数据密集与计算密集混合型的并行计算,如3D电影的渲染。

HDFS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限制:

4.HDFS不适合大量小文件的存储,因NameNode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存放在内存中,因此存储的文件数目受限于NameNode的内存大小;

5.HDFS适用于高吞吐量,而不适合低时间延迟的访问;

6.流式读取的方式,不适合多用户写入一个文件(一个文件同时只能被一个客户端写),以及任意位置写入(不支持随机写);

7.HDFS更加适合写入一次,读取多次的应用场景

 

3.4 HDFS 写入文件步骤

1.文件写入步骤

 

1)客户端向namenode请求上传文件,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父目录是否存在。

2)namenode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3)客户端请求第一个 block上传到哪几个datanode服务器上。

4)namenode返回3个datanode节点,分别为dn1、dn2、dn3。

5)客户端请求dn1上传数据,dn1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dn2,然后dn2调用dn3,将这个通信管道建立完成

6)dn1、dn2、dn3逐级应答客户端

7)客户端开始往dn1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为单位,dn1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dn2,dn2传给dn3;dn1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

8)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客户端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的服务器。(重复执行3-7步)

2.网络拓扑概念

在本地网络中,两个节点被称为“彼此近邻”是什么意思?在海量数据处理中,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节点之间数据的传输速率——带宽很稀缺。这里的想法是将两个节点间的带宽作为距离的衡量标准。

节点距离:两个节点到达最近的共同祖先的距离总和。

例如,假设有数据中心d1机架r1中的节点n1。该节点可以表示为/d1/r1/n1。利用这种标记,这里给出四种距离描述。

Distance(/d1/r1/n1, /d1/r1/n1)=0(同一节点上的进程)

Distance(/d1/r1/n1, /d1/r1/n2)=2(同一机架上的不同节点)

Distance(/d1/r1/n1, /d1/r3/n2)=4(同一数据中心不同机架上的节点)

Distance(/d1/r1/n1, /d2/r4/n2)=6(不同数据中心的节点)

 

大家算一算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3.机架感知(副本节点选择)

1)官方ip地址:

http://hadoop.apache.org/docs/r2.7.2/hadoop-project-dist/hadoop-common/RackAwareness.html

http://hadoop.apache.org/docs/r2.7.2/hadoop-project-dist/hadoop-hdfs/HdfsDesign.html#Data_Replication

2)低版本Hadoop副本节点选择

第一个副本在client所处的节点上。如果客户端在集群外,随机选一个。

第二个副本和第一个副本位于不相同机架的随机节点上。

第三个副本和第二个副本位于相同机架,节点随机。

 

3)Hadoop2.7.2副本节点选择

第一个副本在client所处的节点上。如果客户端在集群外,随机选一个。

第二个副本和第一个副本位于相同机架,随机节点。

第三个副本位于不同机架,随机节点。

 

3.5 HDFS 读取文件步骤

 

1)客户端向namenode请求下载文件,namenode通过查询元数据,找到文件块所在的datanode地址。

2)挑选一台datanode(就近原则,然后随机)服务器,请求读取数据。

3)datanode开始传输数据给客户端(从磁盘里面读取数据放入流,以packet为单位来做校验)。

4)客户端以packet为单位接收,先在本地缓存,然后写入目标文件。

3.5 HDFS 项目实战

3.5.1 项目1文件上传和下载

1.文件上传

@Test

public void putFileToHDFS() throws Exception{

// 1 创建配置信息对象

// new Configuration();的时候,它就会去加载jar包中的hdfs-default.xml

// 然后再加载classpath下的hdfs-site.xml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 2 设置参数

// 参数优先级: 1、客户端代码中设置的值  2、classpath下的用户自定义配置文件 3、然后是服务器的默认配置

configuration.set("dfs.replication", "2");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new URI("hdfs://bigdata111:9000"),configuration, "itstar");

 

// 3 创建要上传文件所在的本地路径

Path src = new Path("e:/hello.txt");

 

// 4 创建要上传到hdfs的目标路径

Path dst = new Path("hdfs://bigdata111:9000/user/itstar/hello.txt");

 

// 5 拷贝文件

fs.copyFromLocalFile(src, dst);

fs.close();

}

 

  1. 文件下载

@Test

public void getFileFromHDFS() throws Exception{

 

// 1 创建配置信息对象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new URI("hdfs://bigdata111:9000"),configuration, "itstar");

 

// fs.copyToLocalFile(new Path("hdfs://bigdata111:9000/user/itstar/hello.txt"), new Path("d:/hello.txt"));

// boolean delSrc 指是否将原文件删除

// Path src 指要下载的文件路径

// Path dst 指将文件下载到的路径

// boolean useRawLocalFileSystem 是否开启文件效验

    // 2 下载文件

fs.copyToLocalFile(falsenew Path("hdfs://bigdata111:9000/user/itstar/hello.txt"), new Path("e:/hellocopy.txt"), true);

fs.close();

}

3.5.2 通过IO流操作HDFS

1.HDFS文件上传

@Test

public void putFileToHDFS() throws Exception{

// 1 创建配置信息对象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new URI("hdfs://bigdata111:9000"),configuration, "itstar");

 

// 2 创建输入流

FileInputStream in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e:/hello.txt"));

 

// 3 获取输出路径

String putFileName = "hdfs://bigdata111:9000/user/itstar/hello1.txt";

Path writePath = new Path(putFileName);

 

// 4 创建输出流

FSDataOutputStream outStream = fs.create(writePath);

 

// 5 流对接

try{

IOUtils.copyBytes(inStream, outStream, 4096, fals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IOUtils.closeStream(inStream);

IOUtils.closeStream(outStream);

}

}

2.HDFS文件下载

@Test

public void getFileToHDFS() throws Exception{

// 1 创建配置信息对象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new URI("hdfs://bigdata111:9000"),configuration, "itstar");

 

// 2 获取读取文件路径

String filename = "hdfs://bigdata111:9000/user/itstar/hello1.txt";

 

// 3 创建读取path

Path readPath = new Path(filename);

 

// 4 创建输入流

FSDataInputStream inStream = fs.open(readPath);

 

// 5 流对接输出到控制台

try{

IOUtils.copyBytes(inStream, System.out, 4096, false);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IOUtils.closeStream(inStream);

}

}

3.5.3 项目3 HDFS 底层原理RPC

 

3.6 HDFS 的Web页面

 

 

posted @ 2019-07-17 00:48  jareny  阅读(16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