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按天截断日志工具-rotatelogs
使用apache系统自带的rotatelogs对日志进行截断处理
一,修改文件httpd.conf 使用绝对路径修改,不要使用相对路径,跑不起来的啦。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原来的样子
ErrorLog "logs/error.log" 原来的样子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var/logs/logfile 86400" common 修改后的样子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var/logs/logfile 5M" common 修改后的样子
ErrorLog "|bin/rotatelogs /var/logs/errorlog.%Y-%m-%d-%H_%M_%S 5M"
二,重启apache服务,在指定的日志目录中验证。
三:语法分析
rotatelogs [ -l ]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可以看到,该命令其实只有两种选项用以对日志文件logfile进行操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第一种,rotationtime 日志文件以秒为单位滚动
第二种, filesizeM 指定以filesizeM文件大小滚动,而不是按照时间或时差滚动
举例:ErrorLog "|bin/rotatelogs /var/logs/errorlog.%Y-%m-%d-%H_%M_%S 5M"
此配置会在错误日志大小增长到5兆字节时滚动该日志,
日志文件名后缀会按照如下格式创建:errorlog.YYYY-mm-dd-HH_MM_SS 。
至于其他选项, -l 和offset都是和时区相关的,不理他。
四:文件名称格式(下图是从官网拷贝的)
errorlog.%Y-%m-%d-%H_%M_%S-------------------errorlog.YYYY-mm-dd-HH_MM_SS 对照研究吧。
%A | 星期名全称(本地的) |
%a | 3个字符的星期名(本地的) |
%B | 月份名的全称(本地的) |
%b | 3个字符的月份名(本地的) |
%c | 日期和时间(本地的) |
%d | 2位数的一个月中的日期数 |
%H | 2位数的小时数(24小时制) |
%I | 2位数的小时数(12小时制) |
%j | 3位数的一年中的日期数 |
%M | 2位数的分钟数 |
%m | 2位数的月份数 |
%p | am/pm12小时制的上下午(本地的) |
%S | 2位数的秒数 |
%U | 2位数的一年中的星期数(星期天为一周的第一天) |
%W | 2位数的一年中的星期数(星期一为一周的第一天) |
%w | 1位数的星期几(星期天为一周的第一天) |
%X | 时间(本地的) |
%x | 日期(本地的) |
%Y | 4位数的年份 |
%y | 2位数的年份 |
%Z | 时区名 |
%% | 符号"%"本身 |
如何按日期生成apache日志文件及限制apache日志文件大小
语法如下:
rotatelogs [ -l ]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参数解释:
-l :使用本地时间代替GMT时间作为时间基准。注意:在一个改变GMT偏移量(比如夏令时)的环境中使用-l会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
logfile:它加上基准名就是日志文件名。如果logfile中包含"%",则它会被视为用于strftime()的格式字符串;否则它会被自动加上以秒为单
位的".nnnnnnnnnn"后缀。这两种格式都表示新的日志开始使用的时间。
rotationtime :日志文件滚动的以秒为单位的间隔时间。
offset :相对于UTC的时差的分钟数。如果省略,则假定为"0"并使用UTC时间。比如,要指定UTC时差为"-5小时"的地区的当地时间,则此参数
应为"-300"。
filesizeM :指定以filesizeM文件大小滚动,而不是按照时间或时差滚动。
例子:
1、按时间滚动日志文件:
错误日志:ErrorLog "|/data/apache/bin/rotatelogs 日志存放目录/%Y%m%d_error.log 86400 480"
访问日志:CustomLog "|/data/apache/bin/rotatelogs 日志存放目录/%Y%m%d_access.log 86400 480" common
其中:
/data/apache:为apache的安装目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
86400:秒,24小时,表示生成的日志文件按天滚动,也就是每天生成一个日志文件;
480:分,时间偏移。
同理可以按小时滚动日志文件,每隔一个小时,几个小时。。。生成一个日志文件。
扩展:可以写个脚本定时删除日志文件,只保留几天的日志,如果网站访问量比较大,一天会生成几十上百M甚至更大的日志文件,既占硬盘又影响服务器性能。
2、按大小滚动日志文件:
错误日志:ErrorLog "|/data/apache/bin/rotatelogs -l 日志存放目录/%Y%m%d_error.log 5M"
访问日志:CustomLog "|/data/apache/bin/rotatelogs -l 日志存放目录/%Y%m%d_access.log 5M" common
当日志文件达到5M时,滚动该日志文件。
web服务器日志轮循比较好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Linux系统自身的日志文件轮循机制:logrotate;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apache自带的日志轮循程序rotatelogs;
第三种是使用在apache的FAQ中推荐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一个日志轮循工具cronolog。
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用apache自带的日志轮循程序rotatelogs,并用shell脚本定期删除日志文件,只保留近3天的文件,以免日志文件占满
磁盘空间。
修改主配置文件httpd.conf
找到以下内容,并修改成:
ErrorLog /var/log/httpd/error_log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2/bin/rotatelogs /var/log/httpd/access_log 86400 400M" combined
86400 ---日志滚动的时间是一天
400 ---日志文件最大400M就滚动
combined ---采用复合格式
然后建立清除日志文件的shell脚本,文件名为clean_log
#! /bin/bash
logdir=/var/log/httpd
cd ${logdir}
declare -i filesum=`ls access_log.* | wc -l`
declare -i delnum=$filesum-3
if [ "${delnum}" -ge 1 ];then
rm -rf `ls -tr access_log.* | head -${delnum}`
fi
chmod 755 clean_log
这样就保留了最近3天的日志文件。
建立自动化任务
01 04 * * * /usr/local/crontab/clean_log
ok,搞定,就这么简单。这样你就不用不必为日见增大的日志文件烦恼了!
rotatelogs - rotate Apache logs without having to kill the server
描述:
rotatelogs 是一個小程式用來與Apache's 導向(pined)的log相結合,
可以讓您的log依照您的需求而產生 .
語法:
rotatelogs logfile rotationtime [offset]
參數:
logfile 基本的logfile名稱,可以加上 strftime(3) 所支援的%字元參數,
常用的參數為:
%Y 表示年份,以今年來說就是 2008
%m 表示月份,以本月來說就是 04
%d 表示天數,以今天來說就是 18
若沒有加上,則會附加 .nnnn 為檔案名稱, 其中 nnnn 為log 產生的時間.
rotationtime 輪迴的時間, 單位: 秒
offset 與UTC時間的差異,單位為分鐘,若相差5小時,則可使用 -300 這個參數
範例: (以 accesslog為例 ,修改 httpd.conf 檔案)
將 httpd-access.og 由rotalogs 每間隔86400秒 , 產生 /var/log/httpd-access_log-月份-日期 檔案.
原有內容:
CustomLog /var/log/httpd-access.log combined
改為:
CustomLog "| rotatelogs /var/log/httpd-access.log-%m-%d 86400" combined
範例結果:
本範例圖示 分別展示沒有加上任何參數及加上月日參數的結果
由於透過rotatelogs執行,所以執行程序就會多出兩個程序, 如下所示
enjoy it !!
cronolog 割断分析apache日志配置笔记
环境:centos 5.1 + Apache/2.0.61+cronolog(1.6.2)
使用cronolog可以格式化日志文件的格式,比如按时间分割,易于管理和分析。
cronolog的安装配置非常简单,简要说明如下:
1.下载软件
http://cronolog.org/download/index.html
使用wget下载:http://cronolog.org/download/cronolog-1.6.2.tar.gz
2.解压缩
tar -zxvf cronolog-1.6.2.tar.gz
3.进入相应的目录,编译,安装
[root@localhost ~]#./configure
[root@localhost ~]#make
[root@localhost ~]#make install
4.测试cronolog是否安装成功
[root@localhost apache2]# which cronolog
/usr/local/sbin/cronolog
[root@localhost apache2]# cronolog -V
cronolog version 1.6.2
注:如果上述cronolog没有正确安装的话,下面修改httpd.conf 将不能正常启动
4.修改apache配置文件/usr/local/apache2/conf/httpd.conf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注销掉原有的日志格式,改为一下
CustomLog "|/usr/local/sbin/cronolog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Y%m%d" combined
如果有虚拟主机的话,还要在虚拟主机的VirtualHost中设置:(本文的访问日志都放在access_log中)
CustomLog "|/usr/local/sbin/cronolog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Y%m%d" combined
本文配置文件如下:
<VirtualHost *:443>
DocumentRoot /usr/local/smp/
ServerName 218.61.31.211
AddHandler cgi-script .cgi
<Directory "/usr/local/smp/htdocs">
AllowOverride None
Options ExecCGI Indexes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ErrorLog logs/error_log
CustomLog "|/usr/local/sbin/cronolog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Y%m%d" combined
</VirtualHost>
5. 杀掉httpd进程 ,重新启动apache
[root@localhost cronolog-1.6.2]# cd /usr/local/apache2/logs/
[root@localhost logs]# killall httpd
[root@localhost logs]# rm access_log
[root@localhost logs]#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注意确保apache正常启动
[root@localhost logs]# ps -fe
root 16750 1 0 14:56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root 16751 16750 0 14:56 ? 00:00:00 /usr/local/sbin/cronolog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Y%m%d
nobody 16774 16750 0 14:56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776 16750 0 14:56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777 16750 0 14:56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800 16750 0 15:06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818 16750 0 15:11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832 16750 0 15:17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nobody 16843 16750 0 15:22 ? 00:00:00 /usr/local/apache2/bin/httpd -k start
6.检查cronolog是否正常割接
从ie访问该机器,在web上多刷新几次.刚开始在/usr/local/apache2/logs/可能没有生成,但经过你多刷新几次,就会出现要的效果,是以天来分割:
access_log.20081103
[root@localhost logs]# ls
access_log.20081103 error_log
强调:/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 的原文件没有删除的话,有可能不会出现access_log.20081103。 apache在启动的时候,默认访问日志都会
写入/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中,即使此时你进行access_log改名为access_log.bak, 日志就会写入access_log.bak,对于运行apache来说access_log
改名了,但是其inode节点号没变.只有在重启apache的时候 ,apache发现/usr/local/apache2/logs/ 没有access_log文件,此时会自动创建.
7.周期计划删除分割的日志 (每天打包前一天的日志,每天删除半月前的打包日志
[root@ceshiji conf]# crontab -e
0 1 * * * /usr/sbin/ntpdate 210.72.145.44 > /dev/null 2>&1
0 3 * * * /bin/gzip -f /usr/local/apache2/logs/access_log.`date -d yesterday +%Y%m%d`
0 4 * * * /usr/bin/find /usr/local/apache2/logs/ -name access_*.gz -mtime +15 -exec rm -rf {} \;
参考来源:http://bbs.linuxtone.org/thread-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