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二)——数据链路层
iwehdio的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iwehdio/
1、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类型:
- 点到点信道:一对一。
- 广播信道:一对多。
- 链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
- 数据链路:处理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
-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类型: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
-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了帧的界限。
-
透明传输:
- 在传输的数据中出现了尾部帧的内容,导致计算机理解错误。
- 通过字节/字符填充解决,插入转义字符。
-
差错控制:
- 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0和1可能会互相转换。
- 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栈所有比特的比例称为误码率。
- 判断有没有错误的方法:循环冗余检验。
- 使用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收,要做到可靠传输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需要由上层实现。
-
- PPP协议:
-
点到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有身份验证的功能。
-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和物理层链路。
-
组成:
- 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用于异步串行或同步串行介质。
- 使用链路控制协议(LCP)建立并维护数据链路层连接。
- 网络控制协议(NCP)运行在点到点连接上使用多种网络层协议。
-
PPP协议帧格式:
- 首部 - 信息部分 - 尾部。
- 帧头和帧尾都是7E。
- PPP有一个两个字节的协议字段。表示信息字段是那种类型的数据。
- 字节填充或零比特填充实现透明传输。
- 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
2、以太网
-
以太网的的特点:
- 动态随机接入。
- B向D发送数据,A、C、E都能收到但不处理,只有D接收B发送的数据。
- 使用CSMA/CD协议: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
- 发送具有不确定性,不适合长距离的传输。
- 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 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小于64字节的都被认为是无效帧。
-
以太网:
- 以太网与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 媒体接入控制子层。
- 以太网提供的是不可靠的交付,当接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就丢弃。
- 以太网与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
以太网信道利用率:
- 争用期长度为2t,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检测到碰撞后不发送信号。
- 信道利用率:a等于端到端时延与帧发送时间之比。a越小表示利用率越高。最大信道利用率为1/(1+a)。
-
MAC地址:
- 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 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帧,就用硬件检测帧中的MAC地址。是发往本站的则首先,否则丢弃。
- 发往本站的三种帧:单播(一对一)、广播(一对全体)、多播(一对多)。
-
以太网帧格式:
- 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类型 - 数据 - 帧校验序列。
- 帧之间最小间隔为9.6微秒。
-
扩展以太网:
-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网桥。一定程度上隔绝了冲突,但是效率降低。
- 交换机:网桥中每个接口接的不是一个碰撞域,而是一台计算机。每两个计算机都可以同时通信,没有碰撞。
-
生成树算法:
- 透明网桥使用,为了避免产生转发的帧在网络中不停兜圈子。
- 对于生成树,整个连通域中不存在回路,即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
虚拟局域网:
- LAN:一个局域网。
- VLAN:虚拟局域网,按虚拟网段划分局域网。
-
高速以太网:
- 可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而无冲突发生。
- 不使用CSMA/CD协议。帧格式不变。
- 帧间隔缩短为0.96微秒。
iwehdio的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iwehdio/
来源与结束于否定之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