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及数组模拟链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引自百度百科、谭浩强《C程序设计》、蜗牛君的奋斗史大神的博客
前置知识: C语言入门
数组党的福音(本蒟蒻学链表时不会指针,然而好像所有人都拿指针写)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链表
百度百科
看不懂勿喷(毕竟百度百科也不是用来让人看懂的)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链表的特性:
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
提取主谓宾:链表是存储结构。我认为这就是链表的本质——一种数据结构。
那么非连续、非线性有什么含义呢?这表明链表的内存是不连续的,前一个元素存储地址的下一个地址中存储的不一定是下一个元素。链表通过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地址的引用将链表中的元素串起来。
链表分为三类: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
1,单向链表
单向链表是最简单的链表形式。我们将链表中最基本的数据称为节点(node),每一个节点包含了数据块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有一个头指针变量,图中以head表示。可以看出,head指向第一个元素,第一个元素又指向第二个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该元素不再指向其他元素,它称为表尾,它的地址部分为空,链表到此结束。
可以看到,要找链表中的某一元素,必须先找到上一个元素,根据它提供的下一个元素的地址才能找到下一个元素。如果不提供头指针,则整个链表都无法访问。链表如同一条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中间是不能断开的。
为了理解什么是链表,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幼儿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出来散步,老师牵着第一个小孩的手,第一个小孩的另一只手牵着第二个孩子……这就是一个链,最后一个孩子有一只手空着,他是链尾。要找到这个队伍,必须先找到老师,然后顺序找到每一个孩子。
变量声明:
const int maxn=1010;
struct node{ //point即指针,data就是需要维护的数据
int point,data;
}a[maxn];
int head,cnt; //head即头指针,cnt即内存池计数器
建立:
head=++cnt; //把head设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哨兵
a[head].data=0;
插入(插入数据now到第k个元素之后):
add(++k,now); //进入,因为计算时考虑了哨兵,所以进入时++k
void add(int k,int now)
{
for(int i=head;i;i=a[i].point) //从头指针开始遍历链表
if(!(--k)) //到达插入位置
{
a[++cnt].point=a[i].point; //将新插入节点的指针指向插入位置的后继
a[i].point=cnt; //将前驱节点的指针指向新插入节点
a[cnt].data=now;
break;
}
}
删除(删除第k个元素):
del(++k); //进入
void del(int k)
{
for(int i=head;i;i=a[i].point)
if((--k)==1) //找到前驱
{
a[i].point=a[a[i].point].point; //将前驱的指针指向后继
break;
}
}
遍历链表:
for(int i=a[head].point;i;i=a[i].point)
cout<<a[i].data<<endl;
2,双向链表
顾名思义,双向链表就是有两个方向的链表。同单向链表不同,在双向链表中每一个节点不仅存储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而且存储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它的优点是访问、插入、删除更方便。但“是以空间换时间”。
变量声明:
struct node{
int pre,nxt,data; //前驱和后继
}a[maxn];
int head,cnt;
插入:
void add(int k,int now)
{
for(int i=head;i;i=a[i].nxt)
if(!(--k))
{
a[++cnt].nxt=a[i].nxt; //这两个和单链表一样
a[i].nxt=cnt;
a[a[cnt].nxt].pre=cnt; //将后继的前驱更新为新插入节点
a[cnt].pre=i; //将新插入节点的前驱设为其前驱
a[cnt].data=now;
break;
}
}
删除:
void del(int k)
{
for(int i=head;i;i=a[i].nxt)
if(!(--k))
{
a[a[i].pre].nxt=a[i].nxt;
a[a[i].nxt].pre=a[i].pre;
break;
}
}
3,循环链表
(1),单向循环链表
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头结点
(2),双向循环链表
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头结点,且头结点的前驱指向最后一个结点
代码实现就不再给出,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