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架构师的立体化思维?
从程序员往架构师转型的路上,蔡学镛老师总结的“四维架构设计方法论”对我颇有帮助,让我对架构设计有了更立体化、系统化的认知,现将学习心得分享出来供需要的小伙伴参考。
这套方法论通过空间(X、Y、Z)三个维度及时间T维度将问题域解构成可以轻松应对的小方块,分而治之。同时,空间(X、Y、Z)三个维度联动,专门为单个维度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时间 T 维度将问题分解到一个时间范围内,分步骤按节奏逐一解决。多维度、立体化、分层次、动态演进,这是我对这套方法论特点的总结。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这个四维的架构时空一探究竟!
图1 四维座标系统
前后端维度(X1 … X7)
前后端维度被分解为交互、业务、领域、资源四大层,其中业务可以细分为应用X2、框架X3,领域可以细分为服务X4、核心X5,资源也可以细分为代理X6、数据X7,共分为七个层次。服务X4可以实现API,如果公开,就是开放接口,调用服务层的接口,通常需要授权。代理X6可以实现SPI,隔离耦合,避免核心X5 依赖特定的外部系统或数据库。每个层次做到高内聚,层与层之间做到低耦合。
图2 X轴分层结构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现状,X2应用和X3框架可以不分拆,X4服务和X5核心可以不分拆,待后续时机成熟可以再重构分层,这样变更范围仅在内部。
表2 X轴七层架构模型及其定位
分层类型 |
分层名称 |
颜色 |
代号 |
分层定位 |
交互 |
界面层 |
红 |
X1 |
界面更像是用户的延伸,而非应用的延伸。界面可被视为用户代理。根据用户喜好、语言、平台(手机、电脑、平板等)开发各种用户界面。 |
业务 |
应用层 |
橙 |
X2 |
一个应用可以有多个界面,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各种应用,并以接口的方式展现。 |
框架层 |
黄 |
X3 |
将常用的应用流程设计成框架,后续开发同类型应用时,只要通过参数或者 DSL,就可以轻易订制应用,减少开发成本。框架也可以用接口的方式开放让外部调用。 |
|
领域 |
服务层 |
绿 |
X4 |
服务层针对领域对象进行操作,并提供弹性的调用接口。服务层接口通常数目不多,但每个接口通常参数相当多。服务层没有状态,也不做缓存。 |
核心层 |
蓝 |
X5 |
核心层反映领域模型,核心层的接口基本就是对此领域模型进行操作。建立领域模型,一方面帮助接口设计,另外一方面帮助数据存储设计,梳理出弹性的存储方式。 |
|
资源 |
代理层 |
靛 |
X6 |
具备下列作用:数据代理,代表外部系统或数据库;缓存,为了效率或提高可用性(当外部系统掉线);数据模块,支持读写分离;转接或转发,转接到外部系统,转发到日志系统;数据备份系统(通过事件钩子);热备系统接入。 |
数据层 |
紫 |
X7 |
数据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根据数据的特性,数据库可以是:关系式数据库;列数据库;Associative DB;Key-Value;文件数据库;日志。 |
业务维度(Y1 ... Yn)
从业务维度进行划分,按照业务类型对系统进行分类。业务系统的划分更多依赖业务领域的知识,这个维度设计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领域驱动设计DDD。
当Y轴的一个业务系统需要调用Y轴的另外一个业务系统时,兼顾效率和耦合,这套架构设计方法论给出了具体的架构原则:
- 当被调用的是公共系统时,那么调用将被视为内部调用,即服务可以直接调用服务。考虑到公共系统比较稳定,不会经常改变,直接调用可以减少调用环节,保障效率。
- 当被调用的是非公共系统时,那么调用将会被视为外部调用,即通过代理层去调用被调用系统的对外服务接口。这相当于把两个系统后台进行了串联,降低了系统之间的耦合,后续被调用系统发生变更,对调用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藉由其代理层进行了隔离。
图3 Y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调用关系
系统维度(Z1...Zn)
该维度主要关注软件、容器、运行时、操作系统、虚拟机、到硬件等这些与业务无关系统的架构。Z轴的系统可以分别用于前端优化、应用优化、平台优化、资源优化等层面。
图4 Z轴分层结构
时间维度(T1 … Tn)
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架构不是一次成型的,从初始到成熟要经过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对于一个已有产品来说,架构的优化也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
除了技术上的考虑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及投资等方面的情况。通常,在研发的初期,产品本身的定位还不太清晰,需要快速地迭代投放市场获取先发优势,以及验证想法,不断地明确产品的定位。这个阶段产品需求变动非常频繁,许多架构的驱动因素尚未明确,如果过于关注架构,那产品推向市场就会遥遥无期。随着产品定位的逐步清晰,架构的驱动因素及约束条件都逐渐浮出水面,这个时候架构设计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另外,我们还需要根据投资预算来调整架构设计。如果投入比较充裕,那我们就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来提前将架构驱动因素研究清楚,甚至可以针对不确定的约束提供多套备选方案。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后续我还会继续分享各个维度的架构设计心得,请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关注哦!坚持原创写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有价值,麻烦动动手指点个 「赞」,老兵哥会更有动力坚持。另外,我还会持续分享职业规划、应聘面试、技能提升、影响力打造等经验,关注 「 IT老兵哥 」,赋能程序人生!
近期文章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