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着与古代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古代社会的产业基础是农业,商业与手工业皆处于依附性地位。那时的土地全部收归朝廷所有,然后再根据分口授田的原则进行分配。老百姓按家庭人丁数量分得田地,在官府的督促下进行耕种,每年以人头税、十一税或租庸调的方式向朝廷缴纳钱粮,剩下的土地产物则归自己所有。在这样的 社会里,大部分人口都是自耕农。自耕农占有生产资料,可以依靠土地来生产,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农直到晚期才出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旧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废弃了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代之以资本和劳动的雇佣关系。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前者雇佣后者到工厂、企业里工作,预付给他们一份工资,然后独占所有产品。劳动者除了劳动力、职业技能之外,他来到劳动市场时是一无所有的,公司里的一切生产资料都与他无关。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以劳动者跟生产资料的分离为前提,只有当社会出现一小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大多数人仅靠劳动力为生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才能展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数人丧失生产资料,仅依靠劳动力维生呢?这就得研究“原始积累”的问题了,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个题目一无所有知,而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一章则详细的研究了它。

 

 

《资本论》分析了“原始积累”问题

什么是“原始积累”?

一般而言,自耕农属于小资产阶级,能够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即使没有人雇佣他,依靠现有的生产资料,他也能自给自足。贫农则不一样,一旦找不到东家,没有人雇他去种地,他就得饿肚子,所以也被称为“雇农”。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劳动者也是如此,他们属于雇佣劳动力。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劳动者就会切身体会到自己的贫乏,他所用以办公的场所、电脑、桌椅以及客户资源等都是企业主的财产,跟劳动者无关,劳动者并不占有生产资料。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由原始积累造成的。

对于原始积累,亚当·斯密似有察觉,他称之为“预先积累”。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才给出了准确定义,说:“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它出现在封建社会晚期,是从封建经济解体中产生出资本主义的过程。

历史仿佛在开玩笑,在《圣经》的传说中,亚当偷吃了苹果,人类就犯了原罪,注定要终身劳作才得以糊口。在原始积累中,农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沦为无产者,也注定要毕生劳作以求生存。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那时候发生了许多划时代的事情,总归起来就是使大量的人口突然被强制同自己的生产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具体的手段就是剥夺农民的土地。

当土地被剥夺之后,农民就再也无法自给自足,他们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雇主、拥有工作才得以生存。他们从小资产阶级变成了自由劳动者,虽然不像奴隶、农奴那样直接隶属于生产资料之列,却也不能再像原先的自耕农那样,拥有部分生产资料——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就像物体脱离引力而漂浮在空中一样。自由劳动者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地主、徭役和租税的束缚,结果一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他们又将重重的跌回地面!

 

 

原始积累是剥夺自耕农土地的过程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在封建经济中,大部分农民都是自耕农,他们在料理好自己的田地之后,会利用空闲时间为大地主、农庄富户以及皇亲国戚服务来换取报酬。自耕农不是完全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占有土地,拥有自己的小屋,还能在官田上放牧牛羊和取得木材、枯枝等燃料。直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土地兼并愈发严重,王公贵族与封建领主通过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夺去他们的公有地,迫使自耕农变成无产者。

当时,商业与手工业逐渐发展了起来,许多农民在利益诱使下,废弃了耕地,成为专门的织户。随着珍妮机等工具的发明,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促使更多土地废耕,进而被圈占,以便用以牧羊。因为耕地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所以出现地租飞涨、寺庙与房屋被毁,越来越多人无力养家糊口的现象。

十七世纪的英国,自耕农人数还很多,他们是支持克伦威尔的主要力量。然而到了1750年,自耕农就基本被消灭了。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大土地所有者通过立法来实现兼并与掠夺,既对农民课以重税,又要求他们不得随意迁居,迫使其靠变卖土地来维生。那些通过商业发了财的富户便大肆收购土地,变成租地农场主。他们变耕地为牧场,通过为新兴的纺织业提供原材料来积累财富。从1814年到1820年间,英国消灭了3000户贫民,将他们的村庄与田地全部变成牧场。然后再通过朝廷的规划,把土地拍卖给租地农场主,分为29个大牧羊区,由农场主来雇佣被圈占土地的自耕农劳作,将部分破产农民安置在里面。其他的大部分人则涌入城市中去寻找就业机会,在加班加点的作坊或昼夜不歇的工厂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变成靠出卖劳动过活的人。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它确立了由租地农场主主导的资本主义农业,使土地与资本合并,同时又为城市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必不可少的条件。

 

 

农村人口工业化

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的产生

“资本家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最初是从租地农场主转化而来的。在封建时代,租地农场主本身也曾是地主的管事,后来逐渐变成租地农民。租地农民的地位与自耕农没什么两样,但他们有钱雇佣帮手进行耕种。所以租地农民可以通过一边租用地主的田地、种籽、牲畜和农具,一边雇佣帮手来组织生产,不久他们就会变成分成农,可以跟地主协商分成土地产品。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许多小企业主,他们通过租用资源,组织劳动来获取分成收益。

最后,分成农逐渐壮大为租地农场主,他们从地主、国家那里租用到土地,靠雇佣劳动者来增殖自己的资本,并把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以货币、实物等形式,作为地租交给地主。租地农场主可以称农业资产阶级,他们会因农业革命及农民的破产而不断壮大、大发横财。另一些资产阶级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他们从小作坊主跃升为工厂主,进入工业资产阶级行列,其前身一般是商人,还有一些是从破产农民的地位上爬上来的。这些人破产的时间较早,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率先进入城市,从小行会的帮工做成师傅,然后再变成小资本家,最终逐渐积累成为大资本家。

除了租地农场主与工厂主外,资产阶级中还有一批寄生性较强的队伍,他们的前身是放高利贷者,现在则成为了操作货币、信贷、国债的金融资产阶级。如果不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农场与企业都难以运作,银行可以通过财务记录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操纵农业资本家与工业资本家的命脉,这使得金融资产阶级成为全部资产阶级中的最上层。

另一边,自耕农破产后会沦为无产者,在被新兴的工厂收留之前,他们大批变成了乞丐、盗贼和流浪者,英国的法律对他们进行严酷的刑罚,通过鞭打、烙印、酷刑来为雇佣劳动制度建立预备纪律。雇佣劳动者阶级产生于十四世纪下半叶,他们是由破产的自耕农与原先的贫民转化而来的。在经过痛苦的流浪期后,城市的作坊与工厂收留了这些可怜的人,“赠与”他们饭碗——终于有“善良”的资本家肯提供工作了。然而新兴的资本家毕竟不是慈善家,他们为了“规定”工资即把工资强制限制在有利于赚钱的界限内,以免影响利润的数额,就不断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并且借助公权力的辅助,把工资压低下来,以便使劳动者经常处于依赖地位。

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就业机会是资产阶级“赐予”劳动者阶级的,他们手握生产资料,如果不提供就业机会,劳动者的劳动力就卖不出去,实现不了价值,从而无法生存。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从封建社会脱胎出来,“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发生分离,农民的土地惨遭剥夺,再也不能够自给自足,而是必须要找到求得一份工作,才能得以生存,从此处于依赖性的地位。

总的来说,原始积累实现了三个转化:

第一,它使广大人民群众从自耕农转化为雇佣劳动者;

第二,它使商人、分成农、高利贷者等转化成了资产阶级;

第三,它使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成了资本;

资本主义具有进步的意义,表现在它使生产资料从分散走向了集中,个人的小生产被社会性的大生产所取代。消灭小生产的代价,就是迫使人民群众逃离土地,剥夺其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将他们变成无产者。然后再由资产阶级来指挥,组织进行社会大生产。毫无疑问,生产资料的集中与生产的社会化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也是它的根本矛盾。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投入社会化大生产之中,而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却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马克思认为这种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不稳定性之所在,必将扬弃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来。

 

原文地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18/12/68348935_8868239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