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 雨

         早晨出门时天还是明朗的,没过多久就拉下脸来,阴沉沉的。刚走到校车站台坐下没多久,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了。行人风一般地奔跑着,骑自行车的慌忙把车 丢在雨里,自己朝教学楼里钻。好容易跳进校车一心指望下车的时候雨会停,偏偏天不从人愿。于是车到西区只好就近在西区站台上避雨,虽然站台到图书馆只有几 十米的距离我却没有勇气跑过去,更别提冒雨冲回寝室了。真是可笑得很,何以竟变得这么胆小:怕淋雨、怕换洗衣服、怕鞋子湿了没得换,怕受冷、感冒、受罪、 花钱、耗时。人长大了考虑问题比较严谨,不过看起来有点像畏葸不前的幌子,再加上上有古训三思而行,下有告诫深思熟虑,搞得每做一个决定都要 经过痛苦的反复权衡直到错过最后的机会。

         难怪《论语》里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南怀谨在《论语别裁》中是这么评论的: 季文子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 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 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 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 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 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小时候暑假呆在家里放牛,出门的时候从来都是不带伞的,即便是刚下过雨也不例外,夏季的雷阵雨比现在的科研任务都多,我们这一大堆下雨不打伞的孩子总是在 雨来的时候光着脚丫子在泥地里奔跑,或者光着身子在雨里修大桥建沟渠,偶尔会使劲儿地跺着脚好让泥浆飞起来溅到对方身上,还嘲笑那些打伞的人是多么娇嫩。虽然这样太过淘气,不过那时候考虑问题究竟也不像现在这样婆婆妈妈地。

                                                                            2007/07/24@ USTC


 

posted @ 2007-07-24 11:10  落叶舟  阅读(2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