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题型与分值
    单选题:25 * 2 = 50
    简答题: 5 * 6 = 30
    论述题:2/3 * 10 = 20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背景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时间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

  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 马克思主义的间接理论来源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  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  东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

  1.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马恩创立)
    2)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反资建社共产)
    3)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实践)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方向和道路)

  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了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不断发展
    2)革命性:表现为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和 鲜明的政治立场

  4. 马克思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5.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社会主义是:共同理想、必经阶段(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根本方向(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五行”、“元气说”
    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感觉、心、意识)的产物,强调个人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天理、上帝、绝对精神)的产物,强调外物

  4. 不同派别对常见问题的回答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问题,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和二元论
      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存在和思维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存在状态)的问题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运动、联系、矛盾:辩证法
      静止、孤立、否认矛盾:形而上学

    经典例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5. 物质的含义

    1)选择题: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2)简答题:物质的含义 (意义

     a、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唯心主义
     b、人可以通过感觉感知,为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不可知论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6. 物质和运动

    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唯心
      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2)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
      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形而上学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辩证唯物主义

  7. 运动和时间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的一维性:朝着一个方向不可逆
      空间的三维性:长宽高确定空间

  8. 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能动性、客观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9.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 2大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征
      客观性: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多样性:多种多样的联系

    1)发展的含义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趋势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a . 趋势.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根本原因、标志)
      b . 优越.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 . 人民.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0)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
      孤立+静止=形而上学

  2.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1)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转化
    斗争性:相互排斥

    理论依据: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a .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 .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c .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
      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任何事物,(一般,共性)
      特殊性:每个事物,(个别,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相互联结、相互区别、相互转化

    矛盾的不平衡性: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两点论.二者不可偏颇,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
       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在研究复杂事物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4)矛盾的不平衡性
      不同矛盾之间: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到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服从地位
      同一矛盾内部:
       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到主导作用
       次要方面:被支配地位

    5)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地位及其原因
      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根本规律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原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质量互变规律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质量互变规律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哲学规律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依据的哲学道理是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5. 辨证唯物法三大规律的对比

    对立统一规律: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状态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趋势和道路

  6. 5对范畴

    1)原因和结果:对立统一
    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是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必然性和偶然性:
    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是机械决定论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不确定的趋势

    3)现实性和可能性:
    现实性和可能性反映了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现实性.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已发生)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未发生)

    4)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内容.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把内容各要素统一在一起的结构或表现形式

    5)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
    2)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共产  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简答题)

    1)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2)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
    3)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3. 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暴力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和非暴力革命

  4. 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一国:十月革命
    苏联: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斯大林:“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

    2)多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

  5. 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简答题】

    1)社会制度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
    3)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
    4)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

  6. 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简答题】

    1)科学社会主义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理论和实践要创新
    3)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为止较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4)坚持共产  领导,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思想教育

  7. 习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十九大 四个全面(选择题)
    1)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新时代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4)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 八个明确(选择题)
    img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简答题】

    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
    4)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
    5)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遵循规律改造、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9)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2.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不背离原则
    2)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回答和解决国家问题
    3)与时俱进,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 社会注意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a. 社会主义开拓中前进的客观性
      b. 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2.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因素

    1)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简答题)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政党产生的条件)
    2)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最终理想、远大理想)
    4)为人民谋利益的党
    5)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组织原则)

  2.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简答题)

    1)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要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组织: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 共产主义的特征

    1)经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经济: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3)经济:经济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

    4)政治: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5)精神: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6)人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7)人类: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

  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摆脱了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人摆脱了旧式分工
    人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
    人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2. 二者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
    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3.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

    1)都是以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2)生产目的都是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3)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
    4)都要消灭剥削制度
    5)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4.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大差别

    img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简答题)

    1)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实基础)
    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posted @ 2023-09-21 21:50  人间丶迷走  阅读(1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