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1学期 20212319刘宇佳《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导论》第十周学习总结
网络安全基础
威胁
- 基本威胁
- 信息泄漏
- 完整性破坏
- 拒绝服务
- 非法使用
- 渗入威胁
- 假冒
- 旁路控制
- 授权侵犯
- 植入威胁
- 特洛伊木马
- 陷门
- 潜在威胁
- 窃听
- 流量分析
- 操作人员不慎导致的信息泄漏
- 媒体废弃物导致的信息泄漏
攻击
- 被动攻击
- 窃听攻击
- 流量分析
- 主动攻击
- 伪装攻击
- 重放攻击
- 消息篡改
- 拒绝服务
- 常见形式
- 口令窃取
- 欺骗攻击
- 缺陷和后门攻击
- 认证失效
- 协议缺陷
- 信息泄露
- 指数攻击:病毒和蠕虫
- 拒绝服务攻击
安全服务
- 认证
- 同等实体认证
- 数据源认证
- 访问控制
- 数据保密性
- 连接保密性
- 无连接保密性
- 选择域保密性
- 流量保密性
- 数据完整性
- 具有恢复功能的连接完整性
- 无恢复功能的连接完整性
- 选择域连接完整性
- 无连接完整性 仅防止对单条消息的修改
- 面对连接的完整性服务也能解决消息流的修改和拒绝服务
- 不可否认性
- 源点的不可否认性(发送者)
- 信宿的不可否认性(接收者)
- 可用性服务 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对付拒绝服务攻击
安全机制
- 特定安全机制
- 加密
- 数字签名
- 访问控制
- 数据完整性
- 认证交换
- 流量填充
- 路由控制
- 公证
- 普遍安全机制
- 可信功能度
- 安全标志
- 事件检测
- 安全审计跟踪
- 安全恢复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关系
- 对等实体认证
- 加密
- 数字签名
- 认证交换
- 数据源认证
- 加密
- 数字签名
- 访问控制
- 访问控制
- 保密性
- 加密
- 路由控制
- 流量保密性
- 加密
- 流量填充
- 路由控制
- 数据完整性
- 加密
- 数字签名
- 数据完整性
- 不可否认性
- 数字签名
- 数据完整性
- 公证
- 可用性
- 数据完整性
- 认证交换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防火墙
由系统管理员设置访问控制规则,对数据流进行过滤。对于内部的攻击以及绕过防火墙的连接,无能为力。
- 静态包过滤(发生在网络层)
- 动态包过滤
- 电路级网关
- 应用层网关
- 状态检查包过滤
- 切换代理
- 空气隙
防火墙作用于OSI模型的层次越高,工作周期越长,安全保护等级越高
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包过滤
IP头+TCP头+应用级头+数据=数据包
入侵检测系统
IDS执行的任务
-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的活动
- 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 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报警
- 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 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政策的行为
IDS的主要功能
- 网络流量的跟踪与分析
- 已知攻击特征的识别
- 异常行为的分析、统计与响应
- 特征库的在线和离线升级
- 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检查
- 自定义的响应
- 系统漏洞的预报警
- IDS探测器集中管理
IDS的组成
- 数据收集器
- 检测器
- 知识库
- 控制器
IDS的分类
-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
NIDS提取网络数据包的特征与数据库的攻击签名对比。采用①模式、表达式或字节匹配、②频率或穿越阈值、③低级事件的相关性、④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规现象检测。
HIDS对比系统日志和审计记录监控和分析攻击后的误操作
DIDS同时分析审计日志和网络数据流
- 滥用检测(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入侵和误用对比)
- 异常检测(日常平均值与现在的行为比较)
-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文件是否被更改)
CIDF下的入侵系统组件
- 事件产生器
- 事件分析器
- 响应单元
- 事件数据库
由于单个入侵系统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有限,入侵检测系统一般采用分布监视集中管理的结构,多个检测单元运行于网络中的各个网段或系统上,通过远程管理功能在一管理站上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虚拟专网(VPN)
通过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等在公用网络上构建专用网络
** 远程访问VPN**:由客户机提出连接请求,VPN服务器提供访问服务,第一个数据包总是由远程访问客户机发出。
网关-网关VPN:由呼叫网关提出连接请求。来自呼叫网关的数据包并非来源自该网关,而是其内网的子网主机。
IPSec VPN
通过查询安全策略数据库决定对IP数据包进行丢弃、直接转发、IPSec处理。IPSec处理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
传输模式中,IPSec只对IP数据包的净荷进行加密或认证。封装数据包使用原IP头部,协议头部插入到原IP头部和传输层头部之间。
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原IP头+ES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ESP尾 或者 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原IP头+AH头+TCP/UDP头+数据内容
隧道模式中,IPSec对整个IP数据包进行加密或认证,IPSec头被放在新产生的IP头和原IP数据包之间,形成新的IP头。
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新IP头+ESP头+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ESP尾 或 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新IP头+AH头+原IP头+TCP/UDP头+数据内容
TLS VPN与IPSec VPN的比较
(图片)
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
主要特点
- 破坏性
- 传染性
- 隐蔽性
分类
- 木马型病毒
- 感染型病毒
- 蠕虫型病毒
- 后门型病毒
- 恶意软件
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文件、代码、行为等数据采样,然后将采样结果和基准进行匹配,再根据匹配结果判定病毒。主流检测技术有:基于特征码的传统检测技术、基于行为的动态检测技术、基于云技术的云查杀技术、基于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的智能查杀技术。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类型
- 1 Day:被发现公布的最新漏洞
- N Day:被公布的历史漏洞
- 0 Day:未被公开的漏洞
漏洞检测的依据
- 漏洞PoC是否公开
- 系统指纹信息采集准确度
- 漏洞ECP是否存在
应用领域漏洞扫描技术类别
- 黑盒扫描:仅从其外部正常工作流程中识别漏洞或缺陷
- 交互式扫描:在目标内部植入扫描代理的方式,执行模拟攻击场景。
- 白盒扫描: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获取对象源代码、二进制文件等评估。
漏洞扫描步骤
- 存活判断
- 端口扫描
- 系统和服务识别(黑盒)
- 被动识别:流量侦听
- 主动识别:发送特殊构造的包,判断应答指纹
- 漏洞检测
- 原理检测(精确扫描、POC检测,通过发送包判断返回的结果)
- 版本检测
网络安全工程与管理
我国分为五级
新兴网络及安全技术
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posted on 2021-12-11 11:15 20212319刘宇佳 阅读(71)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