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Linux内核中进程的调度(时间片轮转)-《Linux内核分析》Week2作业
1.环境的搭建:
这个可以参考孟宁老师的github:mykernel,这里不再进行赘述。主要是就是下载Linux3.9的代码,然后安装孟宁老师编写的patch,最后进行编译。
2.代码的解读
课上的代码全部保存在github上,我fork了一份,然后为它加上了详细的注释,参见mykernel
3.代码结构
这里主要有三个文件:
- mypcb.h 这个头文件定义了进程控制结构PCB
- mymain.c 这个文件主要是定义了启动N个进程的过程
- myinterupt.c 这个文件主要是时钟中断函数和进程调度函数的具体实现
4.进程控制块
这里主要是mypcb.h中定义的结构:
/* CPU-specific state of this task */
// CPU特定状态
struct Thread {
unsigned long ip; // eip寄存器
unsigned long sp; // esp 栈顶寄存器
};
// 进程控制块
typedef struct PCB{
int pid; // 进程id
// 进程状态,未运行、可运行、停止
volatile long state; /* -1 unrunnable, 0 runnable, >0 stopped */
// 进程的栈空间
char stack[KERNEL_STACK_SIZE];
/* CPU-specific state of this task */
struct Thread thread; // CPU相关的状态
unsigned long task_entry;
struct PCB *next; // 下个进程
}tPCB;
我们现在知道,一个进程运行的上下文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寄存器,ebp、esp和eip,这里定义的struct Thread就是用来保存其中的eip和esp,至于ebp,后面可以看到它的存储有另外的方式。
而tPCB这个数据结构的意义,更加明显,他就是用来表示一个进程,里面存储了各种进程相关的信息。
其中:pid表示进程号
state表示进程的运行状态(未运行的、可运行的、已经停止的),一共三种
stack 进程的栈空间,就是上周分析函数调用所使用的空间
thread,保存eip和esp
long 进程的代码段
next 进程的下一个进程
这里注意,所有的进程组成了一个链表,而且是双向链表
。
进程的启动
void __init my_start_kernel(void)
{
int pid = 0;
int i;
/* Initialize process 0*/
// 初始化0号进程
task[pid].pid = pid;
task[pid].state = 0;/* -1 unrunnable, 0 runnable, >0 stopped */
// eip指向my_process代码段
task[pid].task_entry = task[pid].thread.ip = (unsigned long)my_process;
// esp指向栈底,此时为空栈,栈的地址增长空间为从高到低
task[pid].thread.sp = (unsigned long)&task[pid].stack[KERNEL_STACK_SIZE-1];
// 此时链表中的进程只有一个,这是一个循环链表
task[pid].next = &task[pid];
/*fork more process */
// 依次启动NUM-1个进程,总计NUM个进程
for(i=1;i<MAX_TASK_NUM;i++)
{
// 初始化PCB控制块
memcpy(&task[i],&task[0],sizeof(tPCB));
task[i].pid = i;
task[i].state = -1; // 从未运行过的
task[i].thread.sp = (unsigned long)&task[i].stack[KERNEL_STACK_SIZE-1];
task[i].next = task[i-1].next; // 将上个进程的next(其实就是0号进程的地址)赋给进程的next
task[i-1].next = &task[i]; // 将当前进程,链接到上个进程的后面
}
/* start process 0 by task[0] */
pid = 0;
my_current_task = &task[pid]; // 当前运行的进程为0
/*
1. thread.sp -> esp 初始化esp
2. pushl thread.sp 将sp的值入栈,也就是栈底
3. pushl thread.ip 将ip,也就是my_process代码段的地址入栈
4. ret: popl eip 这里执行ret,实质就是popl eip,这一步将上面保存的ip的值,赋给eip
5. popl ebp 将栈底的地址赋给ebp
说明几点:
1. 上面之所以使用ret,是因为eip的值不可以直接修改
2.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运行0号进程,主要是初始化三个定时器,esp、ebp、eip
3. esp直接初始化
4. 现将sp和ip的值入栈,后面通过两次出栈,将值赋给eip、ebp
*/
asm volatile(
"movl %1,%%esp\n\t" /* set task[pid].thread.sp to esp */
"pushl %1\n\t" /* push ebp */
"pushl %0\n\t" /* push task[pid].thread.ip */
"ret\n\t" /* pop task[pid].thread.ip to eip */
"popl %%ebp\n\t"
:
: "c" (task[pid].thread.ip),"d" (task[pid].thread.sp) /* input c or d mean %ecx/%edx*/
);
}
my_start_kernel可以看做操作系统的入口,在这段代码中主要是这么几件事情:
1.初始化0号进程,其实就是初始化结构体中得各项
2.利用0号进程的pcb初始化其他进程,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个进程的栈空间是相互独立的。每个进程中的函数调用也是互不干扰的。
3.利用一段汇编代码,开始真正运行0号进程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这一段:
asm volatile(
"movl %1,%%esp\n\t" /* set task[pid].thread.sp to esp */
"pushl %1\n\t" /* push ebp */
"pushl %0\n\t" /* push task[pid].thread.ip */
"ret\n\t" /* pop task[pid].thread.ip to eip */
"popl %%ebp\n\t"
:
: "c" (task[pid].thread.ip),"d" (task[pid].thread.sp) /* input c or d mean %ecx/%edx*/
);
这段代码的工作原理不难: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根据上面的代码,刚创建的进程,ip为my_process代码段的首地址,sp指向栈底元素的位置
1.将0号进程的sp(其实就是栈底)赋值给esp寄存器
2.将0号进程的sp压栈
3.将0号进程的ip压栈
4.执行ret,出栈,值赋给eip,所以现在的eip寄存器的值为my_process代码段的地址
5.再次出栈,之前保存的sp赋给ebp寄存器。
经过上面几个步骤,CPU中esp、ebp和eip均有了新的值,尤其是eip指向了my_process,所以接下来,开始运行0号进程。
进程的运行
// 进程的运行逻辑
void my_process(void)
{
int i = 0;
while(1)
{
i++;
// 每一千万次循环
if(i%10000000 == 0)
{
// 该进程停止运行
printk(KERN_NOTICE "this is process %d -\n",my_current_task->pid);
if(my_need_sched == 1)
{
my_need_sched = 0;
my_schedule(); // 执行调度
}
// 该进程开始运行
printk(KERN_NOTICE "this is process %d +\n",my_current_task->pid);
}
}
}
这段代码是进程的运行逻辑,从这里可以看出,进程运行过程中就在不停的执行i++,每当运行10000000次,进程就检查一次自己是否需要调度(是否需要调度由时钟中断函数决定),如果是,就执行调度函数,切换到下一个进程。
进程的切换
这段主要分析myinterupt.c中的代码。
/*
* Called by timer interrupt.
* it runs in the name of current running process,
* so it use kernel stack of current running process
*/
void my_timer_handler(void)
{
// 时钟中断1000次才有一次调度机会
#if 1
if(time_count%1000 == 0 && my_need_sched != 1)
{
printk(KERN_NOTICE ">>>my_timer_handler here<<<\n");
my_need_sched = 1; // 将当前进程设置为可以进行调度
}
time_count ++ ;
#endif
return;
}
CPU每个一段时间就产生一个时钟中断,此时就要去调用上面的my_timer_handler函数。上面的注释提示了几点:该函数运行在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所以它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空间。
根据上面的说明,该函数运行在每个进程各自的地址空间内,所以time_count归当前进程所有。所以当time_count达到1000的倍数时,才更改my_need_sched的值,正是这里说明了每个进程运行的时间是1000个CPU时钟。
进程的切换
对于my_schedule中的代码,我们分两块进行分析:
next = my_current_task->next;
prev = my_current_task;
if(next->state == 0)/* -1 unrunnable, 0 runnable, >0 stopped */
{
/* switch to next process */
/*
%0 prev.sp
%1 prev.ip
%2 next.sp
%3 next.ip
1. pushl ebp 保存ebp
2. esp -> prev.sp 保存当前进程的esp到sp
3. next.sp -> esp 将esp的值改为下一个进程的sp(之前的esp)
4. $1f -> prev.ip 应该是将eip的值保存到ip
5. pushl next.ip 新进程的eip放入栈
6. ret 出栈,将next的ip赋给eip
7. 切换了进程
8. popl ebp 恢复ebp (注意这里已经切换了进程)
*/
asm volatile(
"pushl %%ebp\n\t" /* save ebp */
"movl %%esp,%0\n\t" /* save esp */
"movl %2,%%esp\n\t" /* restore esp */
"movl $1f,%1\n\t" /* save eip */
"pushl %3\n\t"
"ret\n\t" /* restore eip */
"1:\t" /* next process start here */
"popl %%ebp\n\t"
: "=m" (prev->thread.sp),"=m" (prev->thread.ip)
: "m" (next->thread.sp),"m" (next->thread.ip)
);
my_current_task = next;
printk(KERN_NOTICE ">>>switch %d to %d<<<\n",prev->pid,next->pid);
}
因为进程被初始化时,state均为-1,所以如果state为0,所以该进程之前已经运行过。
我们分析下详细流程:
1.将ebp寄存器压栈(使用的时prev进程的栈空间)
2.将esp寄存器的值,保存到prev的sp
3.将next进程的sp,赋值给esp寄存器。
4.将eip寄存器的值保存到prev的ip
5.将next进程的ip压栈
6.ret,将上面压栈的ip,赋值给eip寄存器
7.切换进程
8.从栈顶弹出之前保存的ebp,赋值给ebp,也就是恢复ebp的值。
这里注意,最后一步已经切换了进程,所以这里恢复ebp的值,使用的是上次next进程保存的自己的值!!!
)
我们总结下,上面究竟干了什么?
1.保存prev进程的ebp、esp和eip
2.恢复next进程的esp、ebp和eip
下面分析最后一段:
else
{
next->state = 0;
my_current_task = next;
printk(KERN_NOTICE ">>>switch %d to %d<<<\n",prev->pid,next->pid);
/* switch to new process */
/*
%0 prev.sp
%1 prev.ip
%2 next.sp
%3 next.ip
1. pushl ebp 保存ebp
2. esp -> prev.sp esp保存到当前进程的sp中
3. next.sp -> esp 下一个进程的sp赋给esp
4. next.sp -> ebp 下一个进程的sp赋给ebp
5. 1 -> prev.ip eip保存到当前进程的ip
6. pushl next.ip next的ip压栈
7. ret 出栈,next的ip赋给eip
跟上面的区别是:本进程初次运行,需要设置ebp,而不是从栈中pop ebp
*/
asm volatile(
"pushl %%ebp\n\t" /* save ebp */
"movl %%esp,%0\n\t" /* save esp */
"movl %2,%%esp\n\t" /* restore esp */
"movl %2,%%ebp\n\t" /* restore ebp */
"movl $1f,%1\n\t" /* save eip */
"pushl %3\n\t"
"ret\n\t" /* restore eip */
: "=m" (prev->thread.sp),"=m" (prev->thread.ip)
: "m" (next->thread.sp),"m" (next->thread.ip)
);
}
这里同样是进程切换,但是这里不一样的是,将要运行的是一个新进程。
详细分析如下:
1.保存当前进程的ebp,压栈
2.将esp赋给prev的sp
3.将next进程的sp赋给esp
4.将next进程的sp赋给ebp
5.保存eip到prev的ip
6.将prev的ip进行压栈
7.ret,出栈,将prev的ip赋给eip
上面可以总结为:
1.保存prev进程的ebp、esp和eip
2.设置新进程的eip、ebp和esp。
因为是新进程,所以ebp和esp相同,都是从存储的sp那里取值。
这里和上面的切换有何不同?
主要就是新进程的ebp不再是从栈顶恢复,而是设置一个新的值
。
实验截图
本周总结
本周的核心是时间片轮转,本周的代码通过时钟中断代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算法,基本就是基于这一算法所设计的。
通过本周的作业,也更加明确了进程切换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最后,通过本周的学习,我更加熟悉了gcc内联汇编的语法。
作业署名
郭春阳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