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思维和产品思维
和一个以前的同事聊天,聊到了最近我开设的技术训练营。他技术能力不错,之前也有授课培训经验,希望合作推出新的训练营课程。我欣然应允,遂约了时间当面沟通了很久。
最开始彼此的分歧很大,他比较擅长运维配置管理和测试开发相关技术领域,认为未来是云原生和Go语言的天下,所以希望新开发的课程以Go语言的测试开发为主。
而我考虑的出发点是受众的技术基础和学习接受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能否可以覆盖营销授课成本之外还能有所盈利。
当然最终在大方向上达成了一致,不过沟通的过程对我有些许启发,即技术思维和产品思维的不同。
所谓的技术思维是什么呢?一切以技术为出发点,拿着锤子四处敲钉子。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技术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思维惯性。从Java和PHP谁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到为了解决一个小bug而引入一套新的技术方案,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技术同学在遇到问题时用技术思维解决问题很正常,这是一种职业素养。因为技术领域我是专业的,所以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换个角度,技术同学的技术思维,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惯性的依赖路径。因为擅长什么,所以什么事都下意识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去分析和尝试解决。方向对了还好,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一次试错,耗时越久,沉没成本越高。
产品思维是什么呢?用户有什么痛点,该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能提供什么产品功能和服务,能否解决用户的痛点,怎样才能让用户选择我的产品,而不是其他竞品?
以我开设的技术训练营为例,将训练营的课程视为一个产品,我是如何思考的呢?
目标用户具备什么特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技术基础薄弱,当前工作遇到的普遍问题是XXX;
他们目前的诉求是什么?能通过快速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解决当下工作求职中遇到的问题;
我能提供什么服务来满足诉求?调研用户当下的场景,分析他们的痛点和诉求,打磨课程内容,宣传课程亮点;
怎样让他们选择我的技术训练营?合理的定价区间,灵活可重复的学习方式,积极用心的课后辅导答疑,其他福利;
如何持续迭代才能让他们信任你?课程矩阵,组合课程优惠策略,提供免费的软技能提升服务,定时定向的内部分享;
产品思维,其实是一种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和这位同事沟通时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了解相关领域新技术的习惯。
为什么很多人在当前的裁员和求职困境下很焦虑,并不是市场缺少岗位,而是作为个体缺少匹配这些岗位要求的能力。
很多人将职场前三年学到的东西,重复了五年十年,然后35岁失业,抱怨市场就业环境差,公司招聘要求高,但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目前互联网相关的企业确实岗位缩紧甚至裁员了,但信创、实体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现在的岗位多了很多。
因为行业不同,技术方面的要求确实有所不同,但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谁又能一碗饭吃到退休?
把自己当作产品来打磨迭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主动了解当下市场信息和招聘要求,主动学习来匹配市场要求,才是作为个人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生存下去的路径。
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把自己作为方法才是核心。
如果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投资,那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