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架构的底层逻辑-架构介绍

架构是什么

  • 架构是定义系统的结构,行为及其他视图的模型
  • 架构虚设是有关系统的正是描述以及呈现,以有助于了解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方式来组织

认识架构4+1视图模型

在4+1视图将系统的架构用5种视图来表示:

场景视图

用于描述系统的参与者和功能用例之间的关系,反应系统最终的需求和交互设计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用来支持功能性需求,系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用户

开发视图

处理视图

又称进程试图。用于描述系统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时序,数据的输入输出。系统之间的各个进程调用关系:性能,伸缩性,吞吐量等

物理视图

指导部署

组件化思维

最简化思维是一种应用复杂的系统分解方式,把大的系统分解为组件。同时也利用了面向对象中的抽象和封装,模块化,层次结构思想。抽象了组件对外展现的公共接口,封装了隐藏组件内部的逻辑。

组件本身即是一种模块化的思想。组件可以套用行成父子组件,组件上的一层子系统,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更大的组件。万物皆实体,皆对象,皆系统。

特定模式化的系统分解

一种识别组件的方式


优秀架构的一些标准

好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1. 架构是否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对结构和行为的设计)
  2. 架构是具体好的结构能够支持持续最低成本应对变化(两个号的结构和行为交互)
  • 可审计性
  • 性能
  • 安全性
  • 数据
  • 合法性
  • 伸缩性
  • 扩展性
  • 可测试性

运行架构特征

类型 定义
可用性 系统可用时间,如果是24/7,则需要使系统在发生任何故障时能够迅速启动和运行
持续性 灾难恢复能力
性能 包括压力测试,峰值分析,分析功能的使用频率,所需容量和响应时间,性能报告有时需要自行演练,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
可恢复性 业务持续性要求
可靠性/安全性 评估系统是否需要具备某些安全功能,如果发生故障是否会给公司带来大笔资金损失
稳健性 在网络连接中段,断电或者硬件故障时,系统是否能够处理运行中的错误和边界条件
可扩展性 随着用户或请求数量的增加,系统执行和运行的能力

结构架构特征

类型 定义
可配置性 能够轻松的变更软件配置
可扩展性 添加新的功能是多么重要
可安装性 方便在所有必要的平台安装
可利用性/重复使用 能够重复利用通用组件
本地化 文字输入,多语言支持;报表,计量单位,货币支持
可维护性 轻松的进行应用变更和系统维护
可移植性 系统是否需要在超过一个平台上
支持性 应用需要什么级别的技术支持,
可升级性 能够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轻松快速升级

跨领域架构特征

类型 定义
可访问性 让所用用户,包括色盲残疾听障人士都能访问(iphone 有类似支持)
归档性 数据是否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归档或者删除
认证 安全要求,确保用户是那个人
权限 安全性要求,确保用户只能访问程序中的某些功能
法律要求 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隐私 个人信息数据加密存储,不泄露,不传播
安全性 随着用户或请求数量的增加,系统执行和运行的能力

最差可用架构

永远不要为了最好的架构努力,而要为最差可用的架构努力。--《软件架构指南》

架构师很少能够设计系统并使每个架构特征最大化,通常决策归结为几个相互竞争的问题的之间的权衡。

架构风格

单体架构

1. 分层架构

image.png

2. 管道架构

image.png

3. 微核架构


分布式架构

1. 基于SOA服务

2. 事件驱动

image.png

3. 微服务架构

posted @ 2023-01-31 14:54  无敌土豆  阅读(35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