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核心系列--1,组件生命周期
一,进程模型及进程托管
2,服务组件生命周期:
http://www.cnblogs.com/smyhvae/p/4070518.html
1 ) Service默认是运行在主线程中的;Android中的后台指的是运行不依赖UI,即使APP关闭,只要进程还在,Service就可以继续运行。
2)服务一旦启动后,就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只有调用stopService 或者 stopSelf 方法才会让服务停止下来。
3)通过调用方式首次启动服务会执行 onCreate方法,然后执行 onStartCommand方法,如果服务没有停止,再次调用服务会直接执行 onStartCommand方法。
4)服务的onStartCommand方法的返回值:
a START_STICKY: 服务进程被kill后,后续如果资源运行系统会重新启动服务,并执行onStartCommand方法,但不会保留之前传送的Intent对象,除非有组件重新发送。
例如音乐应用,返回这种值的服务要在适当的时候手动调用代码关闭服务。
b START_REDELIVER_INTENT 系统会自动重启该服务,并会将Intent传入。重新发送后,flags参数的值会变成 Service.FLAG_START_REDELIVERY
c START_NOT_STICKY: 服务被终止后就不会再启动。
5)IntentServer 是一个异步的,会自动关闭的服务,它的 onHandleIntent方法是在单独的子线程中执行的,该服务每次只会启动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多个任务会排成工作队列,顺序执行。 onHandleIntent执行完毕后服务会自动停止,即会调用 onDestroy方法。
6)Service必须在没有和其它组件关联(调用unbindService方法),并且已经停止(调用stopService)的情况下才会被销毁(执行onDestroy方法),单独解除关联或者停止服务并不会销毁服务。
7)绑定方式启动服务:bindService方法是异步的,被调用后会立即返回,并不会返回IBinder对象,要接收IBinder对象,必须要实现一个ServiceConnection实例,并将该实例传递给bindService方法,绑定成功后系统会先调用onBind方法,该方法的返回值就是一个IBinder对象,然后回调ServiceConnection的onServiceConnected方法,并将IBinder对象通过参数传递进来,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该方法中调用IBinder的方法了。
通过这种方式启动的服务,我们一般会在服务内部建立一个继承Binder的内部类,该内部类里面提供一些公共方法,用来向外公开服务的功能,当其它组件和服务建立关联后,就会通过得到的IBinder实例来调用服务的功能了。
重复调用unbindService会引发异常,所以需要在程序里面做一些判断。
8)started服务和bind服务的区别:(摘自:http://www.cnblogs.com/smyhvae/p/4070518.html )
区别一:生命周期
-
通过started方式的服务会一直运行在后台,需要由组件本身或外部组件来停止服务才会以结束运行
-
bind方式的服务,生命周期就要依赖绑定的组件
区别二:参数传递
-
started服务可以给启动的服务对象传递参数,但无法获取服务中方法的返回值
-
bind服务可以给启动的服务对象传递参数,也可以通过绑定的业务对象获取返回结果
实际开发中的技巧;
-
第一次先使用started方式来启动一个服务
-
之后可以使用bind的方式绑定服务,从而可以直接调用业务方法获取返回值
9)Service生命周期图 :(摘自:http://www.cnblogs.com/smyhvae/p/4070518.html )
10)使用bindService进行IPC通信的步骤:
注意:触发器无法绑定服务。
10.1) 在Android进行进程间通信,需要通过 IBinder/Binder 框架来实现,IBinder/Binder 接口就是Android远程对象的基本接口,描述与远程对象进行通信的协议(即如何调用远程对象,远程对象都有哪些功能)。
AIDL 可以用于让某个Service与多个应用的组件进行跨进程通信,即实现了一个Service被多个应用共享的功能。一般用AIDL来描述需要被客户端调用的接口,它以.aidl 文件的形式存在,内部书写方式和普通java类的书写方式一样。注意:aidl文件只是起一个模板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ADT根据aidl文件生成的那个.java文件。
这个java文件会按照 aidl的描述生成一个继承自android.os.IInterface的接口A,接口A内部有一个静态抽象类 Stub,Stub类会继承 android.os.Binder类并实现接口A,
Stub类内部还有一个内部静态类Proxy,Proxy也实现了接口A,Proxy内部有一个IBinder对象,这个Proxy就是实现真正的跨进程调用使用的。
10.2) 新建一个类 AImpl ,这个类实现 A.Stub接口,这个AImpl就是业务对象。
10.3)新建一个Service ,内部声明一个 AImpl类型的变量 mBinder,并且在 onBind方法中返回该变量。
11)如果将Service的配置改为: android:process=":remote",那么界面组件和服务组件就会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中,此时就不能直接绑定服务了,而只能通过IPC调用服务了。
另外如果跨进程调用远程的Service,就需要使用隐式Intent了,无法使用显式Intent。并且如果A应用要调用B应用中的接口,需要将B应用中aidl文件原样拷贝到A应用中,包括包名。
12)通过Messenger来实现IPC通信,底层依然使用的是AIDL,具体来说就是在调用端建立一个Messenger,并在绑定Service的时候将Messenger和Binder绑定(messenger = new Messenger(binder); ); 在被调用端的Service中,也新建一个Messenger,同时新建一个Handler,并让它和Messenger绑定(当消息来时让Handler来处理),然后在onBind方法中直接 return messenger.getBinder(); 返回Binder,这样Messenger和Binder就绑定好了; 这样两个Messenger绑定到同一个Binder上了,就可以通信了,这种方式是线程安全的和同步方式执行的。
3,触发器组件生命周期
触发器组件的生命周期就是onReceive方法,该方法一执行完毕会立即被系统回收。
onReceive方法执行时,触发器所在进程为前台进程。
onReceive方法在主线程中执行,执行时长超过10秒会变为无响应进程,有被强制回收的风险。
4,数据源组件生命周期
数据源组件在被构造时,onCreate方法会被调用,而且一旦被构造就会一直存在,直到所在进程被回收。
5,应用环境对象的生命周期
与进程生命周期一样长,被构造时onCreate方法会被调用,被销毁时onTerminate方法会被调用(也可能不会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