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梳理下接口功能测试
单接口测试(场景测试)
1. json格式测试: 通常我们的接口一般设计的都是传递json串,那么就需要去测试 如果传递非json的情况,这时候程序会不会正确的处理,返回相应的 error code 2. 默认值测试: 很多情况一些非必填的参数会有默认值,比如说一个查询的接口,参数count为返回查询的结果数量, 默认为10,那么就应该有一条case来测试,当然前置条件是数据库里面必须要存在这样的数据超过10条。 3. 异常类型测试: 比如上面的count参数,这个参数的类型一定是可以转换为int类型的,这时候我们需要测试如果传的一些不可以 转换为int类型值来测试代码是否加入判断 4. 必传项测试: 如果接口的参数有必传项,那么需要测试在不传这个参数的时候接口返回情况,测试是否会提示 相应的error code 5. 非必传项测试: 如果接口有非必填项,当我不传递这些参数的时候会不会正常的返回相应的结果 6.非空测试: 无论是必传的和非必传的参数,传递的key是正确的,但是value=null,这时候返回结果是否正确 7.业务逻辑测试: 传递正确的参数,接口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的操作,需要去验证数据库查询是否正确,接口对数据库进行 增删改的操作,也需要看数据库是否同步进行了这些操作 8.兼容性测试: 比如说今天接口进行了调整,但是前端没有进行变更,这时候需要验证新的接口是否满足旧的调用方式 9.错误码测试: 通用的错误码与业务错误码是否能够清晰的说明调用问题,错误码是否能够尽可能的全的覆盖所有的情况 10.数据异常测试: 假如数据库设计为32位varchar类型,那么如果传33位会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抛出相应的错误码,而不会抛出数据库异常 11.返回值测试: 返回值除了内容需要是正确的,还需要类型也是正确的,保证调用方拿到这些参数能够正确的解析 12.加密测试:
组合接口测试(场景测试)
单个的接口测试通过后,需要将单个的接口组成连续的场景,比如说投资接口需要用到一个类似token的 参数,而这个参数是登陆接口获取到的,所以就需要先调用登陆接口,然后再去调用投资接口。还有就是 像数据权限与操作权限这些,都会依赖一些其他的接口,那么把这些依赖的接口组成一个场景来测试数据的 正确性。还有一部分接口是内部调用的,比如说注册接口,在注册的时候通常需要获取一个验证码,然后输入 验证码再进行提交注册的操作,在这过程中,验证验证码的操作是在注册的内部完成的,那么其实在组合场景 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中间加入验证验证码的接口。
总结:
1. 接口测试简述: 1、检查接口返回的数据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 2、检查接口的容错性,假如传递数据的类型错误时是否可以处理。例如上面的例子是支持整数,传递的是小数或字符串呢? 3、接口参数的边界值。例如,传递的参数足够大或为负数时,接口是否可以正常处理。 4、接口的性能,接口处理数据的时间也是测试的一个方法。牵扯到内部就是算法与代码的优化。 5、接口的安全性,如果是外部接口的话,这点尤为重要。 2. 单接口与组合接口 (1)单接口 单接口入参,出参 入参:参数边界值、类型、非必传、必传 出参:数据类型、结果与MySQL表数据比较、响应码(正确码、错误码)、数据的准确性(比如四舍五入的情况、浮点被强制成整型等) 权限(重要):token失效(有效) (2)组合接口 结合测试场景(要结合业务),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场景:比如新建一个客群,验证将其转化为系统客群 是否成功; 接口间的参数传递;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iloverain/.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