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方韩大战”,我边看这本批判性思考的书,边反思自己是不是下判断过于草率。看完后有一个感觉,批判性思考或许用在审视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时很有用,如果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时也用批判性思考这一套,那很有可能在多数情况下就只能骑墙,而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这是我对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我认为正确的观点不是个人通过批判性思考获得的,而是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的偏见,然后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他人的观点,各方不断论辩、交锋、质疑、回应,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不过,运用批判性思考的方法虽然不能得到更多正确的结论,却可以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以下除【】内的文字,其余皆为直接引用,出处:文森特.鲁吉罗 著,顾肃、董玉荣 译:《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第八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p. 14 【思考的稀缺(转引)】
对我来说,生活中最有趣和令人震惊的矛盾是: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不断坚持“逻辑”、“逻辑推理”和“合理推理”;另一方面,他们却不能表现出这种能力,当别人表现出来时也不愿接受之。
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推理在于为继续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找到理由。
清晰的思考是非常罕见的事,但甚至简单清楚的思考也几乎是罕见的。我们许多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根本不思考。我们信奉并且感觉着,但并不思考。
思想懒惰是人最常见的特质之一。
p. 30 【剽窃】 剽窃是把他人的思想和语言冒充成自己的。这是双重冒犯,因为它既盗窃又欺骗。
p. 62 【意见(观点)与口味】 【区分personal taste与opinion,前者无法有意义的争论,后者可以】
p. 70 【形成观点的两种不同模式】 非批判的默认模式:感知——允许“脑中出现”一种观点——集中于支持该观点的信息——接受该观点 批判性思考模式:感知——考察该议题——考虑其他观点——决定哪种观点是最合理的
p. 78-84 【证据的种类与评价证据】
p. 85-86 【正确对待自己的观点】 改变你的想法并不影响名誉,而为了保住面子坚持错误观点不仅是愚蠢的,在德性上也是不诚实的。(p. 85) 如果证据并未显示一种观点比其他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那么,唯一审慎的行动方案就是不作判断。(p. 86)
p. 117- 【视角(perspective)错误(原译为“立场的错误”)】
p. 156- 【反应(reaction)的错误】
p. 229-230 【形成判断时需要作出的重要区分】
p. 248 【如何说服别人?指导原则】
p.13 【如何成为真正的个体而不是别人的粉丝?】
- 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 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考虑你是不是借鉴自其他人——父母、朋友或者名人、电视中虚构的角色。如果可能,确定什么是特定的经验影响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 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应。
- 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你在回答时,排除你的制约条件的影响。
p. 30 【剽窃】 剽窃是把他人的思想和语言冒充成自己的。这是双重冒犯,因为它既盗窃又欺骗。
p. 62 【意见(观点)与口味】 【区分personal taste与opinion,前者无法有意义的争论,后者可以】
p. 70 【形成观点的两种不同模式】 非批判的默认模式:感知——允许“脑中出现”一种观点——集中于支持该观点的信息——接受该观点 批判性思考模式:感知——考察该议题——考虑其他观点——决定哪种观点是最合理的
p. 78-84 【证据的种类与评价证据】
- 个人经验。……评价个人经验(你自己的或他人的经验),可询问:该事件是典型的还是独特的?其在支持结论的数量和种类上是否充分? (p. 79)
- 未公开的传说(unpublished report)。……通常称为流言蜚语或小道消息。这种报道的最大问题是很难证实它们。……评价未公开的传说,可询问:故事源自何处?我如何能够证实所听到的版本是准确的? (p. 79)
- 公开的报道。……在现代出版物特别是非学术作品中,事实和观点经常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仔细的阅读,以揭示哪些陈述构成了证据,哪些陈述自身应由证据来支持。评价公开的询问,可询问:这个报道引用了所有重要信息项的来源吗?(p. 79)(如果有,你也需希望检查它们。)这位作者有仔细报道的声誉吗?这个出版商或主持人具有可靠的声誉吗?在公开报道中,哪些陈述构成证据,哪些陈述自身应由证据来支持?(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问法是,一个慎思的人有可能质疑哪些陈述?作者令人满意地回答了这些质疑吗?)(p. 80)
- 目击者证言。……评价目击者证言,可询问:事件周围的哪些情境包括目击者的心智状态可能歪曲了他或她的感知?(如果任何这种歪曲是可能的,那就设法确定它是否真的发生过。)自事件发生以来的什么情境(例如发表了对这一事件的其他说明)可能影响了目击者的记忆?
- 名人证言。……评价名人证言,可询问:在广告和商业信息节目的案例中,名人是收费的发言人吗?(这往往在广告最后一页的小册子上注明。)在脱口秀节目评论的案例中,名人为他或她自己的观点提供任何支持了吗——例如,引用比较有资格的人进行研究的成果了吗?而且,主持人要求提供这些证据了吗?如果讨论仅由表达名人无根据的观点的一系列断言所构成,那么,无论你多么崇拜这个人,你最好对其观点打个折扣。(p. 81)
- 专家意见。……评价专家观点,可询问:除了在相关的广义领域的背景知识以外,这个人对正在讨论的特定问题有具体的专业知识吗?该领域外的人们并不总是容易确定这一点,但一个良好的显示指标是,这个人不仅陈述他或她的意见,而且还通过引证当今研究成果来支持它。还要问,这位专家是否收了费。收费并不比然毁坏专家意见,但是,他可能对此人的客观性提出疑问。(p. 81)最后,询问其他权威同意还是反对该专家意见。(p. 82)
- 实验。……评价实验根据,可询问:对于实验室条件,它已被其他研究者复制了吗?对于现场实验,其他研究者独立地确认调查结果了吗?如果复制或确认的努力不成功,那最好推迟接受实验的结果。(p. 82)
- 统计资料。……评价统计信息,可询问:统计资料的来源是什么?这个来源可靠吗?这个资料有多长时间了?从收集该资料以来,一些重要因素发生变化了吗?(p. 83)
- 调查。……评价调查,可询问:样本具有真正的代表性吗?即,所调查人口总数中的所有成员都有被平等选中的机会吗?问题是清楚明了、无歧义的吗?它们是客观表述而不是有偏见的吗?至于邮件调查,大部分人没有回应吗?如果是这样,未回复者可能与回复者有什么不同?而且,其他调查确认了本调查的结果吗?(p. 83)
- 正规观察。评价正确观察,可询问:观察者的在场有可能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吗?足够长时间的观察可以证实所得出的结论吗?结论是过度概括了吗?(例如,也许把对单一游牧部落的观察概括为适用于所有游牧部落,忽视了其他游牧部落在重要方面有可能不同的事实。)
- 研究评述。评价研究评述,可询问:鉴于这些评述所涵盖的研究成果,评述者的结论看起来是合理的吗?评论者遗漏了任何相关的研究吗?(作为外行,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后一个问题没法回答。但是,你可以就此询问这一领域实际研究和成果评述的其他专家。)(p. 84)
p. 85 【如何避免偏见?造成偏见的原因】
- 你对待评价的态度是总想证明一个方面是正确的。
- 你的调查始于一个假定,即熟悉的观点将证明是正确的。
- 你寻找该议题的你喜欢的那一种观点的证据,而忽视反对它的证据。
- 你对证据来源的评定是根据其如何赞同你的想法,而不是其研究的可靠性和质量。
- 你挑剔地批评你所反对的观点之证据,而不加批评地对待你赞同的观点之证据。
- 当碰到反对你偏见的证据时,你往往在完成对它的考察之前,就开始辩驳它了。
p. 85-86 【正确对待自己的观点】 改变你的想法并不影响名誉,而为了保住面子坚持错误观点不仅是愚蠢的,在德性上也是不诚实的。(p. 85) 如果证据并未显示一种观点比其他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那么,唯一审慎的行动方案就是不作判断。(p. 86)
p. 117- 【视角(perspective)错误(原译为“立场的错误”)】
- 无根据的假定
- 假定人们的感觉总是值得信赖的。
- 假定如果一个想法被广泛报道,那么它一定是真的。
- 假定拥有某些理由就证明某人已经在逻辑上进行了推论。
- 假定确信构成证据。
- 假定熟知的想法比不熟知的更有根据。
- 假定【在此之后就是因此之故】。
- 假定多数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 假定【存在即合理】。
- 假定变化总是变得更好。
- 假定表象是值得信任的。(p. 118)
- 假定我们头脑中如果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并且值得去护卫。(p. 119)
- 假定我们越是确信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越有效。
- 假定我们在某人的论证中发现错误,我们就已经反驳了该论证。
- 【非此即彼的态度】(原译“要么/要么观念”)
- 盲目遵从【即从众,这一条和前面的假定多数人的看法是正确的差不多】
- 绝对主义……克服绝对主义的关键在于:当你开始考察任何问题(即使你此前思考过的问题)时,致力于你所发现的事实,而不是要求它是整洁而简单的。【这大概是科学工作者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容易犯的错误,这一点和非此即彼的错误类似】
- 相对主义
- 支持或反对变化的偏见
p. 131- 【程序错误】
- 有偏见的证据考量
- 双重标准:双重标准包括用一种判断标准对待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及与我们自己相容的思想,而用完全不同的——更苛刻的——判断标准对待与我们思想不一致的看法。采用双重标准的人忽视他们所赞同论证中的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和蛮横的夸大其词,却急于挑剔其论敌的论证。甚至他们的用词也体现这种双重标准。(p. 133)
- 草率的结论
- 过度概括和刻板成见
- 过度简单化
- 事后归因谬误
p. 144- 【表达的错误】
- 自相矛盾
- 循环论证
- 无意义的陈述
- 误用权威
- 错误类比:……随时核查你的类比,确保他们【应为“它们”】所声称的相似之处是真实和合理的,不存在重要的差异。(p. 148)
- 非理性诉求
- 诉诸情感
- 诉诸传统
- 诉诸适度
- 诉诸权威
- 诉诸共同信念
- 诉诸宽容
p. 156- 【反应(reaction)的错误】
- 自动拒绝:……自动拒绝对你观点的质疑,这样的诱惑可能是强大的。降低这种诱惑的好方法是在你的观点与自我之间设置一些情感上的距离。把你的观点看作是你可以保留或抛弃的所有物,而不是你自我的延伸。这将使你对它们不那么竭力护卫。(p. 158)
- 转移话题
- 转移举证责任:转移举证责任的错误在于要求别人否证你的断言。(p. 159)
- “稻草人”
- 攻击批评者
p. 229-230 【形成判断时需要作出的重要区分】
- 把人与思想区分开来。
- 把所说的与如何说区分开来。
- 把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与他们认为的事情是否正确区分开来。
- 把个体与群体或阶层区分开来。
- 把偏好的问题与判断的问题区分开来。
- 把熟知性与正确性区分开来。
p. 231 【如何恰当地表达判断?】
- 力求一个平衡的观点。
- 处理可能性。
- 让你的主语适当的具体。
- 使你的谓语准确。
- 包括所有适当的限定语。
- 避免夸大其词。
- 尊重你的受众。
- 理解你读者的观点。
- 从你与读者共同的立场开始。
- 采取积极的态度。【批评对方时,不是说“你错了,你错了,你错了”,而是说“这里有另一种见解”】
- 尽可能让人理解你的论证。
- 承认对方有道理之处。
- 不要忽视任何相关事实。
- 不要用论证压倒读者。【避免使用类似这样的断语:“我已经证明了……”,“毫无疑问,无可反驳……”,“理性的人不会不同意……”
- 集中于最可能说服读者的论证。
- 决不使用你认为不合理或无关的论证。
- 为你的观点得到认可而容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