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者模式
对于某个对象或者一组对象,不同的访问者,产生的结果不同,执行操作也不同。此时,就是访问者模式的典型应用了。
应用场景
1 不同的子类,依赖于不同的其他对象
2 需要对一组对象,进行许多不相关的操作,又不想在类中是现在这些方法
3 定义的类很少改变,但是执行的操作却经常发生改变。
Context 环境角色
class Context{ List<Node> 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Node node) { list.add(node); } public void visit(Visitor visitor) { for(Node node : list){ node.accept(visitor); } } }
Visitor 访问者角色
interface Visitor{ public void visit(NodeA nodeA); public void visit(NodeB nodeB); } class VisitA implements Visitor{ public void visit(NodeA nodeA){ System.out.println("***visitA***"); nodeA.action(); } public void visit(NodeB nodeB){ System.out.println("***visitA***"); nodeB.action(); } } class VisitB implements Visitor{ public void visit(NodeA nodeA){ System.out.println("***visitB***"); nodeA.action(); } public void visit(NodeB nodeB){ System.out.println("***visitB***"); nodeB.action(); } }
Node 被访问角色
interface No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class NodeA implements No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public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NodeA visited"); } } class NodeB implements No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public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NodeB visited"); } }
优点
1、使得新增新的访问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2、能够使得用户在不修改现有类的层次结构下,定义该类层次结构的操作。
3、将有关元素对象的访问行为集中到一个访问者对象中,而不是分散搞一个个的元素类中。
缺点
1、增加新的元素类很困难。在访问者模式中,每增加一个新的元素类都意味着要在抽象访问者角色中增加一个新的抽象操作,并在每一个具体访问者类中增加相应的具体操作,违背了“开闭原则”的要求。
2、破坏封装。当采用访问者模式的时候,就会打破组合类的封装。
3、比较难理解。貌似是最难的设计模式了。
模式适用场景
1、对象结构中对象对应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对象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
2、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也不希望在增加新操作时修改这些类。
总结
1、访问者模式封装了对象结构元素之上的操作,使得新增元素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所以它比较适用于那么对象结构很少变化的类。
2、访问者模式中对象结构存储了不同类型的元素对象,以供不同访问者访问。
http://www.cnblogs.com/xing901022/p/4085008.html
posted on 2015-11-01 21:46 ilinux_one 阅读(203)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