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物联网战略

小米物联网战略

 

 

小米IoT开发者平台的Logo形似蒲公英,寓意看似渺小但聚沙成塔,自由生长又无处不在。

 

 

时近年末,各个物联网赛道的选手纷纷站出来刷存在感,秀一下自己在2018年的成绩,并向外界传递出未来有所作为的声音。11月28日,小米举办了其第二届开发者大会MIDC。通过此次大会,我们可以对小米目前的物联网战略及其未来布局一窥端倪,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 物联网的战略地位
  • 公司组织结构
  • 战略口号——AIoT(AI+IoT)
  • 生态链
  • B端业务
  • IoT平台
  • 物联网入口
  • 开发者社区

 

一、物联网的战略地位

毫无疑问,小米明显提升了物联网的战略地位。

 

小米其需要手机之外的增长点

 

自2015年起,小米手机主业跌出全球出货量前五名之后,以互联网思路走出U型底部,试图扮演一个“新物种”的角色。2017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开始逐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小米必须寻找手机之外的新增长点,而物联网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之一。

根据小米最新财报,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在2018年第三季度保持高增长,贡献收入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8%。该业务2018前三个季度总收入达289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的IoT及生活消费品总收入234.5亿人民币,成为小米增长的新引擎,IoT业务成为小米的支柱之一,贡献了当季总收入的21%。由于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增速远超公司总营收增速,因此在小米整个营收中,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物联网将会是小米下个阶段的发力重点

 

2018年6月,雷军在IPO路演时表达出了小米商业模式的新故事——“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并预测这个故事能将小米的估值推上1000亿美元。2018年9月17日,雷军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了题为《AIoT引爆新时代》的主题演讲,重点谈到了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AI与IoT结合将形成AIoT(万物智慧互联),在这个领域未来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这样形容IoT的前景和意义:过去雷军在风口上飞起一头猪(手机业务),现在是飞起一头大象(IoT),甚至一艘航母。因此,物联网将会是小米下个阶段的发力重点,就其战略地位而言,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继MIUI、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路由器四大核心业务之后的第五大核心业务。

 

二、公司组织结构

随着物联网战略地位的日益提升,小米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今年小米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小米上市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9月13日,雷军面向小米全体员工发布内部邮件,宣称对公司架构进行系统性调整。这次调整的目的是强化小米总部的职能,发掘年轻人,同时对相关业务进行梳理。在此次组织结构调整中,其物联网部门的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IoT平台总经理直接向雷军汇报,这也意味着雷军对一些业务的管理更加直接,也更加扁平化。

除了成立具有独立编制的IoT平台部之外,还在战略决策和人才梯度的培养上给予其更大的支持;另外,在小米集团层面上,有组织部和参谋部进行战略协调,以解决人才梯队的建设、选拔、培养的问题。

 

三、战略口号AIoT(AI+IoT)

AI与IoT的关系,可以类比于大脑与身体的关系,二者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离开AI,IoT只是一堆硅片,IoT在功能上的神奇和魔力主要依靠AI;反之,离开IoT,AI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I与IoT是用于共同构建软硬一体的生态体系的必备要素。

 

 

 

 AI+IoT 是小米未来 5—10 年的核心战略

 

雷军在MIDC 2018大会上表示, AI+IoT 是小米的核心战略,并且是小米未来 5—10 年的核心战略。在去年的小米首届MIDC上,小米邀请百度总裁陆奇站台,双方将在IoT+AI领域“强强联手、互补合作”。由于百度在AI技术、海量数据、知识图谱、信息与服务生态等方面拥有优势,小米在应用场景和智能硬件等领域有众多积累,因此百度AI+小米IoT的组合有缘携手进入“百米冲刺”的新时代。

在今年9月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雷军表示:“我们拥有巨大的优势是,我们拥有用户群、海量设备、海量数据,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对整个AI时代的认知,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迎头赶上。我们选择的突破口就是IoT,想用AI+IoT能够在这个时代立足,而且为整个世界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做一点点贡献。”

小米到目前为止,已经激活了一亿台设备,累积唤醒 80 亿次,月活在9月底的时候已经到了3400万的规模。小米AIoT战略,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的解读是:抓住机会,围绕核心场景搭建AI技术和产品,赋能小米核心业务。“小米从底层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到感知/认知、应用、平台及业务层布局已经很全面,并可以赋能小米的生态及业务。”

 

 

四、生态链

IoT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巨头都在合纵连横、试图吸引尽量多的合作者,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小米选择米家作为其生态链的集成者,并将其作为整个生态链的品牌。

截至 2018 年 Q3,小米 IoT 平台支持设备近 2000 款,智能设备连接数超 1.32 亿台(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稳居全球第一,日活设备超过 2000 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 800 亿次。

小米跟其他的同行相比,小米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面上看,是小米已经形成的庞大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和整个生态的环境,营销渠道有线上的小米商城和线下的小米之家;实际上,则是小米对生态链企业“投资而不控股”的策略,这与苹果、Google 等同样布局 loT 生态的厂商有很大不同。

 

 

 投资不控股

 

雷军早在5年前的2013年提出“5 年内投资 100 家企业”的目标,并让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专门组件一支队伍做投资。小米遵循“投资不控股”(持股份额低于 5 成)的原则,寻找理念一致的企业,为其提供品牌、用户、渠道、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生态链企业孵化产品。刘德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不控股意味着我们把最大的利益留给团队。当你用这个逻辑去组建团队的时候,会发现团队的积极性会变得非常之高,它们会变得乐于上前线。”

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不是小米的子公司,但却能享受小米在品牌和渠道的资源去背书和推广,因此吸引了不少初创企业加入小米生态链。5年不到,小米投资和孵化了22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100多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华米和云米也相继在今年赴美上市,而去年小米生态链 99 家初创公司年收入总额高达 31.6 亿美元。

 

小米选择米家作为其生态链的集成者

 

米家除了为小米生态链代言外,米家App还是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控制中枢和电商平台,集设备操控、电商营销、众筹平台、场景分享于一体,涵盖硬件及家庭服务产品的用户智能生活整体解决方案。米家App不仅连接米家旗下的生态链公司,与所有小米及生态链的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接入开放接入第三方的产品,致力于构建从产品智能化接入、众筹孵化、电商接入,到触达用户、控制分享的完整生态闭环。

 

五、B端业务

过去,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小米 IoT 成长为 2C 领域的王者;如今,同样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小米 IoT 开始了 2B 探索,在消费IoT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与宜家的合作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标志性意义

 

11 月 28 日,在 MIDC 2018 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一口气宣布与宜家(IKEA)、全季酒店、车和家和爱空间等展开深度合作。其中,与宜家合作的产品将于 12 月在中国落地,未来将推广向全球,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将会接入小米 IoT 平台,未来将可以通过米家App 、小爱同学控制宜家的智能照明类产品。对小米而言,与宜家的合作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标志性意义,由此在智能家居的生态布局上B、C两端同时发力。

 

 

小米不擅长也不准备做 2B,而只是开放其IoT平台接口

 

小米与全季酒店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采用全套的小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用户可以用小爱同学调节灯光、温度,查询酒店信息等。这次小米与全季酒店的合作,遍宇科技提供 2B 服务。遍宇科技创立于 2017 年,专注于企业级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是第一家聚焦在智能化服务的小米生态链公司。遍宇科技与小米的分工是:小米提供产品、底层技术、底层开发的接口、品牌影响力;遍宇提供智能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系统定制、数据等一整套面向行业的服务。

可以看出,小米不擅长也不准备做 2B,而只是开放其IoT平台接口,所有需求、服务的落地都由小米生态链的服务商提供。

 

六、IoT平台

作为小米物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背靠整个小米生态链,借助原先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打造出小米IoT平台。

小米IoT平台最初是因生态链公司需求而产生的。小米生态链中的部分公司在传统领域干了很多年,他们对于智能、联网、软件端体验完全不熟悉,这就需要小米在技术上提供支持,而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小米IoT平台团队,也是现在IoT平台部的前身。

 

演化路径:路由器->Wi-Fi模组->IoT平台

 

当初小米把路由器作为智能家居的中枢入口,但后来小米发现这一入口过于单一,开始解决非小米路由器上快速连接智能家庭硬件的问题。2014年,小米开始专门成立部门做Wi-Fi模组,而其人员就来自路由器团队。做出来的Wi-Fi模组一头接传统智能硬件设备的单片机,另外一头接云端和小米IoT平台的SDK,这也是小米IoT平台最原始的技术积累阶段。

在2017年第一届MIDC大会上,小米IoT平台开始对第三方开放,包括米家App的接入、控制、智能场景、云+AI+大数据的能力,以及新零售渠道。今年小米IoT平台为第三方提供ZigBee接入、第三方云与MIoT云的互联、海外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小米AI平台。

目前,小爱开放平台已有1000多家企业开发者,7000多名个人开发者,小爱同学已拥有了1300多项技能Skill。未来小米 IoT 平台将接入 Alexa 和 Google 语音助手,逐步实现全球化布局。

 

 

 

 

七、物联网入口

如果说搜索引擎是PC互联网的入口,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那么物联网的入口是什么?答案是AI。

 

AI是物联网的入口

 

但AI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的存在,需要化身为一个或多个显性物体去承载它,同时扮演UI(User Interface)的角色,在现阶段那就是音响,这好比鼠标、键盘、显示器之于PC,触摸屏之于手机。在智能家居设备当中,智能音箱有着极为突出的位置,不少企业推出智能音箱设备的目的在于通过其打造智能家居入口。

 

 

 

对于普通的智能硬件,小米会交给生态链企业来做,除非这个产品被视为超级入口,那么小米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做。在小米IoT战略中,手机和智能音箱就是小米未来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的两大入口。

 

小米把智能音箱作为IoT新入口

 

最初IoT 是以 PC 为核心的,而小米的首创在于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所有设备。小米发展早期只做三大战略级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电视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当时还认为,由于路由器是24小时开机且联网的,很可能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于是将其视为公司级战略产品。

小米最初在路由器方面进行大力投入,然而,路由器发布之后却没有收获类似小米手机那样的追捧。两年前,小米把IoT新入口 AI 智能音箱——小爱同学,作为战略制高点重点突破。2017年,雷军表示“三年前我们认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现在AI音箱更加重要。”

 

八、开发者社区

在这次MIDC大会上,小米宣布投入1亿元打造“小米AIoT开发者基金”,用于激励AI技能开发者、激励硬件设备厂商和AI技术公司,共同构建AI新生态。这不可不谓是大手笔。

实际上,小米对开发者社区的投入不仅限于资金方面,更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小米在开源社区所做的大量工作。从2012年开始,小米开始正式拥抱开源。

 

以HBase为例,小米在过去几年,一共推出了8个Committer,2个PMC Members。2018年,小米为HBase贡献了306个patch,占整体patch贡献值的23%,全球其他厂商一共贡献了1010个patch。

另外,小米开源的Open-Falcon是一个企业级、高可用、可扩展的监控系统,该项目的社区运营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0+公司、5000+个人开发者参与到该项目中。

此后,小米又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到Pegasus项目中,即强一直分布式Key-Value系统,并继续开源。

2018年6月,小米开源了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ACE,并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了知识图谱OpenBase项目。如今小米AI已广泛应用于拍照、场景识别、翻译、语音等应用场景。

小米为什么要拥抱开源?根据小米的经验,拥抱开源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诸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开源已经成为标准,没必要再单写Hadoop;
  • 提高工程师编程能力。一个工程师代码水平编程能力很好的方法就是读大量代码,大量的开源代码可以迅速提升工程师工程水平,也可以提升工程师文化,让大家喜欢技术、喜欢开放;
  • 代码质量/工程文化的提升。开源软件可以提升工程师对编程的热爱,对代码质量的苛求;
  • 吸引人才,构建人才库。一个公司拥抱开源,崇尚开源文化,可以吸引很多工程师来加入公司。

 

 

结语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出现瓶颈,各种来路的玩家纷纷押宝物联网,抢占其制高点。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小米注定要寻找手机之外的新增长点,此时发现当年放养的生态链产品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让小米得以借助这种先发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低调且傲娇地驶入了物联网赛道,并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没有之一)。小米的逆向思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丰富的To C终端生态链水到渠成地成就了其物联网平台,并背书和助力B端业务的开展。

 

posted @ 2019-01-23 17:58  ibrahim  阅读(72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