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利器 BYD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解析

 【太平洋汽车网 技术频道】配套设施不全一直以来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比亚迪技术解析会上,比亚迪展示了一项新能源最新研发成果——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它集驱动电机、车载充电器、直流充电站三者功能于一身,既可把电网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实现充电,又能把电池里的直流电反向变成交流电对车外用电器供电。

体验读图模式

  目前,电动车常用的充电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建专业充电站,实现直流大功率快速充电,但是投资巨大且难以收回成本,很难进行商业推广;


【电动汽车充电站】

  另一种是车载充电器,虽然充电便捷,但是交流电充电功率小,充电时间过长。尤其不适合电动公交使用。


【车载充电器】 

●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解决电动车充电难

  直流充电功率大,但只能到充电站去充,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交流电每家里就有,但是充电功率小,因此很少有人用家用交流电充电。如今比亚迪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成功解决了这对矛盾,这项技术综合直流充电功率大和交流充电便捷性优势,直接集成于电机控制器,实现交流大功率充电。这样便能直接用交流电给电动车大功率充电。电动车依赖专业充电站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双向逆变充放电驱动电机控制器】

  V→G(车对电网)模式  电动车不仅能通过电网充电,还能将电反馈给电网,以实现削峰填谷。比如,在晚上用电低谷时期,我们可以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将能量保存在电池里,然后在白天用电高峰期,由车辆向电网并网放电,将储备的电反馈给电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网的供电负担,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现在中国高峰电力使用如此紧张,若以后电动车普及,靠每家电动车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稳定电力的作用。那电动车将不但是一个驾驶工具,更是一个利于民生的电力传导工具。这也是比亚迪所能考虑到的,让车不仅仅只是车。


【V→G(车对电网)模式】

  V→V(车对车)模式  可实现车辆之间互相充电。进一步扩大了电动汽车可充电范围,可作为紧急救援车对因电力不足导致无法运行的车辆进行充电。比如,如果您驾驶着一辆比亚迪电动车,路遇一辆没电抛锚的电动车,而附近又找不到充电站,您可伸出援助之手,在车对车充电的模式下,半小时充电量可达20度,可续驶100公里。 


【V→V(车对车)模式】

  V→L(车对负载)模式  可实现在车辆离网时,单相/三相带负载功能。在家庭断电或是野外露营时,为家用电器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只要是15KW以下的如电茶壶、电磁炉等电器,该技术都能为之提供单相交流电,给露营锦上添花。同时,e6不仅仅可以给以上电器供电,还可给整座建筑提供三相交流电。当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而导致电网中断时,电动车便化身为一个移动的电站,并网供电作紧急使用。如果一个家庭每日用电6度左右,按此折算,一台e6可给整个家庭供电长达10天,有效提升家庭用户对于电动汽车使用的便利程度。


【V→L(车对负载)模式】

●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有什么优点?

  革新充电技术、充电设备投资几乎为零。比亚迪双向逆变式充放电技术革新了现有各类外置式充电设备,直接集成于电机控制器,充电投资几乎为零,打破了电动汽车现有技术对充电设备的依赖局面,有效解决充电站带来的占地空间大、成本高、不利普及等缺点;

  充电标准简单化,适用全球各地电工标准。利用这一技术,充电过程变得非常简单,仅需通过一个市电转接装置便可实现充电,可适应世界各地不同电压等级,满足各地电工标准,单相、双相、三相交流电均可为车充电;

  遵循国际标准,有效保障充电安全。充电系统设计遵循中国国家标准,并广泛参考欧美电工标准,通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性高,经过了充分的验证;

  充电方式灵活,满足多种需求。通过V→G(车对电网)模式实现削峰填谷;V→V(车对车)模式实现车辆之间互相充电;V→L模式可实现在车辆离网时在紧急状况下应急供电。可以说,此项技术将彻底颠覆电动车传统的充电习惯,有效提升家庭用户对于电动汽车使用的便利程度,为今后电动车的市场推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指明发展方向。

  总结:比亚迪双向逆变式充放电技术革新了现有各类外置式充电设备,综合直流充电功率大和交流充电便捷性优势。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方兴未艾,谁能抢先把握市场机遇,谁就能引领行业的发展。无疑,比亚迪已占得先机,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不仅帮我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能源,更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的难题,在未来发展中必将大有作为。


http://www.pcauto.com.cn/tech/234/2349416.html

posted on 2014-10-30 08:45  yq09  阅读(13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