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烎文化

  一个十分生冷的字,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互联网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觑。在“囧”、“槑”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一个字形极似“开火”的生僻字“烎”(读作“yín”)字。(《新快报》9月17日)

  “烎”的来历是这样的:在某电子游戏大赛,一支名为“烎队”的战队,在与冠军团队的战斗中表现得无所畏惧,斗志昂扬,虽最终以落败告终,却赢得 了游戏迷的强力追捧。随即“烎”字便在游戏玩家中流行开来,继而因其传神的字形直接、熨帖地表现出了“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引申意义而走红网络。

  “烎”字一出,谁与争锋!什么“囧”,什么“槑”,“囧”到一边“槑”着去吧。与“囧”的沉闷抑郁相比,与“槑”的无聊傻天真相比, “烎”既有“光明”的先天本意,又有“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脱胎换骨——于是,有人从“囧”到“槑”再到 “烎”,仿佛就此梳理出了一条由低向上的公众心理情绪曲线——忍不住要大叫一声:中国人 “烎”起来!

  这未免有点 “烎”得太早。因为一个偶发事件走红的 “烎”字,就真能从中看出火光,看出那久远本意中喻寓出的“光明”,未尝不也是拿虚拟当现实了。君不见,网络生存状态下的社会,有多少人没网络就“囧”, 一上网就“槑”,打起游戏来才会 “烎”;游戏结束后,继续“囧”,还会“槑”——如此循环,何时才是结局?难道中国人就只能在网上 “烎”起来么?其实,就这么个“烎”也只能流行在网络上,现实中你和谁说说这个字,看别人糗得你“囧”不“囧”,笑不笑你“槑”。

  说白了,连新闻报道上都写得十分清楚:“互联网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觑”——强大的是“互联网”而不是“人”。娱乐化、游戏化的互联网越来越强大, 它不仅可能虚拟出另一个不可能的世界,更可能从人们的娱乐游戏工具变成人的自身主宰。在互联网的裹束与驱动下,人们一方面在虚拟中与现实对抗,一方面也在 对抗中消耗着真实的活力。碎片化的现代生活让人找不到自己,虚拟的互联网也一样会把人裹割得一无所有。

  流行一个字,其实是千万人共用一个字,从故旧辞典中翻出的生僻字能解得了千万人各自的孤独么?那不过是发音相似的呓语,那不过是人类共有的疲乏。要问的是:今天,我们到底该用什么“烎”向寂寞?

posted @ 2009-09-22 02:55  iRoy930  阅读(2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