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的安装与配置(单机和集群)

单机模式:

1、首先去官网下载zookeeper的包 zookeeper-3.4.10.tar.gz

2、用FTP上传到服务器或者Linux虚拟机的/usr/local目录下

3、解压文件tar -zxvf zookeeper-3.4.10.tar.gz

4、在conf文件夹下新建zoo.cfg文件,或者使用里面自带的zoo_sample.cfg,重新cp zoo_sample.cfg  zoo.cfg

  zoo.cfg文件内容:

1 tickTime=2000    
2 dataDir=/Users/zookeeper/data    
3 dataLogDir=/Users/zookeeper/logs    
4 clientPort=4180  

至此, zookeeper的单机模式已经配置好了. 启动server只需运行脚本:

5、运行server脚本

1 ./zkServer.sh start 

6、Server启动之后, 就可以启动client连接server了, 执行脚本:

1 ./zkCli.sh -server localhost:4180  

(本次操作还是在本server上操作,你看localhost了嘛)

伪集群模式:

所谓伪集群, 是指在单台机器中启动多个zookeeper进程, 并组成一个集群. 以启动3个zookeeper进程为例.

1、首先去官网下载zookeeper的包 zookeeper-3.4.10.tar.gz

2、用FTP文上传到/usr/local下

3、解压文件tar -zxvf zookeeper-3.4.10.tar.gz

4、复制3分zookeeper文件

  cp -r zookeeper-3.4.10.tar.gz   zookeeper0
  cp -r zookeeper-3.4.10.tar.gz   zookeeper1
  cp -r zookeeper-3.4.10.tar.gz   zookeeper2

      

5、在每个zookeeper/conf/新建zoo.cfg文件

  ① zookeeper0下的zoo.cfg文件

1 tickTime=2000
2 initLimit=5
3 syncLimit=2
4 dataDir=/Users/zookeeper0/data
5 dataLogDir=/Users/zookeeper0/logs
6 clientPort=4180
7 server.0=127.0.0.1:8880:7770
8 server.1=127.0.0.1:8881:7771
9 server.2=127.0.0.1:8882:7772

  ② zookeeper1下的zoo.cfg文件

1 tickTime=2000
2 initLimit=5
3 syncLimit=2
4 dataDir=/Users/zookeeper1/data
5 dataLogDir=/Users/zookeeper1/logs
6 clientPort=4181
7 server.0=127.0.0.1:8880:7770
8 server.1=127.0.0.1:8881:7771
9 server.2=127.0.0.1:8882:7772

  ③ zookeeper2下的zoo.cfg文件

1 tickTime=2000    
2 initLimit=5    
3 syncLimit=2    
4 dataDir=/Users/zookeeper2/data    
5 dataLogDir=/Users/zookeeper2/logs    
6 clientPort=4182  
7 server.0=127.0.0.1:8880:7770    
8 server.1=127.0.0.1:8881:7771    
9 server.2=127.0.0.1:8882:7772  

  发现只有dataDir和dataLogDir还有clientPort这三个参数不一致,其他参数完全一致。

6、在这三个datadir配置的路径下/Users/zookeeper0、1、2上增加myid文件,里面依次填上0、1、2。

   数字0、1、2和每个conf/zoo.cfg中的server.0、server.1、server.2的数字一一对应,让zookeeper知道你是哪个server

  

      

7、分别给这3个zookeeper节点开启服务

1 ./zkServer.sh start

开启后,最好每个zookeeper都查看状态看一下服务是否启动:(因为start的启动的信息不准确)

1 ./zkServer.sh status

8、用客户端连接:

  在任意一台server端,执行: 

1 ./zkCli.sh -server localhost:4180

看到以下信息,就恭喜你成功了。

 

集群模式:

集群模式, 各server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 因此各server的conf/zoo.cfg文件可以完全一样(是所有都一样)

他们的zookeeper的conf下的zoo.cfg文件为:

1 tickTime=2000
2 initLimit=5
3 syncLimit=2
4 dataDir=/home/zookeeper/data
5 dataLogDir=/home/zookeeper/logs
6 clientPort=4180
7 server.1=10.1.39.43:2888:3888
8 server.2=10.1.39.44:2888:3888
9 server.3=10.1.39.45:2888:3888

部署了3台zookeeper server, 分别部署在10.1.39.43, 10.1.39.44, 10.1.39.45上。

各server的dataDir目录下的myid文件中的数字必须不同。

  10.1.39.43 server的myid为1

  10.1.39.44 server的myid为2

  10.1.39.45 server的myid为3

至此,所有的安装与部署就都搞定了。

------------------------------------------------------------------------------

下面还有一些知识点:

ZooKeeper服务命令:

     在准备好相应的配置之后,可以直接通过zkServer.sh 这个脚本进行服务的相关操作

  • 1. 启动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start
  • 2. 查看ZK服务状态: sh bin/zkServer.sh status
  • 3. 停止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stop
  • 4. 重启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restart

zoo.cfg配置详解:

tickTime: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每个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
dataDir:Zookeeper 保存数据的目录,默认情况下,Zookeeper 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
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initLimit:Leader和Follower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Leader 与 Follower之间发送消息,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2*2000=4 秒。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myid文件:
除了修改 zoo.cfg 配置文件,集群模式下还要配置一个文件 myid,这个文件在 dataDir 目录下,这个文件里面就有一个数据就是 A 的值,Zookeeper 启动时会读取这个文件,拿到里面的数据与 zoo.cfg 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哪个server。

 

server.1=10.1.39.43:2888:3888,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后面有两个端口?解释一下:

2888:标识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 

3888:leader挂掉时专门用来进行选举leader所用的端口

 

posted @ 2017-05-30 23:49  啤酒大泡泡  阅读(985)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