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 装饰器(下)+迭代器+生成器

一、有参装饰器

1 前提

上节课讲了无参装饰器的用法,模板如下:

def outter(func):#参数写死,为了给语法糖传值
    def warpper(*args,**kwargs):#参数写死,为了给func传值
        res = func(*args,**kwargs)
        return res
    return warpper
@outter
def index():
    print("这是主页")
    return 1
res = index()
print(res)
>>>这是主页
>>>1

从这段模板代码我们可以看出,装饰器的两个函数我们都无法为它增加新的参数传值

所以,当我们的装饰器需要跟多参数的时候,就只能通过闭包函数为他传值

2 如何使用有参装饰器

下面通过一个需求来表现有参装饰器的用途:

例:编写装饰器对多个函数添加认证功能,如果登录成功过,其他函数就不需要再次登录

分析需求:我们要编写认证功能的话只要添加个简单的有判断的装饰器即可,但是要判断之前是否成功过,我们就需要用到全局变量,如果登录成功把全局变量修改即可。所以我们在装饰器内部就要再判断一下,这个全局变量的值是什么,这里就会出现矛盾

我们要先判断全局变量,如果没有登录过,就修改他的值,这里违背了变量的先定义后引用的原则

所以基于这个矛盾,我们需要对装饰器传值,而在上面模板中我们已经知道,装饰器的函数我们都无法为他传值,因为各有用途都写死了。所以我们只能用第二种传值方式:闭包

is_login = True
def auth(login):
    def outter(func):
        def warpper(*args,**kwargs):
            if login:
                name = input("你的名字:")
                pwd = input("你的密码:")
                if name == "hz" and pwd == "123":
                    print("登录成功")
                    func(*args,**kwargs)
                    global is_login
                    is_login=False
                else:
                    print("输入错误")
            else:
                func(*args,**kwargs)
        return warpper
    return outter
#语法糖的定义:被装饰函数 = @后面的东西(被装饰的函数)
#index = auth(is_login)(index)
#auth(is_login) == outter
#outter(index) ==warpper
@auth(is_login)
def index():
    print("你好")
index()
@auth(is_login)
def home():
    print("欢迎回家")
home()

3 有参装饰器模板

def 有参装饰器(x,y,z):
    def outte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res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s
        return wrapper
    return outter
@有参装饰器(1,y=2,z=3)
def 被装饰对象():
    pass

4 修正装饰器

我们的装饰器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原函数+装饰器)修改成和没有修改的函数一样(属性上)

但是,我们之前的学习装饰器还没有完成最终目的

@timer
def home(name):
    '''
    home page function
    :param name: str
    :return: None
    '''
    time.sleep(5)
    print('Welcome to the home page',name)

print(help(home))
'''
打印结果:

Help on function wrapper in module __main__:

wrapper(*args, **kwargs)

None

每个函数在定义出来后就有非常多的属性,名字,注释等等,我们如果一一修改就非常麻烦,这里可以用functools模块下提供的一个装饰器wraps专门用来帮我们实现这个: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timer(func):
    @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start_time=time.time()
        res=func(*args,**kwargs)
        stop_time=time.time()
        print('run time is %s' %(stop_time-start_time))
        return res
    return wrapper

二、迭代器

1 什么是迭代器

迭代:就是每一次重复都是基于上一次运行得到结果来进行循环,单纯的重复不是迭代

器:指工具

这里要区别两种类似的循环:

i = 0
while True:
    i+=1
    print(i)
while True:
    print("i")

这两种都叫循环,但是第一种实现的就是迭代的过程,第二种就是单纯的循环

2 为什么要有迭代器

迭代器就是取值的工具,涉及到把多个值循环取出的类型

例:字符串,列表,字典,集合,元组,打开的文件

而上述6种数据类型,又分为可索引取值和不可索引取值

可索引取值:字符串,列表,元组

l = [1,2,3,4,5,6]
count = 0
while count<len(l):
    print(l[count])
    count+=1

明显从中可以看出,索引取值的局限性,于是就有了迭代器:不依赖索引取值的方式。

3 如何用迭代器

3.1 可迭代对象

可迭代对象是什么,可以做一个比喻

桌子上有三个东西,一个是活着的鸡,一个是烤箱,一个是烤鸡

活鸡:不能吃的东西,但是可以通过烤箱变成可以吃的烤鸡

烤箱:是一个把活鸡转换成烤鸡的工具

烤鸡:可以吃的东西

把上述比喻转化成程序思维

可迭代对象:不能进行迭代循环,但是可以通过工具转化成迭代器

“——iter——”方法:可以把可迭代对象转化成迭代器的工具

迭代器:可以进行迭代循环

这里就会有人有疑问,在编程中如何一下子判断这个对象是不是可迭代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iter方法测试一下,有这个内置方法他就是可迭代对象

s1=''
s1.__iter__()

l=[]
l.__iter__()

t=(1,)
t.__iter__()

d={'a':1}
d.__iter__()

set1={1,2,3}
set1.__iter__()

with open('a.txt',mode='w') as f:
    f.__iter__()
    pass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发现我们需要测试的6种数据类型都是可迭代对象

那么,如何用可迭代对象进行迭代循环呢

第一步:把可迭代对象转化成迭代器

第二步:用next方法读取迭代器内的值

d={"A":1,"B":2}
d_i = d.__iter__()
while True:
    print(d_i.__next__())
>>>A
>>>B
>>>抛出异常StopIteration

这里我们对抓取异常重新处理循环

d={"A":1,"B":2}
d_i = d.__iter__()
while True:
    try:
        print(d_i.__next__())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
>>>A
>>>B

3.2 可迭代对象和迭代器对象详解

可迭代对象(可以转换成迭代器的对象):内置有iter方法的对象

​ 可迭代对象.iter_():得到迭代器对象

迭代器对象:内置有iter方法和next方法的对象

​ 迭代器对象._next _():得到迭代器的下一个值

​ 迭代器对象._next _():得到迭代器对象本身,就是和没调用一样

可迭代对象:列表,字符串,字典,元组,集合,文件对象

迭代器对象:文件对象

4 for循环的工作原理

我们刚刚已经通过while循环解决了不可索引数据类型的迭代循环,这和for循环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

第一步:把我们需要循环的数据类型转换成迭代器对象

第二步:通过next方法拿到一个返回值,把这个值给i

第三步:循环步骤二,直到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for循环会捕捉异常并退出循环

l = [1,2,3]
for i in l :
    print(i)
>>>1
>>>2
>>>3

5 迭代器的优缺点

优点:

  1. 为序列与非序列类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迭代取值方式
  2. 惰性计算,迭代器本身是一个数据列,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去调用next取得下一个值,在同一时间内,迭代器只存在一个值。所以迭代器的容量是无线大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容器类型,如列表,通常不会一次性存放很多个值,受内存大小限制。

缺点:

  1. 除非用完整个迭代器,否则无法获取迭代器长度
  2. 只能取下一个值,不能控制他如何取值,如果要重新开始,就要重新定义一个迭代器对象

三、生成器

我们之前获得的迭代器都是通过可迭代对象获得的,那么如果自定义一个迭代器呢

在函数内一旦存在yield关键字,调用函数并不会执行代码

会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生成器就是自定义的迭代器

def func():
    print('第一次')
    yield 1
    print('第二次')
g = func()#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
#g.__iter__()
#g.__next__()
#生成器就是迭代器
res = g.__next__()
print(res)
#通过next方法调用迭代器的下一个值,会执行第一个yield上面的代码,并将该yield的返回值返回
>>>第一次
>>>1

这里可以优化一下写法

iter(可迭代对象) == 可迭代对象.__iter__()
next(可迭代对象) == 可迭代对象.__next__()

模拟range,自定义一个迭代器

def my_range(start,stop,step):
    while start<stop:
        yield start #生成器取下一个值时函数从这下面开始运行
        start += step
res = my_range(0,1000,7)
print(res.__next__())
print(res.__next__())
>>>0
>>>7

yield关键字不同于return,return是直接把函数结束,而yield是把函数在这里挂起,等待下一次调用,可以返回多个返回值

posted @ 2020-03-24 19:32  lxttt521  阅读(3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