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PU命名规则
1. 基本组成结构
品牌 - 品牌标识符 - 代 - SKU值 - 产品线后缀
如 Intel Core i9-9900KF,产品名称内包含的信息可解析为:
Intel Core(品牌)- i9(品牌标识符) - 9(第9代CPU) - 900(SKU值) - KF(产品线后缀,K指可超频,F指无核显)
2. 品牌
Intel处理器产品旗下有多个并行的子品牌,包括凌动(ATOM),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酷睿(CORE),至强(XEON)等等。
品牌 | 主要应用场景 | 定位 |
---|---|---|
酷睿 | 桌面PC | 高中低端 |
奔腾 | 桌面PC | 中低端 |
赛扬 | 桌面PC、移动端 | 中低端 |
至强 | 工作站、服务器 | 高中低端 |
凌动 | 移动端、物联网 | 不明 |
安腾 | 工作站、服务器 | 不明 |
3. 品牌标识符
区分品牌内部产品,就酷睿来说,在CPU架构(具体体现在代上)相同情况下,i3、i5、i7、i9系列一般是定位递增,产品的配置和性能也递增。但如果代相差较大,即便是i3系列的产品配置性能,也不一定比i5、i7的差,如 i3-9350K 与 i5-7600K 。
4. 代(Generation)
表示第几代CPU,一般由CPU核心架构决定,如核心架构为Coffee Lake的八代酷睿系列,但也有很多例外,如i9系列的几款产品,i9-9900 为 Coffee Lake-Refresh 架构,而 i9-9960X 等目前 i9 系列中的高性能处理器核心架构为 Skylake-X,两者虽然同品牌同代,使用架构却不一样。
5. SKU
SKU(Stock Keeping Unit)用以区分同品牌内部产品,一般来说品牌标识符,代相同情况下,SKU越大性能越强,但具体还是得看产品参数信息才能下结论。
6. 产品线后缀
产品线后缀体现了产品的一些特性,下面的表格介绍了当前比较常见的Intel CPU产品线后缀,其他的一些少见或者已经成为历史的后缀就不介绍了。
后缀 | 说明 | 备注 |
---|---|---|
K | 可超频(不锁频) | 酷睿中高端CPU的常见后缀,拿到手的盒子上会显示【UNLOCKED】,高玩的入门级CPU |
F | 无核显 | 砍掉核显,价格更加便宜,对比目前国行 i9-9900K 与 i9-9900KF,价格为¥3899对¥3599(京东自营价格),省了¥300,而且核心参数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挺不错的,已经有了独显或者觉得核显鸡肋的用户一般都会选择后者。产品盒子上会提示【需配置独立显卡】(说实话决定买的朋友没应该这么憨憨连参数都不查就入手)......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带核显的桌面级CPU可能会成为主流 |
X | Extreme,超高性能 | 值得一提的是,X系列的CPU目前都是没有核显的,个人认为是因为X系列主要面向高玩用户,更看重CPU本身的性能,并且这些用户都配置了比核显性能更高的独显,以满足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核显显得可有可无,不如直接砍掉,将提升空间留给主要的CPU性能指标,价格也能更加实惠 |
S | 特别版 | 新出的产品后缀,用在i9-9900KS上,对比了一下普通超频版i9-9900K,i9-9900KS的主频以及核心功率都更高(当然价格也更高),觉得S应该是指性能加强 |
G | 封装独立显卡 | 这一系列的CPU是和AMD合作,在 Kaby Lake 架构基础上设计了 Kaby Lake-G 架构,其封装了AMD的GPU(RX Vega M GH GPU 以及 RX Vega M GL GPU),这一系列的CPU基本都应用在笔记本以及迷你主机产品上,而后至今没有更新的G系列后缀产品诞生 |
U | 低电压 | 移动产品处理器 |
Y | 超低电压极低功耗 | |
T | 低电压低功耗 | 桌面处理器 |
H | 高性能核显 | 移动产品处理器 |
HK | 高性能核显,可超频 | 移动产品处理器 |
HQ | 高性能核显,四核(Quarter) | 移动产品处理器 |
7. 比较
综合以上的命名结构介绍,想要在一款Intel CPU名称上大致的进行比较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
- 看CPU代是否相同
-
- 代相同的情况下比较CPU品牌标识符,比如直接断言同代 i9 基本是比 i3 要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
- 品牌标识相同比较SKU值
-
- SKU值相同比较产品线后缀
当然,上面的步骤只是相当粗略比较,要详细的知道两款或多款CPU孰强孰弱,还得查其详细参数以及查看对应的软件平台支持,懒得查参数自己对比的可以直接找CPU天梯图和不同Benchmark平台的对比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