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易于理解和掌握。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照固定顺序相连的若干阶段性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因形如瀑布,故此得名。该模型比较适用于需求稳定并易于准确理解的软件项目开发。
  瀑布模型把软件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存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良好的方法与技术,而且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查,经确认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 项目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

瀑布模型是文档驱动的,各个阶段不连续也不交叉。

特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
  (3)质量保证:每个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每个阶段结束前完成文档审查,及早改正错误。
  (4)易于组织,易于管理:因为你可以预先完成所有计划。
  (5)是一种严格线性的、按阶段顺序的、逐步细化的过程模型(开发模式)

适用场合:

  (1)有一个稳定的产品定义和很容易被理解的技术解决方案时,纯瀑布模型特别合适。
  (2)当你对一个定义得很好的版本进行维护或将一个产品移植到一个新的平台上,瀑布模型也特别合适。
  (3)对于那些容易理解但很复杂的项目,采用纯瀑布模型比较合适,因为可以用顺序方法处理问题。
  (4)在质量需求高于成本需求和进度需求的时候,它尤为出色。
  (5)当开发队伍的技术力量比较弱或者缺乏经验时,瀑布模型更为适合。

优点:

  1. 瀑布模型的优点:易于理解、开发具有阶段性、强调早期的计划及需求分析、基本可确定何时交付产品及进行测试。

缺点:

  (1)需求调查分析只在最初进行,不能适应需求的新变化;
  (2)顺序开发流程使开发经验教训不便进行前向反馈;
  (3)不能反映出开发过程的反复性和迭代特性,无任何类型的风险评估,出现或隐藏的问题直到开发后期才会显露,失去了及早纠正错误或缺陷机会。

总的来说,瀑布模式是一种应付需求变化较弱的开发模式。

posted @   侯小飞  阅读(18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努力加载评论中...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