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端也拥有 Server 的能力
2016-02-25 01:04 Barret李靖 阅读(3648) 评论(3) 编辑 收藏 举报今天看了不少文章,比较感兴趣的是 Cache API。它是浏览器 Request/Response 的缓存管理工具,其使用风格和运用场景让我瞬间联想到了 ServiceWorker 和 Fetch API,相信很多同学也多次看到过这两个东西,本文会对它们做一个简洁的介绍,并谈一谈我对这些新玩具的看法。
Fetch API
传统的 XMLHttpRequest,出了两个版本,在 XHR2.0 中引入了跨源请求、上传进度事件和对二进制数据的支持等,这些 API 的增强让 AJAX 可以很方便地与 HTML5 API 相结合,例如 File System API、Web Audio API、WebGL 等,让前端对音视频的处理和富客户端元素的处理更加有亲和力。
作为一个与后端交互的通道,XHR2.0 的接口封装依然过于底层。看看 jQuery 对 AJAX 的封装,再回头看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 Fetch API,不得不惊叹,浏览器已经在应用层面思考着功能的拓展,依托着 Promise 产出了十分友好的新一套接口。
以前我们使用 XHR 去请求一个资源,会这么做:
// Just getting XHR is a mess!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try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request.onreadstatechange = function(){ // handle data; }; request.open('GET', 'http://barretlee.com/test.json', true); request.send(null);
而使用 Fetch API,我们只需要:
fetch('http://barretlee.com/test.json').then(function(response) { // Convert to JSON return response.json(); }).then(function(val) { console.log(val); });
对于 Text/HTML 和 Blob 等格式的请求和转化也是异常方便:
// Text/HTML 请求 fetch('/next/page').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text(); }).then(function(text) { console.log(text); }); // Blob 流 fetch('flowers.jpg').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blob(); }).then(function(blob) { document.querySelector('img').src = URL.createObjectURL(blob); });
Fetch API 让我们更加关注请求和响应之间的交互,而不是聚焦在如何请求和如何处理响应两个问题上。
当然,它也存在几个相比 XHR 不足的地方,首先它不能 abort 请求,同时也不能获取请求过程中的 progress 状态,当然也没有 timeout 超时处理。Fetch API 是基于 Promise 的,而 Promise 的状态只有 pending、resolve、reject,不会出现诸如 pending(80%) 的状态提示;我们也无法对一个 Promise chains 做 abort 处理,这些都是能够理解并且接受的。
我也相信,Fetch API 有能力提供这些状态信息和附加的 API,只是在这个不成熟的环境下,它目前不需要迈这么大的步子。
ServiceWorker
ServiceWorker,简单而言就是一个放在前端的 HTTP 拦截器,比如我们要请求一个不存在的 URI 如:/test/a.html
,直接请求就会响应 404,而如果我们预先在 ServiceWorker 中注册了这个地址,并且指定响应内容,当再次请求时,你会看到结果是存在的,举个例子:
<!-- demo.html --> <script> navigator.serviceWorker.register("worker.js", { scope: ”/test/a.html" }).then(function(){ fetch(‘/test/a.html’).then(function(response) { return response.text(); }).then(function(text) { console.log(text); }); }); </script>
在 demo.html 文件中,我们看到,将 /test/a.html
的请求交给 worker.js
来处理,处理方式为:
// workker.js addEventListener("fetch", function(evt) { evt.respondWith(new Response(“Hi, Barret Lee”)); });
在 demo.html
的回调中使用 Fetch 获取/test/a.html
这个并不存在的内容,被 ServiceWorker 捕获,交给 worker.js
处理并响应 Hi, Barret Lee
的文本,整个设计思路十分清晰,很轻松地拦截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作出了响应。
由于 ServiceWorker 是对 Promise 友好的,响应时也可以模拟服务器休眠状态:
addEventListener("fetch", function(evt) { evt.respondWith(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new Response(“Hi, Barret Lee”)); }, 1000); })); });
由于 Fetch API 提供了对 Header 头的修改,我们几乎可以利用 ServiceWorker 实现真实 HTTP Server 的基本功能。
ServiceWorker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Web 协作的交互模式,传统情况下,我们需要开启一个 Web Server,或者让其他人提供 HTTP Server,前后端之间交互,沟通成本比较高。而 ServiceWorker 把 HTTP Server 搬到了客户端,我们可以在浏览器上轻松 Hold 住两端的操作。这也算是 Web 技术栈融合的表现吧。
当我们的目光放在 HTTP 的交互上,ServiceWorker 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对 History API 的延伸思考,跨页面共享问题,前端请求合并和分拆问题,mock 数据问题,前后端的联调问题,类 graphQL 问题,数据的缓存更新和复用问题等等。
Cache API
Cache API,简而言之就是一个 Request/Response 的缓存对象组,它的生命周期跟 ServiceWorker 是紧密相连的,它没有失效时间,不删除就会一直保持原样。
caches.open('test-cache').then(function(cache) { cache.add('/index.html'); });
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将 /index.html
这个页面缓存了下来,如果你使用的是最新版的 Chrome,可以打开 DevTools > Resources > Cache Storage,多了一个 test-cache
的缓存表,表中多出一项,Request 为 http://barretlee.com/index.html
, Response 为 OK
。如下方式可以查看缓存内容:
caches.open('test-cache').then(function(cache) { cache.keys().then(function(cachedRequests) { console.log(cachedRequests); }); });
当浏览器处于 idle(空闲) 状态的时候,会将 Cache 资源预加载到本地。这也让我想起了 link 标签中有一个 prefetch 功能,也会有同学想到 Manifest,不过这两个东西都是不能友好控制的,而 Cache 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便利。
小结
我一直相当看好 Fetch API 系列相关的新接口,它的特点也很清晰,首先是基于 Promise 的实现,这个实现解决了回调和状态控制的问题,然后是提供了应用级别的接口访问,现在可以把一个 HTTP 请求作为可控的对象随意操作,无论是 Request 还是 Response 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同时也一定程度解决了跨页面资源共享的问题(至于跨页面通讯,我们有 postMessage 和 MessageChannel 等工具)。
目前浏览器对 Fetch API 和 ServiceWorker 的支持都是比较可观的,虽然 W3C 上的文档状态还是 Draft 模式,相信随着我们对业务需求的更加明确,对前端认知的的不断深入,这些东西将很快被定为 RFC。
本文没有对 API 的使用做深入的说明,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东西能在 Google 上找到,其次,我觉得有些 API 的设计上还不够成熟,今后会有增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W3C 提供的文档中深入学习下。
本文转自我的 个人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barretlee.com/blog/2016/02/16/when-fe-has-the-power-of-server/
拓展阅读
- http://www.html5rocks.com/zh/tutorials/file/xhr2/
- https://www.web-tinker.com/article/20882.html
- https://davidwalsh.name/fetch
-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API/Cache
-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API/Service_Worker_API
版权声明: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国际(CC BY-NC-ND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