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TCP的应用层通信模型
各层的关系如下图,表述的是两个应用或CS间通信的过程:
通常使用TCP构建应用时,需要考虑传输层的通信协议,以便应用层能够正确识别消息请求。比如,一个请求的内容很长(如传文件),那肯定要分多次发送,如果没有传输层的通信协议,那应用层可能就将多次发送的消息当做独立消息来处理了。因为,在TCP中,没有消息边界这样的说法!
具体传输层协议在此举个简单例子:
0x00:消息头-未认证
0x01:消息头-已认证
0x10: 消息尾
传输层的协议是确保消息能够被应用正确解析,至于解析后如何处理,这一套规则又是应用层协议的任务了。
比如:以json格式传输的请求,在每个请求前都有funcNo来标识请求哪个服务;
0x01{funcNo:01001, data:{username:user, password:pass}}0x10 //登录
与上面方式形成对比的是:
0x0101001,600570-12.01-10000x10 //以每股12.01的报价买600570的股票1000股
比对两种协议,差异明显,上面json格式一目了然,下面的方式必须要参照协议才能清楚各个字段的含义,但是传输的字符少了很多。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用层的通信协议根据实际来定义,问题相对较少;但是传输层的协议,往往因为考虑不周全或怎样,将会导致各种问题,个人认为这也是socket使用的难点所在。目前遇到过的问题:
1.使用多线程处理的服务端,将多个消息拼接到一条消息中,导致客户端解析失败;
2.消息体太长,一次发不完,导致解析失败;
3.占用一个端口后,关闭服务,端口不释放;——参数配置就好了。
4.对传输层的消息没做字符集编码要求,当一个客户端使用gbk(服务端utf-8)时出现了乱码;
通信协议是一方面,在连接、性能、并发等方面的考虑还很少,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