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架构简单剖析
前言
最近在搭建自己的博客站点时, 选择了网站使用较多的WordPress
, 随着慢慢的使用, 它灵活的插件和主题令我折服. 基本上任何想要实现的功能, 都可以在上面通过插件的形式进行添加. 无论是在访问前的缓存、访问后的统计、访问中的过滤、各种流程的修改等等, 几乎都能够以插件的形式进行修改. 我觉得这太酷了, 如果在我平常业务上能够将架构写成这样, 还有什么需求变化能难倒我?
基于这个原因, 我对WordPress
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这就是开源的好处嘛. 我从index.php
文件一步步跟踪了整个请求的开始到结束. 因为能力有限, 这可能是最笨的办法了.
解析
执行流程
index.php
文件很简单, 就一句:
require __DIR__ . '/wp-blog-header.php';
而wp-blog-header.php
文件呢, 也很简单:
if ( ! isset( $wp_did_header ) ) {
$wp_did_header = true;
require_once __DIR__ . '/wp-load.php';
wp();
require_once ABSPATH . WPINC . '/template-loader.php';
}
而这, 已经将WordPress
的执行流程体现出来了.
1.防止重复加载
! isset( $wp_did_header )
判断, 是为了防止文件被重复加载的, 直接跳过
2.加载 库/主题/插件
第二步引入了wp-load.php
文件, 然后又引入了wp-config.php
文件, 再然后又引入了wp-settings.php
文件, 实际的加载过程, 就在wp-settings.php
文件中. 此文件做了下面几件事
- 引入初始化文件
- 常量定义
- 引入库
- 加载插件
- 加载主题
到这里, 还没有针对当前页面数据的查询, 仅完成了初始化过程.
3.查询页面数据
wp()
函数是执行页面数据加载的方法, 会根据当前页面, 到数据库中查询需要显示的数据, 将需要展示的数据准备好.
4.页面展示
最终引入的template-loader.php
文件, 其作用是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5.完成
至此, 整个页面的展示流程就走完了. 按照这个步骤看下来, 整个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
但是还是没有回答最开始的问题啊, 它灵活在哪里呢? 上面只是简单描述了一下整体的加载流程, 但具体细节还没有提到.
页面展示
WordPress
加载页面的地方, 就是最后的template-loader.php
这个文件了.
其根据当前页面, 加载不同的文件进行展示. 至于页面为什么这么灵活, 随便找个页面看一下就知道了. index.php
:
拼图式生成页面. 可针对每一个位置进行定制, 并将其进行组装. 所以每个主题都有很高的灵活性, 可以自己设置页面, 也可以选择丢弃某些内容而不展示.
另外, HTML
在加载页面的时候, 会对几个模板进行查找, 如在访问: 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时间同步的 这篇文章的时候, get_single_template
方法会依次查找下面几个文件:
single-post-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时间同步的.php
single-post-%e8%ae%a1%e7%ae%97%e6%9c%ba%e6%98%af%e5%a6%82%e4%bd%95%e8%bf%9b%e8%a1%8c%e6%97%b6%e9%97%b4%e5%90%8c%e6%ad%a5%e7%9a%84.php
single-post.php
single.php
若某个文件存在, 就会直接加载. 有没有悟到什么. 这玩意不就可以做缓存嘛. 但是, 不好意思, 在执行这步操作之前, 该查询的数据就已经查过了, 所以这个缓存加了等于没加, 没什么卵用.
钩子函数
如果WordPress
只是能够拼图式组装页面, 那还不够灵活, 因为只能对页面进行操作, 而无法影响执行流程. 对执行流程的影响, 就是它的各种钩子函数了. WordPress
的钩子函数通过do_action
和apply_filters
两个方法进行调用,
看过方法add_action
发现, 它就是简单的调用了add_filter
方法. 也就是说这两个方法内部是同一个方法. 个人理解, do_action
注重与流程的插入, 既向主流程中加入一段逻辑, 没有返回值. 而 apply_filters
方法有返回值, 更注重对数据的处理吧.
在WordPress
中, 随处可见各种钩子的调用, 初始化的时候、加载插件、插件加载完成、加载主题等等等等.
举个例子, 有一个缓存插件, 就是通过在添加init
钩子函数, 将页面内容 echo
之后, 直接执行die
函数, 以达到快速返回的效果.
不过在查看源码的过程中, 有一个问题, 所有钩子函数的调用, 都是直接使用字符串调用的, 如 do_action('init')
. 这种通用的变量, 不应该写个常量列表的么?
不过好在官方维护了一份钩子函数的列表, 列出了所有的钩子, 同时进行了说明并指出调用的具体地址. 需要的时候可以看一下. 我数了一下, 目前一共1470个钩子. https://developer.wordpress.org/reference/hooks/
可以说, WordPress
就是通过各种钩子以及拼图式页面, 分别实现展示和流程的个性化定制. 而这个钩子函数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接口的监听器、各种beforeAction
afterAction
等等, 在平常开发过程中也经常用到. 只是没有用到这么极致罢.
其他细节
配置加载
WordPress
的配置是存储在MySQL
中的, 而请求加载配置文件的方式是执行sql
查询:
SELECT option_name, option_value FROM $wpdb->options WHERE autoload = 'yes'
直接将表中的所有配置, 一次性读出来, 而且, 取出来的数据还不少嘞, 给你个直观感受, 我将结果保存到txt
文件, 文件大小1.4mb
.
如果说这个查询可以增加缓存, 或者通过配置文件引入的话, 能够省去一些消耗. 但是, 如果想通过插件的方式修改配置读取, 不好意思, 这个不可以. 因为 配置的首次读取是在调用wp_not_installed()
函数时, 而此时插件还没加载呢. 如果想修改的话, 貌似只能修改源码了,
在加载配置的时候, 在请求缓存中先读了一次:
故可以预先将配置放到请求缓存中. 在调用方法wp_start_object_cache()
加载缓存之后, 立刻调用了wp_cache_add( 'alloptions', $alloptions, 'options' );
方法, 可以将全局配置预先放到缓存中, 实验了一下, 确实可行. 如果追求性能极致的话, 可以考虑.
配置存储
看到数据库配置表wp_options
中启用插件的值时, 我完全摸不到头脑, 存储的内容是这样的:
a:7:{i:0;s:49:"easy-table-of-contents/easy-table-of-contents.php";i:1;s:47:"simple-yearly-archive/simple-yearly-archive.php";i:2;s:30:"wp-githuber-md/githuber-md.php";i:3;s:29:"wp-mail-smtp/wp_mail_smtp.php";i:5;s:27:"wp-super-cache/wp-cache.php";i:6;s:31:"wpdiscuz/class.WpdiscuzCore.php";i:7;s:32:"xml-sitemap-feed/xml-sitemap.php";}
这这这, 这是啥? 看不懂, 但又好像能看懂. 于是我追踪了这个值的解析, 就是下面这个函数:
解析后的数据是:
{
"0": "easy-table-of-contents/easy-table-of-contents.php",
"1": "simple-yearly-archive/simple-yearly-archive.php",
"2": "wp-githuber-md/githuber-md.php",
"3": "wp-mail-smtp/wp_mail_smtp.php",
"5": "wp-super-cache/wp-cache.php",
"6": "wpdiscuz/class.WpdiscuzCore.php",
"7": "xml-sitemap-feed/xml-sitemap.php"
}
是不是一下就懂了? 存储的是通过serialize
函数进行对象序列化之后的值, 于是, 弱弱的问一下, 直接存json字符串不好么?
全局变量定义
在WordPress
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全局变量. 我在查看缓存文件的时候, 看到了这段代码:
但奇怪的是, 我全局搜索变量$wp_object_cache
, 却没有找到定义的地方. 最终我一点一点找到了它定义的地方.
而这种功能风格到处都是, 如果想找到一个变量都有哪些地方使用了, 很不好找. 而且, 直接引用全局变量的方式, 也导致变量之后很难修改. 在源码中就看到了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种风格导致一个后果, 一个变量一旦定义, 就摘不掉了.
数据库查询记录
在查看数据库查询的时候, 看到了这样的代码:
也就是说, 如果定义了SAVEQUERIES
常量, 且为true
, 那么就会将查询的sql
记录下来. 在log_query
方法中, 记录到了queries
变量中.
这个操作对于数据库的调优还是比较方便的. 在配置文件中定义常量, 在最终拿到所有的sql
及执行时间
总结
对于这种充斥着全局变量和钩子函数的内容, 阅读起来有一丢丢的疲惫, 经常看着看着就看丢了. 不过还是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本来是想看看它为什么这么灵活, 结果发现其实在平常的开发过程中已经用到了, 不过WordPress
对一些内容的处理还是给了我一些启发.
比如这种拼图式的页面组成, 可以将页面的展示和数据处理分离. 而在开发接口的时候, 是不是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思路. 这种方式有一个问题, 就是即使页面没有用到的数据, 在查询的时候也都查询出来了, 对于接口这种追求性能的情况, 肯定是不能忍受的. 或者可以将需要使用的数据让展示方给出配置? 不过这样的话, 耦合度又高了, 灵活度也下降了, 难搞.
不过最重要的是, 这破玩意就是我现在在用的呀, 不好好了解一下怎么行. 以后如果有定制化需求, 咱也不至于无从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