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DD的一些话

1、Domian层的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内聚业务逻辑、显性化表达业务语义的地方

避免散淡式的代码

Knowledge Rich Design (知识丰富的设计)

 

2、我更愿意把Domain层设计成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CQRS的时候,App可以绕过Domain层直达Infrastructure;也体现在当你的团队实在hold不住DDD的时候,可以选择退化到老的三层架构。

 3、“先把App做厚,再把App做薄”

先可以把业务逻辑都写到App里面,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业务逻辑,不仅仅是过程式的代码,它也是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应该被更加清晰、更加内聚的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段代码沉淀为领域能力

 

 4、落地DDD工程的开发范式

  1. 梳理业务:梳理业务流程,挖掘领域概念,形成统一语言。

  2. 战略设计:划分领域边界,建立限界上下文。

  1. 战术设计:寻找实体,建立关系,形成领域模型。

  2. API设计:根据用户故事,输出服务功能API。

  1. 做厚App:根据API功能要求,在App层编写业务过程代码。

  2. 做薄App:以领域模型为基础,优化过程代码,沉淀领域能力和领域知识,让业务语义显性化,做到Knowledge Rich Design (知识丰富的设计)。

  1. 技术细节:完善技术细节代码,比如API的暴露方式(RPC 或者 Restful),数据的存储方式(关系数据库 或者 NoSQL),ORM框架的选用(MyBatis 或者 JPA)等等。

5、"Open to extend,Close to change"可以说是我们工程师的梦想,没有人愿意修改原来已经work的东西,因为修改就意味着要重新测试,就以为着可能引入新的bug,就以为着头发变少...... 大部分的设计模式都是为了OCP这个目标在努力。

 

6、应用架构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分离业务逻辑和技术细节。让核心业务逻辑可以反映领域模型和领域应用,可以复用,可以很容易被看懂。让技术细节在辅助实现业务功能的同时,可以被替换。

最后我们发现,应用架构的道就是:“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7、复杂业务代码要怎么写:即自上而下的结构化分解+自下而上的面向对象分析

 

 

 

8、架构师永远要在Reuse高耦合和Repeat低耦合之间做一个权衡这种权衡就是Reuse和Repeat的中庸之道

9、

  • 失血模型:模型只是数据接口,没有任何的方法(能力)。

  • 贫血模型:模型包含了一些原子能力。

  • 充血模型:模型包含了除了持久化之外的所有能力。

  • 胀血模型:模型无所不包。

 

 

10、所谓的clean code,就是尽量让每一个“逻辑盒子”都封装合理——隐藏该隐藏的,暴露该暴露的,让系统呈现出一个清晰、可理解的结构,而不至于失控

把系统中的重要领域概念挖掘出来,封装成可以复用的类,把业务语义显性化的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增加系统的可理解性

 

11、

领域模型建模的关键是看模型能否显性化、清晰的表达业务语义,扩展性是其次。

数据模型建模的决策因素主要是扩展性、性能等非功能属性,无需过分考虑业务语义的表征能力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意识的把这两个模型区别开来,分别设计,因为他们建模的目标会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数据模型负责的是数据存储,其要义是扩展性、灵活性、性能。而领域模型负责业务逻辑的实现,其要义是业务语义显性化的表达,以及充分利用OO的特性增加代码的业务表征能力

 

posted @ 2023-03-12 11:25  人在江湖之诗和远方  阅读(5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