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系列(二)--分布式锁、分布式ID简单实现及思路

分布式锁:

  Redis可以实现分布式锁,只是讨论Redis的实现思路,相对来说,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可能更加可靠

为什么使用分布式锁:

  单机环境下只存在多线程,通过同步操作就可以实现对并发环境的安全操作,但是多机环境就变成多进程、多线程,这时候同步、加锁已经无

法保证原子性 

实现分布式可靠性的条件:

  1、互斥性。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

  2、不会发生死锁。即使有一个客户端在持有锁的期间崩溃而没有主动解锁,也能保证后续其他客户端能加锁

  3、具有容错性。只要大部分的Redis节点正常运行,客户端就可以加锁和解锁

  4、加锁和解锁必须是同一个客户端

实现分布式锁的方式:

  1、基于DB的唯一索引。

  2、基于ZK的临时有序节点。

  3、基于Redis的NX、EX参数。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SUCCESS = "OK";//加锁成功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IF_NOT_EXIST = "NX";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ET_WITH_EXPIRE_TIME = "PX";

public static final Long RELEASE_SUCCESS = 1L;
public class RedisUtils {

    @Autowired
    JedisPool jedisPool;

    /**
     * 尝试获取分布式锁
     * @param lockKey
     * @param requestId
     * @param expireTime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tryGetDistributedLock(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Jedis jedis = jedisPool.getResource();
        String result = jedis.set(lockKey, requestId, RedisConstant.SET_IF_NOT_EXIST, RedisConstant.SET_WITH_EXPIRE_TIME, expireTime);
        if (StringUtils.equals(result, RedisConstant.LOCK_SUCCESS))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 释放分布式锁
     * @param jedis
     * @param lockKey
     * @param requestId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releaseDistributedLock(Jedis jedis, 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String 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Object result = jedis.eval(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

        if (RedisConstant.RELEASE_SUCCESS.equals(resul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加锁:

  lockKey:唯一的key

  requestId:每个客户端的唯一ID

  NX:保证key不存在才会set

  PX:key具有过期时间

  expireTime:key的具体过期时间

解锁:
  通过lua代码传到jedis.eval()方法里,并使参数KEYS[1]赋值为lockKey,ARGV[1]赋值为requestId。eval()方法是将Lua代码交给Redis服务

端执行。

  首先获取锁对应的value值,检查是否与requestId相等,如果相等则删除锁(解锁)。那么为什么要使用Lua语言来实现呢?因为要确保上述

操作是原子性的。

  以上只是针对单机部署Redis,如果Redis是多机部署的,可以采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

PS:上面的set方法需要RedisV2.6+支持

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在 key 超时之后业务并没有执行完毕但却自动释放锁了,这样就会导致并发问题。

  就算 Redis 是集群部署的,如果每个节点都只是 master 没有 slave,那么 master 宕机时该节点上的所有 key 在那一时刻都相当于是释放

锁了,这样也会出现并发问题。就算是有 slave 节点,但如果在数据同步到 salve 之前 master 宕机也是会出现上面的问题。

 

  Redis分布式锁内容参考:https://xiaozhuanlan.com/topic/4672859130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ID:

  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可以用来生成全部唯一ID,通过incr、incrby实现

  生产环境可能是Redis集群,假如有5个Redis实例,每个Redis的初始值是1,2,3,4,5,然后增长都是5

各个Redis生成的ID为:

A:1,6,11,16,21
B:2,7,12,17,22
C:3,8,13,18,23
D:4,9,14,19,24
E:5,10,15,20,25

这样的话,无论请求打到那个Redis上面,都可以获得不同的ID

优点:

  1、不依赖于数据库,灵活方便,且性能优于数据库。

  2、数字ID天然排序,对分页或者需要排序的结果很有帮助。

缺点:

  1、如果系统里没有Redis,就比较操蛋了

  2、编码、配置工作量大一点

 

分布式ID推荐一篇文章:https://blog.csdn.net/hengyunabc/article/details/44244951

流水号:

  Redis同样可以生成每天的流水号,日期+自增长序号,进行incr

面试题:如何从Redis查询出前缀为id的key?

  首先这个问题应该要明确数据量,如果数据量很小,可以直接使用keys id*,keys命令直接返回所有的key,如果是海量数据,keys命令肯定

不行了,所以要跟面试官明确这个问题。海量数据环境下,例如1亿条数据,可以使用scan命令

scan是基于游标的迭代器,每次使用都要基于上一次的游标延续之前的迭代过程

格式: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cursor以0开始,到0结束,scan 0 match id* count 10,从0开始,匹配以id开头的key,每次返回10条

返回结果有两部分:

1) "0"
2) 1) "id1"
   2) "id2"
    .......

  1)为返回的游标,返回0证明迭代结束。这里希望返回10条,并不是一定返回10条,可能只是返回5条数据(一次返回的数量不可控,大概率符合

count),如果返回cursor不是0,证明迭代没有结束,可以继续查询,知道返回cursor为0,效率低于keys,但是不会阻塞Redis

PS:scan返回的游标可能后一次比前一次更小,所以可能会出现重复数据,需要外部程序进行去重

 

posted @ 2019-05-19 10:22  Diamond-Shine  阅读(314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