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光牛:国内数据库市场已进入关键转折点,2024年或是分水岭
“中国数据库市场已进入关键阶段,2024年或是分水岭!”
“目前,国内数据库产品数量接近300款,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数据库吗?”面对这个问题,华为云数据库业务CTO苏光牛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他的见解:
“不仅是中国市场,全球范围内,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商业数据库。”
他进一步预测,随着市场的自然淘汰,未来三至五年内,国内的数据库厂商可能会减少至约10家,其中既包括云服务提供商,也有独立的数据库厂商。
中国数据库市场:异乎寻常的热度背后
在一般情况下,像数据库这样的成熟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市场增长率应逐渐趋于平稳。然而,与预期相悖的是,在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后,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增长率达到14.4%,市场规模达到910亿美元,这样的增速在业内被评为“空前的”。Gartner预测,到2023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6.8%。若按此增长率计算,到2027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超过2036亿美元,远超整个IT市场预计的4.3%的增长率。
特别在中国,数据库市场从初期的“四朵金花”到如今的百家争鸣,快速发展的轨迹颇受瞩目。数据库是条高速成长赛道是核心原因之一。高速增长主要归功于云计算的兴起和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在于,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核心地位日渐凸显,新型、多样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求催生了更多数据库产品的诞生。
而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异乎寻常的热度,源于其独特的市场背景。苏光牛指出,在过去十多年间,我国数据库并未深入渗透至核心系统。直到2015年左右,随着市场人士开始察觉到其中潜藏的机会,数据库行业便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和发展风潮。他强调,这种市场波动不是无序的增长,而是市场和技术需求的真实反应,同时也是国内数据库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体现。
2024年前瞻: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分水岭
苏光牛对于国内数据库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市场的焦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预见,2024年将成为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决定性转折点,标志着从零散的尝试阶段向系统化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大转变。在这个转折点,真正能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实际挑战的数据库厂商及产品将开始显现并脱颖而出。
他强调,面对当前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国内数据库厂商将面临批量复制和运维的双重挑战。这不仅是从尝试与实验阶段向真实应用与广泛部署的转变的象征,也是对厂商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他指出,在过往的几年中,尽管许多企业开始尝试采纳国内数据库解决方案,但这些尝试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在数据量巨大、系统复杂的银行业等行业,有效的批量复制与运维管理已变得至关重要。
他进一步阐述,市场的焦点已从试验性的单一业务应用,转向如何有效地进行大规模复制与优化的运维管理。以工行等大型银行为例,他说明这些机构对数据库的需求超出了技术兼容性和性能的范畴,而更加关注在大数据量、复杂系统背景下的运维管理效率。
此外,苏光牛还提出,对于国内数据库厂商来说,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迅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他强调,一个杰出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持续创新,更要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在批量复制和运维管理方面的切实需求,这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服务水平的体现。
真正自立与可控不在于追求代码的绝对纯粹性
虽然依赖开源技术可以加速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但过度依赖可能会限制自主创新的空间。如何在借鉴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提升国内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苏光牛对此提出了独到见解,“自立与可控”不仅仅体现在代码的数量更改上,而是体现在对技术深度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控能力上。他形象地指出:“海水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据市场数据分析,多数数据库产品均建立在开源技术之上,进行了必要的增强或调整。关键在于,当遇到如MySQL许可变更或PostgreSQL架构的重大调整,企业是否能保持技术上的独立性和灵活应对能力。
苏光牛认为,真正的自立与可控不在于追求代码的绝对纯粹性,而在于企业如何在尊重开源协议如GPL或BSD的基础上,对开源技术进行理智的借鉴与创新。
同时,他提出一个客观的评估方法——通过代码相似度分析,量化地评估产品的研发程度。对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关注数据库内核的长期支持和开发商的技术演进能力。苏光牛提醒,维护和发展一个基于开源技术的数据库产品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小团队所能轻易实现的,这也是企业应当严肃对待的一个方面。
GaussDB与PostgreSQL的发展路径已大相径庭
业内广泛关注的议题:中国在PostgreSQL开源项目中的贡献相对有限,缺乏中国人和公司在全球核心贡献者名单上的身影。对此,苏光牛回应称,贡献之少可能源于生态系统和许可证的差异。他阐述,基于开源项目创新却未与原社区保持更新同步,会使得融合新特性变得极为复杂。
GaussDB早期借鉴了PGXC的架构,但是GaussDB与PostgreSQL的发展路径已大相径庭,对PostgreSQL的贡献已失去了实际意义。苏光牛明确指出,与PostgreSQL保持更新同步所需的工作量,远超过开发一个新分支,因为许多基本协议和处理机制已经完全改变。
针对中国数据库在贡献率方面的讨论,苏光牛提到,除了开发路径的分化,开源社区的话语权不足也是一大因素。华为在公有云MySQL上做了大量优化,但合入MySQL的难度极大。他强调,开源软件背后的基金会往往不受国内控制,这对安全是一个挑战。
苏光牛指出,为了独立进化并满足客户需求,国内数据库厂商,无论是基于PostgreSQL还是MySQL,都必须维护自己的独立分支,这不仅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还需保持与开源社区的同步。他认为,国内数据库企业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人力投入策略。
谈到国内数据库的研发与重构,苏光牛坦承,华为对开源软件管理严格,所有开源成分都需移除以符合内部可信要求。
最后,苏光牛表达了华为对其数据库产品的强烈自信。他提出,通过工具扫描和专家审查可以验证产品的研发比例。他强调,华为在这方面绝对自信,这种坦率和诚实是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洞察与客户疑虑:实力和信任的综合考量
市场反馈是直接而坦诚的,客户的疑虑往往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潜在问题。
过去一年(2023年),苏光牛走访了上百家客户,获得了一些启发性且深刻的反馈。他提到,一位城商行的代表在上海和他讨论了一个关键性的担忧:企业在选择数据库产品时,最担心的不是Oracle使用的限制,而是担心选定的数据库由于商业模式不可持续而突然倒闭,从而影响企业的业务连续性。
这种担忧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稳定性的担忧,更反映了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忧虑。国内数据库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给市场带来稳定性和可信赖性。
苏光牛还谈到了另一家银行的见解,即目前的开源数据库产品,无论是MySQL还是PostgreSQL,都无法在技术层面满足其对特定场景的需求。这表明市场对于数据库产品的定制化和优化有着紧迫的需求。
在谈及客户偏好时,苏光牛发现一部分客户更倾向于保持MySQL的简洁性,他们更关注成本效益,并期望通过国家的政策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另一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则更加重视数据库在运维和未来应用开发方面的便利性,而非仅仅关注性能。
这些见解揭示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需求多样性和复杂性。苏光牛指出,市场上众多的数据库选项为企业带来了选择的困难和资源投入的挑战。
供应商绑定:担忧是有依据的
在讨论国内数据库客户对供应商绑定的担忧时,苏光牛承认这些担忧是有根据的。他指出,尤其是那些基于MySQL和PostgreSQL修改的数据库产品,它们有时会故意或无意中更改日志格式或未提供充分的文档,这无疑增加了数据迁移和接口对接的复杂性。
苏光牛将国内数据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遵循标准,不会导致绑定问题;另一类可能因为不公开关键接口而引发客户的担忧。
他详细阐述了数据库迁移的复杂性,包括应用迁移、数据迁移及性能迁移,并强调了应用接口、数据快照和日志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对于避免供应商绑定的重要性。
特别是,他提到某些国内数据库厂商在快照和日志方面的行为不规范,有时甚至有意不公开这些接口,使得数据迁移变得异常困难,这无疑让客户对未来的数据库迁移和升级充满担忧。
苏光牛还指出,性能迁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因为不同数据库在相同硬件规格下的性能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迫使客户进行系统的拆分和重构。
他强调,在选择数据库时,客户应要求厂商公开完备的快照接口和日志接口,以确保未来数据迁移和系统升级的可行性。同时,苏光牛提到,华为云在开发GaussDB时就提供了完整的快照和日志接口,展现了其对开放合作的积极姿态。
全球市场:从本土到国际
新一代数据库绝不应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它们的足迹已经延伸至亚洲、非洲和拉美。如同GaussDB所展现的,凭借云技术整合和灵活的资源配置,正显现出其国际竞争力。不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佼佼者,更在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苏光牛认为,数据库的需求是全球性的,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他指出,虽然国内数据库众多,但GaussDB不仅提供替代解决方案,更在分布式架构上进行创新。他强调,全球范围内,尤其是银行等关键行业对解决冗余容灾架构和数据一致性问题的需求巨大,GaussDB在这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苏光牛深入分析了容量和峰值架构的优势,指出云服务整合和资源弹性是行业的大趋势。他自豪地分享了GaussDB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成功案例,证明其在商业回报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讨论全球与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差异时,苏光牛提到,除了国内市场, GaussDB凭借其创新性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均具备强大竞争力。他认为,华为公司依托其在海外市场的坚实营销基础和体系,有望在全球数据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内数据库破圈:行业发展核心要素
关于国内数据库如何打破现有框架和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苏光牛认为,面对数据库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从业者必须持有敬畏之心,这不仅源自业务本身的复杂度,更来自于对客户责任的认知。作为企业数据的核心守护者,数据库的任何技术问题都可能对客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责任感和敬畏心是行业精英必备的素质。
在技术层面,他强调分布式架构和易迁移性是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力。特别是易迁移性,它对于应用从传统商业数据库向现代解决方案的转移至关重要。能否快速且无缝迁移直接关系到数据库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谈及成本,苏光牛认为,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成为主流,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将成为重要议题。他通过实例分析了从商业数据库迁移到GaussDB的成本效益,突出了经济性和易用性的重要性。
最终,苏光牛重申了长期投入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数据库的开发与维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它需要长期战略规划和持续的投入。对于选择国内数据库产品的客户,他建议应仔细评估厂商的投入力度和技术实力。
从苏光牛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敬畏心态、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战略投入是驱动数据库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总的来说,中国数据库市场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在选择数据库产品时,已经超越了对性能和成本的单一关注,更多地着眼于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在此市场环境下,自立并可控和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将成为中国数据库行业实现从追随者到领导者转变的关键。面对多样化的需求和日益严峻的挑战,只有那些能深刻洞察市场动态、精确把握客户需求,并在创新与稳定性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数据库产品,才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这些产品不仅将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还将在全球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智造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