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BigData Pro解读: 鲲鹏云容器助力大数据破茧成蝶

华为云鲲鹏云容器 见证BigData Pro蝶变之旅大数据之路顺应人类科技的进步而诞生,一直顺风顺水,不到20年时间,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伴随着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大数据也开始面临存储资源告急、算力吃紧、数据处理效率无法满足业务增长诉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唱衰之声此起彼伏。而近年来兴起的容器技术,以其轻量化、易迁移、扩容快等优势,结合计算存储分离的分布式架构,可以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平台在海量数据集、高并发、实时分析等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翩然入世

互联网、汽车、保险、电力、零售等行业,利用海量信息分析用户特征及行为模式,从而制定更贴近用户的服务方案、商业策略,并进行精准推送。目前大部分数据分析都在Hadoop生态中进行,Hadoop也凭借其完善的生态,备受用户欢迎,成为主流的开源大数据平台,也成为了大数据的代名词。

困蛹之境

然而,从2006第一个Hadoop版本发布算起的话,大数据的发展也经历了至少13个年头,当初引以为傲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理念和实践,也开始遭受挑战:

  1. 计算存储资源耦合,无法灵活调整存算配比,只能按固定比例扩容,导致部分资源浪费;

  2. 数据中心建设成本高,后期运维成本有高,性价比和灵活度均不如公有云方案;

  3. 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式增长,现有数据中心资源不足,极易导致作业拥塞,降低计算效率;

  4. 大数据与其它业务资源池无法共享,需分开维护多套,进一步增加运维成本。

此外,A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概念的兴起,也对大数据造成冲击,“大数据已死”的风声开始不绝于耳。

破茧之挣

随着5G+云+AI时代来临,数据变得更多、更复杂、更精细化,大数据不仅没有死,反而对企业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一种更高效、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处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围绕这一课题,各大公司也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探索与升级。

首先,基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传输已不再是瓶颈,许多公司开始在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分离方面做尝试,效果如何呢?IDC中国报告指出:“解耦计算和存储在大数据部署中被证明是有用的,它提供了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更高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

同时,伴随着容器技术的成熟及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部分企业也着手于平台的容器化改造,希望结合容器的优势,为大数据平台赋予新的力量。

二者结合,我们似乎看到了大数据蜕变的曙光。

化蝶之旅

目前,存算分离的方案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容器化方案还处于探索和小规模应用阶段,以Spark为例,方案大体上分为2种:

一种是Spark Standalone,该方案仅对大数据系统做容器化部署改造,得益于容器轻量化、更细粒度的算力管理、任务隔离等特点,可以将主机划分成更多小颗粒的任务单元,使主机资源利用率更高,同时兼顾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

但此方案需要提前分配固定的容器数量,并保持容器的持续运行,无法对容器进行动态管理,资源的利用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浪费。

另一种是Spark On Kubernetes集群方案,该方案使用Kubernetes替代Yarn来进行统一的资源编排和调度,技术上更贴近主流容器解决方案,免去了二层调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源管理效率,相比Standalone方案,实现了对容器资源的动态管理,优化了资源分配。

然而,Kubernetes不属于Hadoop生态组件,与传统Spark on YARN方案相比存在一些劣势,如:缺少任务队列、external shuffle service等特性,且性能较差。因此在应用到生产系统时,还要做大量的功能增强、调度和性能优化,才能保持与传统大数据平台一致。

针对客户容器化过程中的问题,华为云计划推出鲲鹏大数据容器解决方案,该方案与BigData Pro相结合,将提供一套更完善的容器化大数据解决方案。BigData Pro是业界首个鲲鹏大数据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公有云的存算分离架构,以可无限弹性扩容的鲲鹏算力作为计算资源,以支持原生多协议的OBS对象存储服务为统一的存储数据湖,提供“存算分离、极致弹性、极致高效”的全新公有云大数据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大数据集群的资源利用率,能有效应对当前大数据行业存在的瓶颈,帮助企业应对5G+云+智能时代的全新挑战,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未来可期

2019年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将正式发布鲲鹏大数据容器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大数据业务场景,在功能、调度和性能上有了优化和增强,能为用户提供更原生的大数据服务体验。

华为云鲲鹏大数据容器相比业界主流大数据平台有哪些优势?华为云鲲鹏大数据容器又使用了哪些黑科技?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posted @ 2019-09-11 10:58  华为云官方博客  阅读(39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