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设计模式文章
中介者模式
代理模式
桥接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详解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装饰者模式
适配器模式
策略模式
观察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概述
代理模式的定义: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通俗的来讲代理模式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介。
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说我现在想买一辆二手车,虽然我可以自己去找车源,做质量检测等一系列的车辆过户流程,但是这确实太浪费我得时间和精力了。我只是想买一辆车而已为什么我还要额外做这么多事呢?于是我就通过中介公司来买车,他们来给我找车源,帮我办理车辆过户流程,我只是负责选择自己喜欢的车,然后付钱就可以了。
代理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代理模式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定义一个继承抽象主题的代理来包含真实主题,从而实现对真实主题的访问,下面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代理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主题(Subject)类: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主题和代理对象实现的业务方法。
-
真实主题(Real Subject)类: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具体业务,是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
代理(Proxy)类:提供了与真实主题相同的接口,其内部含有对真实主题的引用,它可以访问、控制或扩展真实主题的功能。
其结构图如图 所示。
为什么要用代理模式?
-
中介隔离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客户类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委托对象,而代理类对象可以在客户类和委托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其特征是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相同的接口。
-
开闭原则,增加功能:代理类除了是客户类和委托类的中介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代理类增加额外的功能来扩展委托类的功能,这样做我们只需要修改代理类而不需要再修改委托类,符合代码设计的开闭原则。代理类主要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把消息转发给委托类,以及事后对返回结果的处理等。代理类本身并不真正实现服务,而是同过调用委托类的相关方法,来提供特定的服务。真正的业务功能还是由委托类来实现,但是可以在业务功能执行的前后加入一些公共的服务。例如我们想给项目加入缓存、日志这些功能,我们就可以使用代理类来完成,而没必要打开已经封装好的委托类。
代理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代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
代理模式在客户端与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和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代理对象可以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
代理模式能将客户端与目标对象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其主要缺点是:
-
代理模式会造成系统设计中类的数量增加
-
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增加一个代理对象,会造成请求处理速度变慢;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有哪几种代理模式?
我们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代理。如果按照代理创建的时期来进行分类的话, 可以分为两种:静态代理、动态代理。
静态代理是由程序员创建或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在对其编译。在程序员运行之前,代理类 .class 文件就已经被创建了。动态代理是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创建的。
1、静态代理
第一步:创建服务类接口
package main.java.proxy; public interface BuyHouse { void buyHosue(); }
第二步:实现服务接口
import main.java.proxy.BuyHouse; public class BuyHouseImpl implements BuyHou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yHosue() { System.out.println("我要买房"); } }
第三步:创建代理类
package main.java.proxy.impl; import main.java.proxy.BuyHouse; public class BuyHouseProxy implements BuyHouse { private BuyHouse buyHouse; public BuyHouseProxy(final BuyHouse buyHouse) { this.buyHouse = buyHou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yHosue() { System.out.println("买房前准备"); buyHouse.buyHosue(); System.out.println("买房后装修"); } }
第四步:编写测试类
import main.java.proxy.impl.BuyHouseImpl; import main.java.proxy.impl.BuyHouseProxy;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uyHouse buyHouse = new BuyHouseImpl(); buyHouse.buyHosue(); BuyHouseProxy buyHouseProxy = new BuyHouseProxy(buyHouse); buyHouseProxy.buyHosue(); } }
静态代理总结:
优点:可以做到在符合开闭原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对象进行功能扩展。
缺点:我们得为每一个服务都得创建代理类,工作量太大,不易管理。同时接口一旦发生改变,代理类也得相应修改。
2、动态代理
在动态代理中我们不再需要再手动的创建代理类,我们只需要编写一个动态处理器就可以了。真正的代理对象由JDK再运行时为我们动态的来创建。
关于动态代理的实现,以及源码的分析,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深入理解 Java 动态代理机制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前面分析了代理模式的结构与特点,现在来分析以下的应用场景。
-
远程代理,这种方式通常是为了隐藏目标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方便客户端访问。例如,用户申请某些网盘空间时,会在用户的文件系统中建立一个虚拟的硬盘,用户访问虚拟硬盘时实际访问的是网盘空间。
-
虚拟代理,这种方式通常用于要创建的目标对象开销很大时。例如,下载一幅很大的图像需要很长时间,因某种计算比较复杂而短时间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先用小比例的虚拟代理替换真实的对象,消除用户对服务器慢的感觉。
-
安全代理,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控制不同种类客户对真实对象的访问权限。
-
智能指引,主要用于调用目标对象时,代理附加一些额外的处理功能。例如,增加计算真实对象的引用次数的功能,这样当该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就可以自动释放它。
-
延迟加载,指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延迟对目标的加载。例如,Hibernate 中就存在属性的延迟加载和关联表的延时加载。
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的区别
让别人帮助你做你并不关心的事情,叫代理模式
为让自己的能力增强,使得增强后的自己能够使用更多的方法,拓展在自己基础之上的功能的,叫装饰器模式。
对装饰器模式来说,装饰者(decorator)和被装饰者(decoratee)都实现同一个接口。
对代理模式来说,代理类(proxy class)和真实处理的类(real class)都实现同一个接口。他们之间的边界确实比较模糊,两者都是对类的方法进行扩展,具体区别如下:
-
装饰器模式强调的是增强自身,在被装饰之后你能够在被增强的类上使用增强后的功能。增强后你还是你,只不过能力更强了而已;代理模式强调要让别人帮你去做一些本身与你业务没有太多关系的职责(记录日志、设置缓存)。代理模式是为了实现对象的控制,因为被代理的对象往往难以直接获得或者是其内部不想暴露出来。
-
装饰模式是以对客户端透明的方式扩展对象的功能,是继承方案的一个替代方案;代理模式则是给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有对象的引用;
-
装饰模式是为装饰的对象增强功能;而代理模式对代理的对象施加控制,但不对对象本身的功能进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