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slab分配器申请内核内存的函数有?
以页为最小单位分配内存对于内核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内存来说的确比较方便,但内核自身最常使用 的内存却往往是很小(远远小于一页)的内存块——比如存放文件描述符、进程描述符、虚拟内存区域描述符等行为所需的内存都不足一页。这些用来存放描述符的 内存相比页面而言,就好比是面包屑与面包。一个整页中可以聚集多个这些小块内存;而且这些小块内存块也和面包屑一样频繁地生成/销毁。
为了满足内核对这种小内存块的需要,Linux系统采用了一种被称为slab分配器的技术。Slab分配器的实现相当复杂,但原理不难,其核心思想就是“存储池”的运用。内存片段(小块内存)被看作对象,当被使用完后,并不直接释放而是被缓存到“存储池”里,留做下次使用,这无疑避免了频繁创建与销毁对象所带来的额外负载。
Slab技术不但避免了内存内部分片(下文将解释)带来的不便(引入Slab分配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伙伴系统分配算法的调用次数——频繁分配和回收必然会导致内存碎片——难以找到大块连续的可用内存),而且可以很好地利用硬件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Slab并非是脱离伙伴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内存分配方式,slab仍然是建立在页面基础之上,换句话说,Slab将页面(来自于伙伴关系管理的空闲页面链表)撕碎成众多小内存块以供分配,slab中的对象分配和销毁使用kmem_cache_alloc与kmem_cache_free。
Kmalloc
Slab分配器不仅仅只用来存放内核专用的结构体,它还被用来处理内核对小块内存的请求。当然鉴于Slab分配器的特点,一般来说内核程序中对小于一页的小块内存的请求才通过Slab分配器提供的接口Kmalloc来完成(虽然它可分配32 到131072字节的内存)。从内核内存分配的角度来讲,kmalloc可被看成是get_free_page(s)的一个有效补充,内存分配粒度更灵活了。
有兴趣的话,可以到/proc/slabinfo中找到内核执行现场使用的各种slab信息统计,其中你会看到系统中所有slab的使用信息。从信息中可以看到系统中除了专用结构体使用的slab外,还存在大量为Kmalloc而准备的Slab(其中有些为dma准备的)。
内存内部分片和外部分片
伙伴关系也好、slab技术也好,从内存管理理论角度而言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防止“分片”,不过分片又 分为外部分片和内部分片之说,所谓内部分片是说系统为了满足一小段内存区(连续)的需要,不得不分配了一大区域连续内存给它,从而造成了空间浪费;外部分 片是指系统虽有足够的内存,但却是分散的碎片,无法满足对大块“连续内存”的需求。无论何种分片都是系统有效利用内存的障碍。slab分配器使得一个页面内包含的众多小块内存可独 立被分配使用,避免了内部分片,节约了空闲内存。伙伴关系把内存块按大小分组管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部分片的危害,因为页框分配不在盲目,而是按照大小 依次有序进行,不过伙伴关系只是减轻了外部分片,但并未彻底消除。你自己比划一下多次分配页面后,空闲内存的剩余情况吧。
posted on 2011-12-31 19:19 _huanonly范特西 阅读(882)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