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ang list的使用与优化建议
erlang有两种复合结构,tuple和list,两者的区别是tuple子元素的个数是固定不变的,声明后就不能改变了;而list是可变的,可以通过[H|T]来取出或插入新元素。本篇讲erlang list方面的知识,主要说一些基本操作和常用的list函数,再讲一些可以优化的点。
list基本操作
list函数说明
常用的lists函数
这里介绍一些常用的lists函数,其他看erlang lists文档
lists:foreach(Fun, List) -> ok
例子中,通过遍历列表[1,2,3],把取出的元素给X,直到遍历结束,最后返回ok
lists:foldl(Fun, Acc0, List) -> Acc1
例子中,0指定了Sum的初值,通过遍历列表[1,2,3,4,5],把取出的元素给X,再计算X+Sum,结果带入下次遍历传给 Sum,直到最后一次遍历将X+Sum的结果作为返回值
下面是lists:foldl/3 的实现,实际上是一个尾递归函数
foldl(F, Accu, [Hd|Tail]) ->
foldl(F, F(Hd, Accu), Tail);
foldl(F, Accu, []) when is_function(F, 2) ->
Accu.
lists:reverse(List1) -> List2
list反转(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flatten(DeepList) -> List
lists扁平化,将有深度结构的list转成一个简单的list。这个函数有性能开销,见文章后面说明。
lists:member(Elem, List) -> boolean()
检查元素是否存在list中(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sort(List1) -> List2
lists元素排序,排序从小到大,如果想自定义排序规则,可以使用lists:sort/2
lists:sort(Fun, List1) -> List2
处理TupleList的lists函数
TupleList是元素是tuple的list,erlang提供了一些接口专门处理这类数据。
lists:keymember(Key, N, TupleList) -> boolean()
检查list中是否有第N位置为Key的tuple(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keyfind(Key, N, TupleList) -> Tuple | false
返回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找不到返回false
注:
1. 找到第一个匹配的tuple就返回,找不到返回false
2. 这个接口可以替代lists:keysearch(Key, N, TupleList) 使用
3. 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keysearch(Key, N, TupleList)的官方文档中有这么一句:
This function is retained for backward compatibility. The function lists:keyfind/3 (introduced in R13A) is in most cases more convenient.
意思就是说lists:keysearch/3只是为了保持向后兼容,使用lists:keyfind/3会更方便
lists:keytake(Key, N, TupleList1) -> {value, Tuple, TupleList2} | false
返回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并返回找到的tuple和剩下的TupleList,找不到返回false
注:找到第一个匹配的tuple就返回
lists:keyreplace(Key, N, TupleList1, NewTuple) -> TupleList2
替换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只替换找到的第一个tuple)
lists:keystore(Key, N, TupleList1, NewTuple) -> TupleList2
替换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返回新的TupleList。没找不到将NewTuple附加到原有TupleList后面并返回,这是和lists:keyreplace/4的区别
注: 只替换找到的第一个tuple
lists函数小评
BIF函数
lists函数有一些已经被优化成bif函数,效率较高。有以下几个:
lists:member/2, lists:reverse/2, lists:keymember/3, lists:keysearch/3, lists:keyfind/3
性能不佳的函数
下面是一些实现性能不佳的函数,不建议比较长的list使用,短的list无所谓了:
1)lists:foldr/3
非尾递归实现,如果顺序很重要的话,可以lists:reverse/1后lists:foldl/3,或者lists:foldl/3后lists:reverse/1
lists:foldr类似lists:foldl,不同的是foldr从列表最后一个元素开始,非尾递归实现,不建议长列表使用
2)lists:append/2
实现为append(L1, L2) -> L1 ++ L2. 其中,L1 ++ L2会遍历 L1,如果一定要使用就把短的list放左边
3)lists:subtract/2
实现为subtract(L1, L2) -> L1 -- L2. 其中,--的复杂度和它的操作数的长度的乘积成正比,替代方案如下:
注:如果L1中包含重复的元素,那么以上代码跟--的效果不同,--不会删掉所有重复的元素
4)lists:flatten/1
这个是list扁平化函数,这个存在性能开销,erlang的官方文档也有说明:
lists:flatten/1 builds an entirely new list. Therefore, it is expensive, and even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 (which copies its left argument, but not its right argument).
它会拷贝DeepList中所有嵌套的元素,生成一个新的列表,代价比较高,长列表不建议使用。
5)lists中非尾递归实现的函数:
lists:map/2, lists:flatmap/2, lists:zip/2, lists:delete/2, lists:sublist/2, lists:sublist/3, lists:takewhile/2, lists:concat/1
lists:flatten/1, lists:keydelete/3, lists:keystore/4, lists:zf/2, lists:mapfoldl/3, lists:mapfoldr/3, lists:foldr/3
带匿名函数的lists函数
lists有很多函数都带有匿名函数的参数项,有以下几个函数:
lists:foldl/3, lists:foldr/3, lists:foreach/2, lists:sort/2, lists:usort/2, lists:merge/3, lists:umerge/3, lists:keymap/3, lists:flatmap/2
匿名函数的使用有什么问题呢?
普通函数在erlang编译期就做了优化,匿名函数则要在代码执行期动态生成,造成一定的消耗。虽然现在匿名函数的过程已优化成本地函数了,但根据上下文取值,地址跳转还是不能避免。可能以后erlang会继续对匿名函数做改进
对lists匿名函数的处理的优化:
1)函数赋值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在循环中写这样的代码:
以上代码中,每次循环匿名函数都会重新生成,可以如下修改:
匿名函数Fun只要生成一次,作为参数放到lists函数即可
2)函数实体化
所谓实体化就是把匿名函数写成本地函数,然后再作为参数传给lists函数,如下:
这里也有匿名函数动态生成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打印汇编码看看具体情况
经测试,这种方式效率稍微变低,原因是,每次调用时对比多一次函数调用[ i_call_only_f ]
这里讨论另一种调用方式 fun M:F/A
如果是这种调用,执行过程中,会先调用bif函数 erlang:make_fun/3 找到这个导出函数的代码地址,然后生成匿名函数结构数据,再像函数外部调用一样执行代码。如果将匿名函数赋值,然后再执行,单算执行效率的话就要比前面两种高。不过整体计算是比较低效的,因为erlang:make_fun/3 是根据函数名,方法名,参数个数去查找导出函数表,导出函数表是哈希桶实现,还是有一点效率开销。
列表解析
说到lists,不得不说列表解析,在之前的文章也谈过列表解析。列表解析的基本形式如下:
简单的例子如下:
在列表解析表达式中,|| 左边用以生成列表元素,相当于构造器;右边由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构成,也可以只有赋值语句。实际上,列表解析在编译时会优化一个本地函数,没必要过于担心它的性能。
使用列表解析注意以下问题就好:
在上面的例子中,erlang对列表解析做了优化,如果列表解析的结果明显不会被用到,列表根本不会被构建。在这里,列表解析后加个ok可以激活erlang的优化
list列表元素打乱
列表元素打乱,就是将列表中元素的顺序随机化,打乱原来的顺序。
方法很简单,如下:
注:random:uniform() 的随机化种子放在进程字典中。为了提高随机化,以上函数调用前或调用进程启动时执行一次 random:seed(erlang:now())
erlang有两种复合结构,tuple和list,两者的区别是tuple子元素的个数是固定不变的,声明后就不能改变了;而list是可变的,可以通过[H|T]来取出或插入新元素。上篇文章讲了tuple相关的内容,本篇就讲erlang list方面的知识,主要说一些基本操作和常用的list函数,再讲一些可以优化的点。
list基本操作
list函数说明
常用的lists函数
这里介绍一些常用的lists函数,其他看erlang lists文档
lists:foreach(Fun, List) -> ok
例子中,通过遍历列表[1,2,3],把取出的元素给X,直到遍历结束,最后返回ok
lists:foldl(Fun, Acc0, List) -> Acc1
例子中,0指定了Sum的初值,通过遍历列表[1,2,3,4,5],把取出的元素给X,再计算X+Sum,结果带入下次遍历传给 Sum,直到最后一次遍历将X+Sum的结果作为返回值
下面是lists:foldl/3 的实现,实际上是一个尾递归函数
foldl(F, Accu, [Hd|Tail]) ->
foldl(F, F(Hd, Accu), Tail);
foldl(F, Accu, []) when is_function(F, 2) ->
Accu.
lists:reverse(List1) -> List2
list反转(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flatten(DeepList) -> List
lists扁平化,将有深度结构的list转成一个简单的list。这个函数有性能开销,见文章后面说明。
lists:member(Elem, List) -> boolean()
检查元素是否存在list中(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sort(List1) -> List2
lists元素排序,排序从小到大,如果想自定义排序规则,可以使用lists:sort/2
lists:sort(Fun, List1) -> List2
处理TupleList的lists函数
TupleList是元素是tuple的list,erlang提供了一些接口专门处理这类数据。
lists:keymember(Key, N, TupleList) -> boolean()
检查list中是否有第N位置为Key的tuple(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keyfind(Key, N, TupleList) -> Tuple | false
返回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找不到返回false
注:
1. 找到第一个匹配的tuple就返回,找不到返回false
2. 这个接口可以替代lists:keysearch(Key, N, TupleList) 使用
3. 这是个bif函数,效率较高
lists:keysearch(Key, N, TupleList)的官方文档中有这么一句:
This function is retained for backward compatibility. The function lists:keyfind/3 (introduced in R13A) is in most cases more convenient.
意思就是说lists:keysearch/3只是为了保持向后兼容,使用lists:keyfind/3会更方便
lists:keytake(Key, N, TupleList1) -> {value, Tuple, TupleList2} | false
返回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并返回找到的tuple和剩下的TupleList,找不到返回false
注:找到第一个匹配的tuple就返回
lists:keyreplace(Key, N, TupleList1, NewTuple) -> TupleList2
替换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只替换找到的第一个tuple)
lists:keystore(Key, N, TupleList1, NewTuple) -> TupleList2
替换list中第N位置为Key的tuple,返回新的TupleList。没找不到将NewTuple附加到原有TupleList后面并返回,这是和lists:keyreplace/4的区别
注: 只替换找到的第一个tuple
lists函数小评
BIF函数
lists函数有一些已经被优化成bif函数,效率较高。有以下几个:
lists:member/2, lists:reverse/2, lists:keymember/3, lists:keysearch/3, lists:keyfind/3
性能不佳的函数
下面是一些实现性能不佳的函数,不建议比较长的list使用,短的list无所谓了:
1)lists:foldr/3
非尾递归实现,如果顺序很重要的话,可以lists:reverse/1后lists:foldl/3,或者lists:foldl/3后lists:reverse/1
lists:foldr类似lists:foldl,不同的是foldr从列表最后一个元素开始,非尾递归实现,不建议长列表使用
2)lists:append/2
实现为append(L1, L2) -> L1 ++ L2. 其中,L1 ++ L2会遍历 L1,如果一定要使用就把短的list放左边
3)lists:subtract/2
实现为subtract(L1, L2) -> L1 -- L2. 其中,--的复杂度和它的操作数的长度的乘积成正比,替代方案如下:
注:如果L1中包含重复的元素,那么以上代码跟--的效果不同,--不会删掉所有重复的元素
4)lists:flatten/1
这个是list扁平化函数,这个存在性能开销,erlang的官方文档也有说明:
lists:flatten/1 builds an entirely new list. Therefore, it is expensive, and even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 (which copies its left argument, but not its right argument).
它会拷贝DeepList中所有嵌套的元素,生成一个新的列表,代价比较高,长列表不建议使用。
5)lists中非尾递归实现的函数:
lists:map/2, lists:flatmap/2, lists:zip/2, lists:delete/2, lists:sublist/2, lists:sublist/3, lists:takewhile/2, lists:concat/1
lists:flatten/1, lists:keydelete/3, lists:keystore/4, lists:zf/2, lists:mapfoldl/3, lists:mapfoldr/3, lists:foldr/3
带匿名函数的lists函数
lists有很多函数都带有匿名函数的参数项,有以下几个函数:
lists:foldl/3, lists:foldr/3, lists:foreach/2, lists:sort/2, lists:usort/2, lists:merge/3, lists:umerge/3, lists:keymap/3, lists:flatmap/2
匿名函数的使用有什么问题呢?
普通函数在erlang编译期就做了优化,匿名函数则要在代码执行期动态生成,造成一定的消耗。虽然现在匿名函数的过程已优化成本地函数了,但根据上下文取值,地址跳转还是不能避免。可能以后erlang会继续对匿名函数做改进
对lists匿名函数的处理的优化:
1)函数赋值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在循环中写这样的代码:
以上代码中,每次循环匿名函数都会重新生成,可以如下修改:
匿名函数Fun只要生成一次,作为参数放到lists函数即可
2)函数实体化
所谓实体化就是把匿名函数写成本地函数,然后再作为参数传给lists函数,如下:
这里也有匿名函数动态生成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打印汇编码看看具体情况
经测试,这种方式效率稍微变低,原因是,每次调用时对比多一次函数调用[ i_call_only_f ]
这里讨论另一种调用方式 fun M:F/A
如果是这种调用,执行过程中,会先调用bif函数 erlang:make_fun/3 找到这个导出函数的代码地址,然后生成匿名函数结构数据,再像函数外部调用一样执行代码。如果将匿名函数赋值,然后再执行,单算执行效率的话就要比前面两种高。不过整体计算是比较低效的,因为erlang:make_fun/3 是根据函数名,方法名,参数个数去查找导出函数表,导出函数表是哈希桶实现,还是有一点效率开销。
列表解析
说到lists,不得不说列表解析,在之前的文章也谈过列表解析。列表解析的基本形式如下:
简单的例子如下:
在列表解析表达式中,|| 左边用以生成列表元素,相当于构造器;右边由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构成,也可以只有赋值语句。实际上,列表解析在编译时会优化一个本地函数,没必要过于担心它的性能。
使用列表解析注意以下问题就好:
在上面的例子中,erlang对列表解析做了优化,如果列表解析的结果明显不会被用到,列表根本不会被构建。在这里,列表解析后加个ok可以激活erlang的优化
list列表元素打乱
列表元素打乱,就是将列表中元素的顺序随机化,打乱原来的顺序。
方法很简单,如下:
注:random:uniform() 的随机化种子放在进程字典中。为了提高随机化,以上函数调用前或调用进程启动时执行一次 random:seed(erlang: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