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哲跳舞这件小事儿
前言
诗人 Stanisław_Jerzy_Lec 说过一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哲哲的成长和每一位亲人都密切相关,今天我想谈谈关于哲哲跳舞这件小事儿。
初心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做一件事情不要忘记了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既然叫做舞蹈兴趣学习班,那么重点就在“兴趣”和“学习”,培养兴趣爱好作为一项软技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能够锻炼身体和开发智力,这是我们的初心
。而一旦这种活动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是厌恶,那么这就和原来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孩子参加任何“兴趣班”,出发点绝不应该是家长们用来攀比炫耀
的,或者觉得孩子没有点才艺而别人家孩子有就觉得面子
过不去,这种思想应该改正。举个例子:我的表妹彭虹,被我小姑压迫着学习音乐、电子琴,甚至请了老师到家里,最后的结果是她长大了完全不碰乐器,甚至很讨厌小姑对她的控制。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来电影《囧妈》里徐峥对妈妈的台词:“我已经40岁了,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管我了”,跟徐峥老婆的台词:“你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想象中的老婆”如出一辙。
换位思考
家长和孩子的这种对抗会在孩子青春逆反期达到高峰,小孩子的思维很单纯,你做什么,他就模仿做什么,先以身作责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引导。你要求他“必须”跳舞,因为别的孩子都有才艺。那么等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其实他一直在说不公平,甚至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要求你必须像别的父母那样,给他配一台笔记本电脑(因为同学的父母给他配了),换位思考下,如果真的是公平道理的话,我们也必须得满足他的要求。
成长预期
我们得正确看待自己对孩子的预期,他就是个普通孩子,将来的成就大概率不会比父母强的离谱,达到社会阶层的跃迁。所以,他将来大概率不会是街舞明星,不会是易烊千玺,举个例子:我的同事的孩子,6岁已经参加《三生三世枕上书》的拍摄了,别人长相在那里,同时家里能够给他成长的资源(从小就花大价钱学习表演,妈妈不上班陪着他到处跑剧组),天赋+资源+家长引导,才能成就他。
黄佑哲是个普通孩子,他有自己的路可以走,他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看他自己,我们引导和鼓励他走就可以了,但不要帮他做决定,当他困惑的时候给出我们的建议,举个例子:我初中的时候回家,问爸妈要不要当班长,当时爸爸鼓励我大胆试一试,后面我就一直敢当班长,鼓励和引导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其实很重要,《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中上了哈佛的孩子除了自身天分外,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不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的家长其实功不可没。
挑战
其实,相比于这些所谓的“补课班”、“兴趣班”,我更担心的是黄佑哲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他的轻微口吃怎么解决(能不能和他一起看《国王的演讲》这个电影)?被同学笑话我们怎么引导他?他的左耳长大了怎么处理?同学会怎么看他?遇到校园霸凌怎么处理?怎么交朋友?怎么培养坚强勇敢自信的性格?举个关于兴趣的例子:弟弟李楚豫考高中成绩不理想,舅妈给我打电话让我劝他,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劝,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跟他说让他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然后向那个方向去努力,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他说想去中戏当演员,我说有目标是好事儿,后来再见他的时候,他学习了一点播音主持,参加了校学生会,言语里满是自信,我打心里为他高兴,因为这是他喜欢和想做的事情。其实,真的是感兴趣的东西,不用别人强迫,我们都会自己去学习,比如我对音乐感兴趣,不用别人强迫,我也会自己去琢磨它。
建议
中国式“大”家长的通病是对孩子多了打压和贬低,缺乏鼓励
和赞美
,这是我们要持续努力改正的。孩子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大吼大叫,责骂打击;他也会对你大吼大叫,要修理你,孩子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单纯。我们每一个人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教他东西都需要多一点耐心,语气不要打压,我们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有时候情绪上来了也可以跟他一起深呼吸冷静冷静,毕竟说话大声不代表一定有道理。比如:我妈妈在我读书那会儿的时候也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我、我哥、我爸都小声说:这是更年期到了,然后默默忍受,但是内心肯定是不会认同的。以跳舞这件小事来说,孩子还在成长中力量不足,所以动作不到位很正常;孩子的乐感不足,节拍感不强,所以跳起来没有节奏韵律实属正常;孩子跳舞,我们能不能跟他一起跳呢???以实际行动来言传身教感染孩子,相信效果会更好一些。让孩子相信和跟随,比畏惧和盲从,相信会对他身心健康更有益处。今后孩子的教育方针,当然还是爸爸妈妈来决定,我只是提出我的一点小建议,希望多给孩子传达自信、勇敢、公正的信念,如有不当冒犯之处,还望包涵。
结束语
育儿不易,家庭教育其实比学校教育对性格培养作用大得多,一起学习成长,不断调整和应对困难,让孩子自由
和健康
成长,才是前进的道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