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郁闷的招标会
2005-08-22 16:19 htc开发 阅读(184)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
这次去合肥参加招标会,来去两天,旅途劳累不说,伤心的是:我们没有中标的原因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了所谓的公×关上。
我们是8月19号赶到合肥的。从上海晚上10点20出发,在火车上呆了一夜,到合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7点了。下了火车就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却给我们这次投标蒙上了不祥的预感。安顿下来,吃完早饭,赶到招标单位时已经是8:30分了。这次来了四家单位,我们投的包共有三家投了。不过这三家的报价让人大跌眼镜。大家彼此相差30多万,好像一个等差数列一样。我们报价居中。
接受单位询标,因为我们去的是技术人员,所以对技术都比较清楚。他们问了我们许多细节,我们都一一做了回答。他们专家组感觉不错,我们也自认为不错,我们的技术虽然算不了最好,但是也合乎他们的要求,而且我们的报价应该来说是比较适中的。二次报价,他们要我们详细的配置,我们写了给他,而且好多东西为了适应他们的研究需要,我们的开放性也很好,配置也比较高。
接受完询标就是等着开标了。我们隐约觉得这里面有猫腻。当地的那家公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报价在我们看来也不可能这么低的。
我们就在疑惑中等了好久,我们都猜到是那家当地公司中标了。但是招标单位仍然迟迟不开标,摆出一副热烈讨论和难以抉择的样子。
终于等到下午6点钟的时候,他们才从会议室出来,然后宣布了一下中标单位,短短1句话就没了。哇×靠,敷衍了事也不是这样啊。
最后,我们竟然犯了一个大的失误,我们没有要回我们的投标文件。等我们想起来他们没给我们投标文件的时候,他们已经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总结下来有几个教训:
一 就是国内绝大多数招投标其实就是走过场,公关因素起关键作用而不是技术因素。走关系开后门这个中国特色的东西在竞标的时候往往就是决定性的了。
二 我们把自己的技术方案过早的透露给了甲方并且没有收回我们的标书,使得对手容易的得到我们的技术方案,今后可能要吃亏。
三 我们准备不充分。从得到消息拿到标书开始算,前后其实我们只准备了4天。我们老板根本就没怎么关心这事。他在我们去投标的同时跑到北京去跟某大公司老总喝茶吃饭。
四 我们没有摸清招标方的底细,其实他们的心理底线只有70万,我们的报价比他们高了30多万。不过说回来,还是公※关没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