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之美》之象棋问题
这两天突然对程序之美这本书感兴趣了,现在以“象棋问题"为例:
首先展示原题:
下过中国象棋的朋友都知道,双方的“将”和“帅”相隔遥远,并且它们不能照面。在象棋
残局中,许多高手能利用这一规则走出精妙的杀招。假设棋盘上只有“将”和“帅”二子(如图
1-3 所示)(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们约定用A 表示“将”,B 表示“帅”):
A、B 二子被限制在己方3×3 的格子里运动。例如,在如上的表格里,A 被正方形{d10, f10,
d8, f8}包围,而B 被正方形{d3, f3, d1, f1}包围。每一步,A、B 分别可以横向或纵向移动一格,
但不能沿对角线移动。另外,A 不能面对B,也就是说,A 和B 不能处于同一纵向直线上(比
如A 在d10 的位置,那么B 就不能在d1、d2 以及d3)。
请写出一个程序,输出 A、B 所有合法位置。要求在代码中只能使用一个变量。
分析与解法:
问题的本身并不复杂,只要把所有A、B 互相排斥的条件列举出来就可以完成本题的要
求。由于本题要求只能使用一个变量,所以必须首先想清楚在写代码的时候,有哪些信息需
要存储,并且尽量高效率地存储信息。稍微思考一下,可以知道这个程序的大体框架是:
遍历A的位置
遍历B的位置
判断A、B的位置组合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满足,则输出。
因此,需要存储的是 A、B 的位置信息,并且每次循环都要更新。为了能够进行判断,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逻辑的坐标系统,以便检测A 何时会面对B。这里我们想到的方法是用
1~9 的数字,按照行优先的顺序来表示每个格点的位置(如图1-4 所示)。这样,只需要用
模余运算就可以得到当前的列号,从而判断A、B 是否互斥。
第二,题目要求只用一个变量,但是我们却要存储 A 和B 两个子的位置信息,该怎么
办呢?
可以先把已知变量类型列举一下,然后做些分析。
对于 bool 类型,估计没有办法做任何扩展了,因为它只能表示true 和false 两个值;而
byte 或者int 类型,它们能够表达的信息则更多。事实上,对本题来说,每个子都只需要9
个数字就可以表达它的全部位置。
一个 8 位的byte 类型能够表达28=256 个值,所以用它来表示A、B 的位置信息绰绰有余,
因此可以把这个字节的变量(设为b)分成两部分。用前面的4 bit 表示A 的位置,用后面的
4 bit 表示B 的位置,那么4 个bit 可以表示16 个数,这已经足够了。
问题在于:如何使用bit 级的运算将数据从这一byte 变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存入和读出。
下面是做法:
将 byte b(10100101)的右边4 bit(0101)设为n(0011):
首先清除 b 右边的bits,同时保持左边的bits:
11110000(LMASK)
& 10100101(b)
-----------
10100000
然后将上一步得到的结果与 n 做或运算
10100000(LMASK & b)
^ 00000011(n)
------------
10100011
将 byte b(10100101)左边的4 bit(1010)设为n(0011):
首先,清除 b 左边的bits,同时保持右边的bits:
00001111(RMASK)
& 10100101(b)
-----------
00000101
现在,把 n 移动到byte 数据的左边
n << 4 = 00110000
然后对以上两步得到的结果做或运算,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00000101(RMASK & b)
^ 00110000(n << 4)
-----------
00110101
得到 byte 数据的右边4 bits 或左边4 bits(e.g. 10100101 中的1010 以及0101):
清除 b 左边的bits,同时保持右边的bits
00001111(RMASK)
& 10100101(b)
-----------
00000101
清除 b 的右边的bits,同时保持左边的bits
11110000(LMASK)
& 10100101(b)
-----------
10100000
将结果右移 4 bits
10100000 >> 4 = 00000101
最后的挑战是如何在不声明其他变量约束的前提下创建一个for 循环。可以重复利用
1byte 的存储单元,把它作为循环计数器并用前面提到的存取和读入技术进行操作。还可以
用宏来抽象化代码,例如:
for (LSET(b, 1); LGET(b) <= GRIDW * GRIDW; LSET(b, (LGET(b) + 1)))
【解法一】
代码清单1-6
#define HALF_BITS_LENGTH 4 // 这个值是记忆存储单元长度的一半,在这道题里是4bit #define FULLMASK 255 // 这个数字表示一个全部bit的mask,在二进制表示中,它是11111111。 #define LMASK (FULLMASK << HALF_BITS_LENGTH) // 这个宏表示左bits的mask,在二进制表示中,它是11110000。 #define RMASK (FULLMASK >> HALF_BITS_LENGTH) // 这个数字表示右bits的mask,在二进制表示中,它表示00001111。 #define RSET(b, n) (b = ((LMASK & b) ^ n)) // 这个宏,将b的右边设置成n #define LSET(b, n) (b = ((RMASK & b) ^ (n << HALF_BITS_LENGTH))) // 这个宏,将b的左边设置成n #define RGET(b) (RMASK & b) // 这个宏得到b的右边的值 #define LGET(b) ((LMASK & b) >> HALF_BITS_LENGTH) // 这个宏得到b的左边的值 #define GRIDW 3 // 这个数字表示将帅移动范围的行宽度。 #include <stdio.h> #define HALF_BITS_LENGTH 4 #define FULLMASK 255 #define LMASK (FULLMASK << HALF_BITS_LENGTH) #define RMASK (FULLMASK >> HALF_BITS_LENGTH) #define RSET(b, n) (b = ((LMASK & b) ^ n)) #define LSET(b, n) (b = ((RMASK & b) ^ (n << HALF_BITS_LENGTH))) #define RGET(b) (RMASK & b) #define LGET(b) ((LMASK & b) >> HALF_BITS_LENGTH) #define GRIDW 3 int main() { unsigned char b; for(LSET(b, 1); LGET(b) <= GRIDW * GRIDW; LSET(b, (LGET(b) + 1))) for(RSET(b, 1); RGET(b) <= GRIDW * GRIDW; RSET(b, (RGET(b) + 1))) if(LGET(b) % GRIDW != RGET(b) % GRIDW) printf("A = %d, B = %d\n", LGET(b), RGET(b)); return 0; }
【输出】
格子的位置用 N 来表示,N = 1, 2, …, 8, 9,依照行优先的顺序,如图1-5 所示:
A = 1, B = 2
A = 1, B = 3
A = 1, B = 5
A = 1, B = 6
A = 1, B = 8
A = 1, B = 9
A = 2, B = 1
A = 2, B = 3
A = 2, B = 4
A = 2, B = 6
A = 2, B = 7
A = 2, B = 9
A = 3, B = 1
A = 3, B = 2
A = 3, B = 4
A = 3, B = 5
A = 3, B = 7
A = 3, B = 8
A = 4, B = 2
A = 4, B = 3
A = 4, B = 5
A = 4, B = 6
A = 4, B = 8
A = 4, B = 9
A = 5, B = 1
A = 5, B = 3
A = 5, B = 4
A = 5, B = 6
A = 5, B = 7
A = 5, B = 9
A = 6, B = 1
A = 6, B = 2
A = 6, B = 4
A = 6, B = 5
A = 6, B = 7
A = 6, B = 8
A = 7, B = 2
A = 7, B = 3
A = 7, B = 5
A = 7, B = 6
A = 7, B = 8
A = 7, B = 9
A = 8, B = 1
A = 8, B = 3
A = 8, B = 4
A = 8, B = 6
A = 8, B = 7
A = 8, B = 9
A = 9, B = 1
A = 9, B = 2
A = 9, B = 4
A = 9, B = 5
A = 9, B = 7
A = 9, B = 8
考虑了这么多因素,总算得到了本题的一个解法,但是MSRA 里却有人说,下面的一
小段代码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BYTE i = 81; while(i--) { if(i / 9 % 3 == i % 9 % 3) continue; printf(“A = %d, B = %d\n”, i / 9 + 1, i % 9 + 1); }
但是很快又有另一个人说他的解法才是效率最高的:
代码清单 1-7
struct { unsigned char a:4; unsigned char b:4; } i; for(i.a = 1; i.a <= 9; i.a++) for(i.b = 1; i.b <= 9; i.b++) if(i.a % 3 == i.b % 3) printf(“A = %d, B = %d\n”, i.a, i.b);
读者能自己证明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