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贷后常用术语名词
13.贷后常用术语名词
(1)DPD:
DPD是day pass due,指最早的违约日期到目前日期的时间间隔。此处需要注意一下,这个时间间隔是以客户级的逾期天数去计算的。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经常会有贷前部门人员在沟通时都会多问一句:“是账单的逾期天数还是合同的逾期天数”,说到DPD基本都是以客户级的逾期天数去进行沟通、统计和计算的。
(2)逾期月份:
逾期月份,month+逾期月份数,几M是指逾期月份数,M1代表1到30天,M2代表31到60天,以此类推。逾期时间长短是由逾期天数来计算,逾期月份又跟逾期天数有关联。因为DPD是按客户级天数去算的,当问到客户在M几了,指的就是客户级的最高逾期月份。比如分期的产品的客户他逾期到M3 ,多账单的产品它会同时存在有M1的账单、M2的账单、M3的账单。客户的逾期月份和催收难度都是以最高的逾期月份进行计算的,然后再做跟进和规划。
(3)RPC:
RPC,Right Public Contact ,指有效联系人,只通过电话催收可以找到的客户本人或者直系亲属。RPC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衡量指标,用于衡量跟进效率或资产质量。一般申请表上只会留客户本人的一个号码,但经过贷后的一些跟进和持续的信息挖掘,从理论上来说,有效联系人的号码会有数量上的变化,变化有可能是上升或减少。如果电话是失效,则会发生减少。
(4)PTP:
PTP,promise to pay ,承诺在某个期限内归还一定金额的欠款。PTP是贷后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运营监控指标,日常会听到贷后人员或催收组长去询问“现在几个P”。因为获得承诺的数量跟客户还款金额的多少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承诺的越多,理论上来说还款的比例就越高。但是大家注意一下,它是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一个是某个期限内,另外一个是金额。
(5)inptp:
inptp,是否在承诺还款期限内,标识是0和1。做统计前会去看在库案件中inptp的数量,这是做整体统计的指标。PTP是看数量,inptp是看数量趋势和承诺趋势,承诺趋势是会更直观一点,是一个百分比。PTP虽然也是个百分比,但因为会受到新进案件影响,分母的挤压比较大一点,所以PTP的比例在大的账单日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6)vptp:
vptp,value ptp,有效的 ptp。什么叫有效和无效呢?ptp是可以重复下P的,比如今天跟进某些案件下了ptp,过一段时间再跟进的过程当中,客户再次下了一个新的ptp,两次都会作为有效的ptp。如果再次下的新ptp的期限在旧的ptp期限以内,新的ptp就会视为是无效的一个ptp。
比如跟进一个案子,对方承诺是五天之后,在中间的第三天去再次去联系客户,目的是为了让客户去兑现这个承诺。但客户还是承诺说保留原有的承诺是五天后还款,那第二次的ptp会视为是无效的ptp,因为它并没有覆盖原先的ptp。
(7)kptp:
kptp,在约定期限内归还金额。在下了一个P之后会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打破了承诺,一种是兑现的承诺。kptp指在约定期限内归还了,而且归还的金额是≥当时承诺金额,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是形成kptp。
kptp指标跟PTP指标也出现在日常的运营监控指标里面,但PTP指标是有一定的水分,因为PTP的数量是考核指标和监控指标之一,有些催收员在下P时,就会去追求PTP数量指标,所以要辅助的去看kptp的数量。如果是一个有效的PTP,在kptp指标上面是会直接的体现。kptp是直接是兑现他那个承诺,所以在kptp指标上面可以提具体对应的要求,要求运营团队kptp月的指标是多少,再去观察那个趋势,围绕趋势去做一个解释。
(8)bp:
bp是跟kptp是相反的,是broken PTP,就是说打破了承诺,在承诺期限内未兑现承诺。要么是没有按照约定的期限还,要么没有按照约定的金额还款。两个条件都没有满足,就产生了bp的指标。
(9)跟P:
下P之后会产生kptp和bp这两个结果,都是通过跟P动作进行数据微调,在承诺还款期限内再次提醒客户兑现承诺。跟P是会把大把部分的PTP最转换成kptp,会提升kptp的数量。跟进PTP在运营端是实现还款率提升的重要策略。跟进哪些案件,提前哪个时间段去跟进,这些都可以做一些策略的规划和部署。
这些指标在催收库才能取到数据,在运营端运营、策略端运营、评分卡上是比较重要的,是评分卡的变量选取的一个方向,需要有各种跟P记录的才能获取到。如果没有,那就是会形成另外一个评分卡的体系,根据没有催收记录的新用户类型的评分卡去进行评分,根据这些评分来去确认某案件或者单个案件的逾期之后的催收难度。
(10)触达:
触达,特指说在催收外呼过程当中,联系到客户本人,也就是触达到本人。在贷后催收过程当中,能否触达到本人对还款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触达本人可以通过号码或对象去定义。号码指是不是本人的号码,对象是具体的接听电话是谁。号码和对象是两个维度,一是号码是本人的号码,但是联系到的对象可能并不是本人。二是联系的是亲朋好友或亲属的号码,但联系到的是本人。有些公司是直接通过外呼号码去定义,外呼号码基本上定义成申请表上本人号码,但最好是通过催收记录对象去定义会比较好一点。
(11)手别:
手别,是逾期案件第几次委托外包。手别在持牌机构里面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在银行卡中心基本上都是以手别去定义,在一些普通的外包金融公司,往往没有这种定义,只是会说是M几。
手边跟逾期天数有关联,但不严格对应。首先手别是指逾期案件的第几次委托外包,第一次外包就叫做一手,第二次外包就做了二手,理论上来说,手别越高,它的催收难度越高。
但为什么与逾期天数有关联,但不严格对应呢?比如从M3开始委外,那从61天开始就会形成第一次委托的外包单,形成一手的。但不一定是按照61天节点去委托,等于说给一家外包机构一手单的案件,里面会包含有逾期61天,也有91天的,甚至其他天数的。所以说与逾期天数有关联,但不严格对应。绝大部分是按照既定的委托的计划去走的,那有一部分可能是提前或者是推迟,所以说有关联但不严格对应。
(12)流转:
流转是整个贷后策略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流转是指逾期案件在催收员或者机构之间的转换,从机构A到B,从B又到C,持续的流转。整个贷后的案件其实就是一直处在流转的状态,所以说流转是在贷后策略步骤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点。
流转频率可以按照逾期天数或者绑定周期去定义。流转会产生一个期限,在某种期限到达之后,它才会去产生新的流转。如果是按照逾期天数去流转,比如说61天的时候要流转给A ,91天的时候要流转给B,那就是简单的按逾期天数去流转。如果按照绑定周期去定义的,不管你逾期天数是哪天,比如在第31天委托时候,绑定周期就是30天。到了30天以后,自然就会往后面再继续去流转。
大部分情况按逾期天数去绑定会更好一点。因为不管是资产主质量还是还款统计,都是卡逾期月份,所以最好是卡它的那个自然月,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当然如果是后端的案件,对自然周期,自然月份的因素不是特别重要,那就可以按照绑定周期去定义。
(13)入催:
入催,特指进入待催任务列表,不一定跟逾期天数的逾期金额相关。比如有一部分客户是宽限入催的,这些客户是资产质量比较好的,通过历史情况知道这部分客户即使不催收,这几天也会去还款,那这就会产生宽限规划。很明显这样的客户逾期天数和一些金额都不是等于0 ,但是也并没有进入到催收,只是一个待催收的状态。
另外一个,是强制入催,强制入催就是客户他其实没有逾期,逾期天数和逾期金额都是等于0 。但其实也是可以入催的。所以入催定义,其实还是要根据一些具体的业务业务需求会去制定不同的定义。
(14)出催:
出催跟入催就相辅相成,退出条件跟入催条件相关,入催有不同的定义,那出催也会有不同的条件。比如强制入催的案子进来的时候没有逾期,入催的时候逾期天数和逾期金额都等于0。那什么条件才会出催呢?如果没有直接去定义,出催可能就等到逾期金额还掉了就出催了。强制入催案子的退出条件是所有应还欠款等于0,基本上都会要求提前全额还款结清。
(15)降期:
降期,也叫做降档或回退。降期是指说归还部分逾期欠款,满足逾期天数最高的账单金额和合同金额,降至下一个逾期阶段,比如M3降到M2 ,在多账单多合同产品当中常见的。
降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量,比如现在找一个还款率差的原因。比如M3的还款率下降的比较厉害,但找了各种先假设前提都没有问题,唯独做线下分析的时候,发现月M3的案件降息的案件占比非常大,有很多M4降到M3的。虽然它也是最高预期阶段是M3,但是催收难度是要比正常的M3的案件难度更高的,甚至说他降到M1 ,那影响到M1的。如果降息的比例特别大,那也会影响到对应的逾期阶段的催收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