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 打造专业的编译环境(上)
20.0. 实验材料
项目架构:
其中各个文件的内容请自己填写。
20.1.大型项目的目录结构(无第三方库)
20.2.项目架构设计分析
项目被划分为不同的多个模块:
-
每个模块用一个文件夹进行管理,文件由inc, src, makefile构成
-
每个模块的对外函数统一放置于common/inc中,如common.h xxxfunc.h
20.3.项目目标:需要打造的编译环境
-
工程项目中不希望源文件夹在编译时被改动(只读文件夹)
-
在编译时自动创建文件夹(build)用于存放编译结果
-
编译过程中能够自动生成依赖关系,自动搜索到需要的文件
-
每个模块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编译方式
-
支持调试版本和编译选项
20.4.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将每个模块中的代码编译称为静态库文件(compile)
第二阶段:将每个模块的静态库文件最终链接成最终的可执行程序(link)
20.5.第一阶段任务
-
完成可用于各个模块编译的makefile文件
-
完成模块的编译结果为静态库文件(.a文件)
20.5.1.关键的实现要点
-
自动生成依赖关系(gcc -MM)
-
自动搜索需要的文件(vpath)
-
将目标文件打包为静态库文件(ar crs)
20.5.2.模块makefile中的构成
20.6.最终结果
模块的编译:makefile
.PHONY : all
DIR_BUILD := /root/w_share/DT/ToBeMaster/makefile/20/build
DIR_COMMON_INC := /root/w_share/DT/ToBeMaster/makefile/20/common/inc
DIR_SRC := src
DIR_INC := inc
TYPE_INC := .h
TYPE_SRC := .c
TYPE_OBJ := .o
TYPE_DEP := .dep
AR := ar
ARFLAGS := crs
CC := gcc
CFLAGS := -I$(DIR_INC) -I$(DIR_COMMON_INC)
ifeq ($(DEBUG),true)
CFLAGS += -g
endif
MODULE := $(realpath .)
MODULE := $(notdir $(MODULE))
DIR_OUTPUT := $(addprefix $(DIR_BUILD)/, $(MODULE))
OUTPUT := $(MODULE).a
OUTPUT := $(addprefix $(DIR_BUILD)/, $(OUTPUT))
SRCS := $(wildcard $(DIR_SRC)/*$(TYPE_SRC))
OBJS := $(SRCS:$(TYPE_SRC)=$(TYPE_OBJ))
OBJS := $(patsubst $(DIR_SRC)/%, $(DIR_OUTPUT)/%, $(OBJS))
DEPS := $(SRCS:$(TYPE_SRC)=$(TYPE_DEP))
DEPS := $(patsubst $(DIR_SRC)/%, $(DIR_OUTPUT)/%, $(DEPS))
vpath %$(TYPE_INC) $(DIR_INC)
vpath %$(TYPE_INC) $(DIR_COMMON_INC)
vpath %$(TYPE_SRC) $(DIR_SRC)
-include $(DEPS)
all : $(OUTPUT)
@echo "Success! Target ==> $(OUTPUT)"
$(OUTPUT) : $(OBJS)
$(AR) $(ARFLAGS) $@ $^
$(DIR_OUTPUT)/%$(TYPE_OBJ) : %$(TYPE_SRC)
$(CC) $(CFLAGS) -o $@ -c $(filter %$(TYPE_SRC), $^)
$(DIR_OUTPUT)/%$(TYPE_DEP) : %$(TYPE_SRC)
@echo "Creating $@ ..."
@set -e; \
$(CC) $(CFLAGS) -MM -E $(filter %$(TYPE_SRC), $^) | sed 's,\(.*\)\.o[ :]*,$(DIR_OUTPUT)/\1$(TYPE_OBJ) $@ : ,g' > $@
注意:实验过程中需要自己创建build及各模块的文件夹,并将makefile中的绝对路径改为自己代码的路径。
输出结果:
这里我们看到在build/common下成功生成了依赖文件和编译后的文件,并将这些.o文件打包后放入build文件夹下。
思考:如何编写项目makefile使其能够触发模块makefile的调用,并最终生成可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