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跃进

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跃进

当企业可以管理的数据从单一的结构化财务业务数据报表扩充到包含声音、图像、XML甚至LBS定位信息、各种传感器上传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多元数据的时候,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在营销、服务、生产、物流、财务、供应等各个环节出现了融合了各种新技术的新应用模式:Web版的CRM变成移动CRM之后,通过实时的社交数据增强了对营销人员管理的同时,基于客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提升了营销的效率和精准度;系统与机台之间的单向传输数据为主、兼具部分自动控制的孤岛式的MES/DCS,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料与物料之间、物料与机台、机台与机台、人与物、人与机台的连接,从而在智能化、无人化的道路上快步如飞……

当数据成为生产资料、算法模型成为生产工具,越来越多的数据源被开放、被连接,越来越多的算法模型在云上被快速构建、运行,这时候对业务场景的想象能力和业务模式的构建能力也开始成为企业经营者的竞争力。以往被认为痴人说梦或异想天开的想法,今天正越来越多地成为那个跨界打劫的人——他们左手数据算法、右手客户需求,重新定义行业的规则而不需要跟传统企业进行竞争,“消灭你,与你无关”的降维打击将会更多的成为常态。

这就是数据业务化,用数据升级业务、改变业务、重塑业务、创造业务。

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变化,更是一个平台升维的跃迁过程。那些对变化持畏惧、逃避、反对的企业走向毋庸置疑,对市场缺乏敏锐感知、对技术变化缺乏深刻理解、对历史趋势缺乏前瞻预判的企业,也将受到新生力量的冲击甚至颠覆。

这,绝非危言耸听。

当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分散各地、还是基于经营管理智慧而去组合应用数据,就成为企业竞争的胜负手所在。企业不可能再用所谓的一体化系统来覆盖全部业务,专业的数据交由专业的系统来负责,所以管理者要从用一体化替代的思维升级到不择细流的连接思维。

当多种来源、多种格式的数据连接成为可能,企业不可能用一种语言和算法来诠释和计算全域全员全流程的数据,所以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和兼容能力

当多种数据可以解析、可以组合、可以联动、可以配置、可以互相校验制约,企业业务模式的重组和再造变得更加安全、快速、经济便捷,所以企业要比以往更加注重建立完善创新的机制和培养锻炼创新的能力

当“互联”成为现实、创新成为常态,企业的竞争维度就从单边的自身能力PK升级到产业链能力,单点的对垒成为链条的纠缠、甚至成为网络生态级的不同模式之间的同台竞技,所以企业要建设自己内部协同能力和外部产业协同的生态平台模式。

当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当一个经营者和管理者手里有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工具的时候,他可以用更加开阔、更加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和设计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前提是对新的技术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从ERP到COP,先行企业在路上

尽管各类2B厂商们在新时期的战略各有差异,但大部分厂商都是走在殊途同归的路上:在以物料管理为核心的ERP行业厂商纷纷向企业能力或企业创新转型变阵,用友推出BIP战略、金蝶高举EBC大旗、SAP继去年的NRP产品战略后今年又推出RISE with SAP市场策略,以人和组织管理为核心协同领军厂商致远互联早在2019年就走在了行业前沿,从专注于组织协同向全面业务架构拓展、架构升维,推出了COP(协同运营中台)战略。

一方面,百放齐放才是春。
另一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置身于更高的维度看,最终赢得市场的必将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无我,没有远近之分,所以能够连接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数据源,因为无我所以才能成就“大我”。
开放,没有门户之见,所以能够兼容不同的系统,甚至连竞争对手的系统也能共存互通,这也才能真正共建生态、共荣共生。
自主,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企业能够越过技术的门槛、脱离对厂商的依赖,按需配置、自主设计,从而真正成为企业自己的系统平台。

ERP:以物料为核心,主要管理“需求→合同/订单→到货→入库→发票→付款”流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COP:关注“采”和“购”在全域组织中涉及到的全员、全流程、全数据,在管理物料的同时,也侧重于服务于组织中的人、并借助数据运营来实现更高维度的目标、创造更多价值:
采:寻源、招标、供应商关系维护
购:需求→合同/订单→到货→入库→发票→付款
数据运营:行业动态、供应商信息采集、供需协同、数据分析、目录更新、PDCA循环改善······

 

posted @ 2022-06-17 07:33  delphi中间件  阅读(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