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测试文档系列之测试方案
2013-02-22 15:20 Tester Chen 阅读(1072)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测试方案》文档是设计测试阶段的测试文档,指明为完成软件或软件集成的特性测试而进行的设计测试方法细节文档。
《测试方案》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概述
概述被测试对象和特性,简要描述被测试对象的需求要素、测试设计准则,以及测试对象的历史。
2.被测对象
确定被测试对象,包括其版本/修订级别,并说明软件的承载媒介及其对测试的影响。
3.应测试的特性
确定应测试的所有特性和特性组合。
4.不被测试的特性
确定被测试对象具有的哪些特性和特性组合将不被测试,并说明不被测试的原因。
5.测试设计综述
为每一组重要的特性或特性组合指定一个可以保证这些特性被足够地测试的途径,概要地指出用于该组特性测试活动、技术、工具,包括要用到的专门技术、用于分析测试结果的方法等应在此文档中确定。详细的描述在下面介绍的“测试模型”、“测试需求”和“测试设计”小节中。
6.测试模型
测试模型先从测试组网图、结构/对象关系图两个描述层次分析被测试对象的外部需求环境和内部结构关系,进行概要的描述,从而引出本测试方案的测试需求和测试着眼点。然后进一步明确本测试方案的测试原理及操作流程,为襑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测试操作过程提供指导。
(1) 测试组网图
包括测试中所用到的测试组网图,并且描述清楚不同的组网图运用于哪些项目。测试对象在测试组网图中的位置应符合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单元测试过程可能无需测试组网图。
(2) 结构/对象关系图
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与对象化设计,采取不同的方式描述被测试对象与相关实体之间的结构/对象关系图等。
(3) 测试原理
描述本阶段测试实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思路,指出用于测试的测试活动、技术、工具,包括要用到的专门技术。
7.测试需求
测试需求是根据本阶段的测试目标从不同角度明确本阶段的各种需求因素,包括:环境需求、被测试对象要求、测试工具需求、测试代码需求、测试数据准备等。测试需求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必须确保需求的可跟踪性,测试需求源自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及相关的接口需求说明文档,集成测试需求和单元测试需求应该和软件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形成对应关系。测试需求的设计必须保证对软件需求的跟踪与覆盖。
(1) 环境需求
指出必需的和希望的测试仪器、设备、工具和其他需求。
(2) 被测试对象需求
为测试是否需要对被测试对象及相关对象做特殊要求,例如对相关对象的版本要求,接口协议要求,以及被测试对象的可测试性需求等。
(3) 测试工具需求
如果采用自动化测试,在此处列出对于测试工具的需求,测试工具包括自主开发、商用、二次开发工具等。
(4) 测试代码需求
如果需要被测试对象插装测试代码、进行可测试性设计,在此处列出对于测试程序、测试接口的需求。
(5) 其他需求
确定需要的特殊工具,确定其他任何测试需要(如,办公室空间需要等),确定对测试小组来说目前还没有但必需的需求来源。
例如:数据需求。为执行各测试项目需要在测试前预先设置的数据,避免测试一项改一次数据,特别是在自动化测试中,或者仪器测试中需要定义的测试套和测试数据库。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可能明确对测试组网环境的组网数据的需求和数据设定规范,以确保环境数据的规整性,并且达到组网环境能够对实际运行环境的最大程度的仿真和条件覆盖。
8.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描述测试各个阶段需要运用的测试要素,包括测试用例、测试工具、测试代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准则。对测试工具和测试代码的设计应该有更详细的设计文档做指导,在本文档中应该提供引用说明。不同的测试阶段对测试设计要素要予以取舍。
为每一组重要的特性或特性组合指定一个可以保证这些特性被足够地测试的途径,应详细地指出用于该组测试的测试活动、技术、工具,包括要用到的专门技术、用于分析测试结果的设计方法(例如:用比较程序或用观察法进行分析)
测试设计描述的细致程度应能够用于确定主要的测试任务和估计每一个任务的时间需要。
指出最低限度的测试完备性,确定判断测试行为完备性的技术手段(例如,某软件的完备性判断条件为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确定任何额外的完成准则(例如,不同级别的错误数目应该低于某一数值),用于跟踪需求修改的技术手段也应被指定。
在测试用例设计上,要能总结测试用例的共同属性,如共同的约束条件、共同的环境需求、共同的程序需求、共同的测试用例依赖条件。
(1) 测试工具设计
描述将要采用的测试工具的设计要点、设计思路,具体可参见相关文档。
(2) 测试代码设计
描述将要插装的测试代码的设计要求、设计思路,具体可参见相关文档。
(3) 测试规程设计
描述测试用例操作序列的测试规程设计和状态转移图等的设计。
(4) 测试用例设计
文档下载:测试方案模板
参考资料:http://www.uml.org.cn 《实用软件测试方法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